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妍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因巫术而被废后的深层原因剖析
——对汉武帝陈皇后和卫皇后的考察
赵 妍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巫风兴盛是汉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巫术以各种形式渗透于国家政治生活中,对各阶层的命运产生影响。作为帝王正妻的皇后自不例外,时有因巫术被废黜的现象发生。因巫术而被废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尤其是皇后母家势力的兴衰密切相关;与皇帝丈夫的性格,皇帝待人处物的方式有关;也与废后自身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媚道;巫蛊;武帝陈皇后;卫皇后
网络出版时间:2017-05-23 16:55
“弃妇”是婚俗传承的一种方式,帝王家的女性因各种原因被休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两汉的皇后时常陷入因巫术而遭废黜的境地。巫术,如媚道、巫蛊和祝诅等行为在两汉是被严厉禁止的,享有高官厚禄的人若行巫术被发现,轻者丢官丢爵,重者被诛灭家族。两汉皇后中,汉武帝陈皇后和卫皇后、汉成帝许皇后及汉和帝阴皇后等被废黜者,罪名都和巫术有关。相关研究成果有王亚宁的《汉代后宫的巫术案件》和贾丽英的《论汉代的致爱巫术——媚道》等。综观之,学者多将研究视角投入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如王子今的《晚年汉武帝与“巫蛊之祸”》和徐卫民的《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文,而将巫术与皇后个体命运相联系探讨的文章则不多见。皇后被废,并非仅因巫术一事,而是更深层的原因在发生作用。结合汉代巫风盛行的社会观念,以汉武帝陈后和卫后为个案剖析两人被废黜的深层原因,对皇后命运进行再思考。
《史记》对汉武帝陈皇后的记载:“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1]1 979“大长公主”即馆陶公主,阿娇的母亲是汉武帝的亲姑姑,更是刘彻能够继承大统的关键人物,也是阿娇强有力的政治后盾。武帝即位后,立阿娇为后,陈后本该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一生,但事实往往难遂人愿。“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2]3 948“媚”最初指喜爱之情,“媚道”是一种巫术,主要指“蛊诅他人,求己亲媚”[3]996,即为了让自己受到宠爱,攻击陷害他人,甚至不惜置他人于死地,这在两汉宫廷中是被严厉禁止的行为。
根据《汉书》的这段记载,陈阿娇被废看似因媚道这一严重的巫术行为,背后实际上还有恃宠而骄、无子和迫害得宠宫人等多种原因。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与陈阿娇显赫的家世背景不同,卫子夫之前只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她能被立为皇后,有武帝的宠爱,更因她为29岁的武帝生下第一个男孩。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1]1 983朴素的语言道出卫子夫得宠后,整个卫氏家族贵震天下的局面。出身卑微的卫子夫性格淡然,自然不会如阿娇般恃宠而骄,也不会加害后宫中其他得幸的女子,却同样因巫蛊而被废。《汉书》记载:“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2]3 950“蛊”,腹中虫也,大多指人工培养的毒虫。“‘巫蛊’是以民间礼俗迷信作为观念基础而施行的加害于人的一种巫术形式”[3]10,这在两汉是万万碰不得的事物。
据此段记载,卫子夫是被裹挟到巫蛊之祸中的。主动接触也好,被动裹挟也罢,结果却是相同的——武帝的两位皇后都因巫术而遭废黜。西汉一代是崇拜鬼神的一代,这一点从崇拜鬼神的名目繁多就可看出。武帝本人也同样执迷于神仙方术,执迷到将自己与皇后生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一名术士——栾大。如此执迷鬼神的皇帝,在历史长河中恐怕也是屈指可数。不难想象,汉武帝一旦发现身边人为达某种目的使用巫术,尤其是“危及”自身,抑或与皇权有关时,其反应程度会多么激烈乃至疯狂。
