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借助高校这一重要平台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培养,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相应的人才资源。当前,人们的素质在不断提升,对知识点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为此,使得高校学生的数量愈来愈多,这就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个重要难题。为实现对高校诸多学生、事务等的管理,应打造数字化的高校数据中心,选择合适的数据系统架构模式,以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针对此项问题,本文就高校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校 数据中心 建设模式 探索
一般来讲,高校的发展规模较大,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学校发展史、教务内容、管理内容、教师档案、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等,再加之当前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高校的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现代化、创新性的数据中心是必然要求,能实现对高校信息的统一性管理,制定完善的数据中心系统,对提高数据管理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1 数据中心的基本概述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处理技术不断衍生,为现代高校数字化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了高校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与现代性。打造数据中心系统,能实现对高校相关数据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并给出统一性的指令,进而可实现数据中心构建的重要价值。在数据中心建设系统中,虚拟化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借助虚拟化技术来丰富与优化数据,及时解决数据中心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甚至部分高校还实现了服务器的虚拟化设计,然而高校运行系统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教学要素、教务内容、人事信息、财务信息与科研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较为繁琐,且系统环境较为复杂,会制约着数据中心功能的高效发挥。若单一的实现虚拟化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仅保持服务器的虚拟化,却未对网络电子设备、存储设备与管理系统等进行技术的优化处理,也会影响数据中心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分类与整理,未能发挥出虚拟化技术的重要优势,无法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包含高校的发展史、教学任务、教学成果、教师档案资料、学生学籍档案资料等多项内容,对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难度系数较高。传统的高校运行与发展数据管理主要采用人手工管理与归置的办法,管理起来难度大,且分类不明确,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与分析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精力,且数据管理的效率也不高。面对高校庞大的信息系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加强高校数据建设,注重对高校数据的科学性管理,打造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实现对高校重要信息的快速收集与整理,利于提升整个高校数据中心建设水平。数据中心的建立,主要是将数据信息进行集中性管理,不管是从数据管理、分析与应用等层面,都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借鉴。数据中心建设的整个过程不仅是软件设计与搭建的流程,更涉及到门户统一与标准化等多项问题,以实现对数据的科学性管理与规范。在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架构时,应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技术,及时对应用架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此来维持系统的良好运行,实现对数据的科学性管理。
3 高校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
3.1 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为保证高校数据管理的可靠性,必须选择专项硬件来予以支撑,可靠度高的硬件能有效处理数据繁琐、冗杂等情况,进而可提升数据的可靠性。此外,相关的软件还能对一些实效的节点进行自动化检测,并将失效的节点进行排除性设计,能对故障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以保证整个数据中心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中心的构建,能将所集成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高效的存储,还可借助系统所具备的高效计算能力,最终会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最终会大大提高服务质量。
3.2 具备高度的可信性
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满足可信度的要求,主要从网络安全角度出发,实现对数据的可用度进行评估,只有保证数据信息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就可为数据信息的管理与获取提供健康、稳定、安全的环境,利于提高数据中心建设价值的充分体现。
3.3 具有可伸縮性
数据中心系统的构建,能及时为用户提供可扩展的弹性服务,保证服务规模应具备可伸缩性,结合服务负载的参数对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处在数据中心内部的应用软件,能适应当前资源的变化状态,根据资源变化给出一定的响应。
4 高校数据中心建设模式
4.1 应用虚拟化技术
对于高校而言,为了提高高校数据信息的处理效果,应强化对数据中心的合理化设计,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从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网络环境与存储等层面着手,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虚拟化,进而可大大提高高校数据信息管理水平,进而会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图1所示。
4.1.1 服务器的虚拟化设计
在数据中心建设中,若想提升整个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应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实现该项技术,可在服务器上安装虚拟机监控器软件,把服务器中的物理元素如CPU、网卡、内存、硬盘与I/O等信息资源进行抽象处理,对其进行映射,将其映射为多个虚拟存在的CPU、网卡、内存、硬盘与I/O,会产生一个虚拟机,且每个虚拟机都能满足可运行独立操作系统与多个应用软件的要求。
4.1.2 网络的虚拟化设计
在虚拟技术条件下,数据中心在日常的运营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数据与流量,也会产生波谷值与波峰值。为此,应强调网络自动化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不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运行缓慢的情况。网络虚拟化的实现,将网络环境下的各个层次进行横向上的整合,最终会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架构体系。经过虚拟化的整合,这些社会会组成一个逻辑性单元,在网络环境则视为一个重要的网元节点,使得管理、配置等更为便捷,同时,还能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能实现整个网络结构的精简化,利于提升信息的可靠性。为保证网络虚拟化的功能与价值,在开展方案设计时,应将校园网的接入情况、数据中心网络的接入状态等问题考虑其中,应配置具备大规模数据交换功能、上万兆数据接入能力的数据处理设备,如H3C S10508。
4.1.3 存储器的虚拟化设计
对于高校数据中心而言,若想提升整个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与处理能力,仅仅实现服务器与网络系统的虚拟化是不够的,还要实现存储器的虚拟化,能让数据中心实现对数据的高速缓存、迁移、精简配置与快照,是实现数据虚拟化设计的关键所在,进而可提升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精确性与科学性,符合现代高校大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需求。
4.2 加强信息化技术团队建设
新时期,高校为实现对数据的科学性管理,构建数据中心,借助数据中心处理平台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集中性管理,其中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操作要点,需要工作人员既要熟知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管理知识,这样在实践操作中能将其进行融合,能实现对数据中心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应严格规范与约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选拔行为,对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数据管理水平等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符合标准后,才可有机会进行岗前实训,若岗前实训成绩不理想,同样也要被淘汰。此外,还要配备专业的数据中心维护与管理团队,定期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安全风险,应及时对风险进行规避或应对,将保护高校数据信息为核心目标,是提高高校数据中心管理水平与应用价值的重要前提。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重视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旨在能为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对于高校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形成了偌大的信息环境,且信息来源多元化、多角度,若想实现对多种信息的管理,必须建设数据中心,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收集、属性分类、整理与分析,可为高校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的奠定基础,进而可大大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照岩,滕红丽,谷小青,李勉,贾树恒,顿文涛,袁超.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3(11):107-109.
[2]胡法红,火久元.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03):114-119.
作者简介
边璐(1983-),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市 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