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侠
摘要 介绍小麦新品种涡麦182的农艺及经济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性、综合抗性等特征特性,从精细整地、适期机械播种、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涡麦182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涡麦182;高产;绿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033-01
涡麦182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矮败阶梯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母本矮败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父本源于涡阳农科院收集的亲本材料、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及矮败可育株系谱选育出的4代以上的优良品系。于2015年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皖麦2015006),并已申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2015年利辛县引进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涡麦182半冬性,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旗叶干尖,茎叶蜡粉中等。穗长方形,码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11—2012年、2012—2013年2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3 cm、穗数为589.5万穗/hm2、穗粒数36.0粒、千粒重41.5 g。全生育期226 d左右,与对照品种(皖麦50)相当。
1.2 抗性表现
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2012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平均严重度2.90)、高感纹枯病(病指74);2013年中抗白粉病(4级),中抗赤霉病(平均严重度2.90),中感纹枯病(病指38);2014年中感纹枯病(病指40)。
1.3 品质表现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涡麦182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4 g/L,粗蛋白(干基)15.19%,湿面筋33.5%,面团稳定时间4.5 min,吸水量55.9 mL/100 g粉,硬度指数61.6;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8 g/L,粗蛋白(干基)13.76%,湿面筋30.2%,面团稳定时间3.3 min,吸水量55.1 mL/100 g粉,硬度指数64.1。
1.4 产量表现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1—2012年度区域试验产量7 432.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33%(不显著);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产量7 749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0.00%(显著)。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产量8 863.5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增产7.60%。2013—2014年参加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筛选试验,产量10 702.5 kg/hm2,产量排第1位。
2014—2015年参加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高产攻关试验,产量达11 400 kg/hm2。
2 栽培技术
2.1 精细整地
整地要达到“深、细、透、平、实、足”要求,即:深松或深耕,逐年加深耕层达到25 cm;耕细耙透;犁深犁透;耕后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1]。
2.2 适期机械播种
适播期为10月5—25日,最佳播期为10月中旬。推广使用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多功能一体机[3]。基本苗以240万~270万株/hm2为宜,一般播种量为150~180 kg/hm2。行距20 cm,播深为3~5 cm。播种时要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2.3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或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因苗追施返青肥、重施拔节肥、注重后期叶面喷肥技术,防止冬前旺长、后期脱肥早衰。根据利辛县土壤状况,一般基施有机土杂肥45 t/hm2,纯N 165~195 kg/hm2、P2O5 90~105 kg/hm2、K2O 75~105 kg/hm2,硫酸锌肥和硼肥各15 kg/hm2。3月中下旬趁降雨或浇水追施拔节肥,视苗情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 [2]。
2.4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体系,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3]。
重点前期防治地下病虫害、中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后期防治蚜虫和赤霉病等。着重抓好中后期的“一喷三防”和叶面喷肥工作,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倒伏的目的[4]。于小麦分蘖期或返青期选用对路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2.5 防春霜冻害
春霜冻害多发生在立春之后的小麦返青拔节期(3—4月),此时小麦已完成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抗寒能力显著降低。同时4月中下旬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也易遭受低温冷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穗全部或部分小穗,导致半截穗或空颖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可于低温来临前喷施叶面肥或浇水预防。因小麦自身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加强管理(追肥浇水)可促进小分蘖快速生长,减轻冻害损失。
2.6 适时收获
6月上旬抓住有利天气于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3 参考文献
[1] 孙晓瑜.A级绿色食品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J].江蘇农业科学,2012, 40(4):106-107.
[2] 黄泾.阜阳市绿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51-52.
[3]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66-67.
[4] 侯俊奎,南艳伟,翟金中,等.小麦绿色无公害生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