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冉
阳光暖暖地照着树林,透过树梢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小草挺着嫩绿的身子,随风摇曳,在阳光下那么耀眼。
杜甫坐在家中,自言自语:“我在这儿住了七年,苦苦等了七年,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呀!”杜甫仰天长叹。
他的儿子在院子跑来跑去,口中也在不停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一种悲痛包围着杜甫,晶莹的泪花在阳光下是那么刺眼。
妻子还在洗衣服,猛烈的阳光落在她开始泛白的发梢上,落在她额上一道道沟壑里,也落在她暗淡无神的眼眸中。阳光在她的身后投下一片岁月尘痕。
突然,门外传来了一阵刺耳的鞭炮声,杜甫暗想:又有啥事了?走出门外,发现不远处围了一群人,杜甫从缝隙中挤了进去。原来是一页告示,上面写着:“我朝官军勇猛善战,成功收下蓟北。”杜甫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掐了掐自己的肉,发现自己并没有做梦。
杜甫的脸庞抹过一丝喜色,然后开怀大笑起来。眼角又一次挂满了泪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杜甫拭去眼角的泪水,可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他竟坐在地上,用手捂住脸,放声大哭,泪水浸湿了衣裳。是啊,多年来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七年,整整七年,杜甫为了这件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现在,蓟北终于收复了,他怎能不高兴呢?
杜甫急忙起身,将这件事情告诉妻子,妻子扔下手中的活儿,顾不得害羞,紧紧抱着杜甫:“我们终于能回家了!”儿子也停止了哭泣,拍了拍手,大喊道:“我能回家啦!”妻子满脸的忧愁消失得无影无踪。杜甫将自己屋里的诗书随意卷起来,一家人抱成一团,欣喜若狂。
到了中午,杜甫刚踏出门外,妻子追上来笑问:“去哪儿,今天难得这么高兴,在家庆祝庆祝。”杜甫挥挥手:“今天高兴,喝酒去。”随后转身离开,妻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下午,杜甫与妻子商量着回家的捷径路线,恨不得立刻就能到达故乡。杜甫指着图纸对妻子说:“我们乘船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就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有陆地直奔故乡洛阳。”
杜甫不顾辛苦,连夜收拾行李和诗书等用品,准备明日启行,回到家乡。
半夜,杜甫诗兴大发,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指导教师:闾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