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汉·苗连贵
我一向怀疑网恋的真实性,以为那不过是现代社会的“天方夜谭”。没想到我的紧邻竟演绎出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且是跨国的。主角,芳名晓红。她是我妻的闺蜜,两人好得无话不谈,我从妻口中断续得知了一些她的恋情。
她是本地高校一位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语速,经常上ICQ聊天室与老外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邂逅了一位叫维克的美国人,他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做留学生工作,经常往返中国,有几次还亲临我们这座城市。他对东方文化极有兴趣,于是两人因“互补”而“粘”在了网上。
据晓红说,维克是苏格兰血统,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家境并不富裕。她凭直觉感到这个人真诚,他们谈话很投机,每次交谈后双方心里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不久,他们都有了视频相见的渴望。视频聊天中,他们一个被称为美丽的“东方公主”,一个被认为颇像加拿大的中国通“大山”,两人相见恨晚!从此,晓红上网更勤,维克的生活则多了一项内容:在当地汉语学校恶补汉语。
忽然一天,晓红收到一束盛开的玫瑰,花朵中一张卡片用汉语写着:“晓红,请接受我的祝福——维克。”这份惊喜让她感动得掉泪,天晓得他是怎样通过国际快递公司绕过半个地球送来的?
经过大半年的网恋,他们顺理成章进入到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晓红寡居的母亲舍不得女儿远嫁,而且她既不相信什么网恋,也信不过这个叫维克的老外。受晓红之托,我与妻多次上门劝说,但收效甚微。一天,晓红欣喜地跑来告诉妻:维克说他有办法了,他会使母亲接受他这个洋女婿的——他要到中国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静候晓红的佳音。
那天正好双休,一大早晓红家门前分外热闹。妻兴冲冲地进屋告诉我:维克来了,真来了,来求婚的!怎么事先一点信都没有?妻说,连晓红也才知道。原来,维克来了个“万里奔袭”,为的是使晓红妈措手不及,难以阻拦。这倒是个有勇有识的家伙!妻叫我快过去帮忙,四邻都去了。
晓红家满屋都是人,除了那位长得像“大山”的维克外,还有一位衣着华丽的老太太和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晓红介绍,她们是维克的母亲和妹妹,是维克组织的“亲友团”。晓红妈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她按照中国的礼节给客人一一上茶。只见这位维克先生端起茶杯,站起身向她道谢,然后仰脖喝酒似的将热茶一饮而尽,人皆大惊,这茶还是烫的呢!果然,维克被烫得口吐舌头,大口吸冷气,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竟是一句四声不准的普通话:“感情深,一口闷!”一句话把众人笑倒。这是他在美国汉语学校学来的中国俚语,他把喝茶误会为喝酒了。晓红妈悄声问我:“这个维克是不是有点神经不正常?”我说:“人家这是表示对您的敬意,一片赤诚。”
谈笑中,维克打开旅行箱,拿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揭开盖子,里面是金灿灿的组合套件。然后他一个单膝跪在晓红妈的脚下,双手呈上首饰盒,嘴里一串英语。晓红翻译过来,说按照中国的习惯,他们一家正式来下聘礼。晓红妈手足无措。这时,洋老太太插话说:维克结婚后,可以中美两地飞,待她百年后,维克甚至可以到中国定居。维克接着用汉语说:“妈妈,您接受了我,并没有失去晓红,而是多了半个儿子。”这句话太“中国”了,又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晓红妈也笑了,终于接过了礼物。事已至此,她该怎么说呢?这“洋女婿”也只得认下了。
晓红眼里闪着幸福的泪花……
维克兴奋得手舞足蹈,说要庆祝求婚成功,只见他从行李箱中拿出一件东西,怪怪的:四根像唢呐似的管子连接一只书包似的花格子布袋,晓红说这是苏格兰风笛。是的,我曾在电视上见过,今天可开眼了。维克做了个鬼脸,吹奏起来,边吹边舞,伸手把他妹妹也拉起来伴舞。悠扬的笛声中,我仿佛看到苏格兰翠绿的山峦、宁静的森林、星星点点散落的牧人小屋……
没想到,在我们这条普通的街巷里也有了国际婚恋。爱情加网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涯咫尺,地球太小了,真的,就如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