骆昌芹
人上了年纪,往往会像小孩子那样,生出许多有趣的事来。我的外婆就是这样,趣事一箩筐呢。
白天,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外婆。母亲走到哪里,外婆就跟到哪里。母亲在厨房里烧菜,外婆就帮着打下手。母亲在客厅里读报,外婆就陪在一旁织毛衣。母亲劝外婆多休息,外婆就说:“我总不能白吃小辈的啊!”
有时,母亲去地下室洗衣服,外婆就站在楼梯口等她。时间一长,外婆就会叫我:“下去看看,帮一帮你妈!”我说:“用洗衣机嘛,帮不上忙的。”外婆就撅起嘴,生气地说:“你一点不孝顺你妈,那么一大堆衣服呢!”
自然,外婆是家里的老祖宗,谁都依顺着她。譬如,外婆总是去拉抽水马桶的把手,抽了一下,又是一下,嘴里还嘀咕着:“水怎么老是抽不完,总会剩下些呢?”有时,她经过厕所,会特意进去检视一下,抽一下水。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不拦阻她。所以,家里常常听到抽水马桶抽水的声音。
外婆年纪大了,但始终没有忘记在大陆的小舅。她常常在全家人面前念叨小舅。10年前,美国的大舅将30余年未见面的外婆从大陆接到美国定居。当时,母亲护送外婆一起到了美国。后来,我和弟弟也设法举家到了美国。可是,小舅没法来美,他曾办理探亲手续,没有批准。
怎么办呢?唯一的法子是让外婆加入美国籍,再由外婆申请小舅来美定居。可是,入籍必须考试,外婆就温课迎考起来。大舅布置了三道作业题:一、会签自己的姓名。二、记住美国的国父是谁。三、记住来美日期。第一题看似容易,外婆也足足苦练3个星期,签下的姓名才不显得歪歪斜斜。第二题倒不难,外婆念过私塾,小时候就知道华盛顿其人。第三题则是好比学唱英文歌曲,外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哼曲子般地用洋腔调背出了她的来美日期。还有最大的一難,是必须听得懂移民局官员用英文提出的这三个问题。于是,我那刚学会英语不久的小女儿就同外婆一问一答,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考试那一天,外婆提心吊胆地进了移民局。高鼻子蓝眼睛的官员问外婆说:“你叫什么名字?”或许是洋人的打扮太吸引人,也许是这官员的口音同我女儿的口音相差太远,外婆呆了一会,竟答成:“华盛顿。”
考美国公民算是完了。大舅在外婆耳边轻轻地说:“别急,还可以考第二次,下次再来。”外婆像是没有听见。
晚上,外婆拨通了小舅的电话:“儿子,你自己想法子出来……”说着已经老泪纵横,我不由热泪盈眶。
我深深体会到外婆对家里人的一颗爱心。每当回到家里,我看到外婆,就更感到家的温馨。哦,外婆,我一点不觉得您老,我喜欢您那种“返老还童”的样子,祝您长寿!
(选自《海外文萃》2016年4期)
写法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整篇文章通过叙事的方式写了外婆在海外生活的一些趣事,反映了老人对儿女的依赖和思念之情,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打动人心的情节就是文章的动情点,要把这些动情点生动细致地叙述出来,真正地打动读者,就需要灵活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绘,如外婆考试那天,“提心吊胆”的心理以及给儿子打电话时“老泪纵横”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外婆在那种环境下的无奈心情。当然,细化可以细化动作,慢放过程(她经过厕所,会特意进去检视一下,抽一下水);可以捕捉人物的特色语言(文中外婆的话);也可以善用修辞,写出感受;还可以巧用联想,丰富内涵(文章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