行巫术,在汉代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罪行。皇后,身处暗流涌动的后宫,耳闻目睹对有罪姬妾的各种惩罚,虑及自身及整个家族的前途,决然不会铤而走险。然而,皇后又因何种理由冒险使用巫术遭致被废黜的命运?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究。
(一)政治原因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1]1 967,太史公的话道出外戚与皇权关系的此消彼长。外戚手中权力过大,自然会威胁到皇权,帝王势必会对外戚过大的权力有所忌惮甚至压制,对外戚权力群体的中心人物——皇后自然不会放过。
陈后出身显赫,母亲是武帝之姑馆陶长公主,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武帝最终登上皇位,馆陶公主功不可没。武帝即位之初,母亲王太后告诫:“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宜悦耳,宜深慎之。”[3]559同时,“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3]559。陈后整个家族都因助武帝得到皇位恃功而骄,陈后家的势力非同一般外戚,是年轻的武帝在用权时需要多加考虑的。一生执着于权力的武帝,怎容得他人对自己的权力指手画脚?《汉书》记载,桓谭曾说:“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2]955可见,陈后被废更多是源于政治原因。
卫后子夫出身卑微,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因机遇凑巧,得到武帝宠幸,并为武帝生下第一个儿子,即之后被立为太子的刘据。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因卫子夫的关系,有机会凭借军事才能,几番出征塞外,战功赫赫。卫青的儿子在襁褓中便被封侯,时“卫氏之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1]1 980,可见卫氏外戚势力在当时的耀眼程度。逐渐长大的太子与武帝的政治观念明显不同,一个偏向于公羊春秋,一个偏向于谷梁春秋,武帝提倡董仲舒建立的儒家体系,极力倡导“三纲五常”,太子竟然与武帝的政治观念相悖,引起武帝对卫氏这支外戚力量的忌惮顺理成章。
陈氏外戚一族妄想凭借助武帝登上帝位的功劳,分得帝王权力的一杯羹;卫氏家族势力凭借赫赫战功,同样对皇权形成威胁。大一统时期的君主,权力欲极强的一代帝王——汉武帝容不得任何外戚势力的强大,外戚若贪恋权力,不谙功成身退适时收敛之道,必然为以后的皇后被废和家族衰败埋下伏笔。
(二)武帝的性格
皇后被废黜,与自己的丈夫——皇帝的性格息息相关。受父亲景帝和母亲王太后的影响,武帝的性格与后来“柔仁好儒”[2]277的元帝大相径庭。
汉景帝的性格有残忍的一面,他为皇太子时与吴国太子博弈,因吴国太子无礼耍赖,一怒之下将他杀掉。汉武帝的生母王太后先嫁金王孙为妇,后进宫服侍景帝,相对于直接选入宫中的女子,经历较为丰富。她深知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对儿子寄予厚望,与馆陶公主联合陷害原太子刘荣和刘荣的母亲栗姬,设法使刘彻成为景帝的继承人。父母的性格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成长道路上的武帝,形成他猜忌多疑、热衷权力和狠心的秉性。这种秉性随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明显,晚年为立幼子刘弗陵而杀掉无辜的赵婕妤,只因“子少母壮”,担心再次出现类似吕后执政的局面。
综观汉武帝一生,对女人的宠爱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无挚爱一生的女性。即便是早逝的李夫人曾让武帝那么怀念,甚至为李夫人作《李夫人歌》:“是邪,非邪?偏何姗姗其来迟”[4]96,她的家族也未能荣华富贵无穷尽,最终也都获罪;母家助他登上皇位的陈后以及陪伴他38年,一直谨慎小心的卫子夫,最终都失去后位。这些反映了武帝狠心薄情的性格特点。作为帝王,这些行为不足为奇。喜新厌旧,凭借一时喜好给予某一皇后的母家荣华富贵,或将她打入冷宫殃及其母家是司空见惯的,可谓帝王性格的常态。“皇后宠亦益衰,而后宫多新爱。后姊平安刚侯夫人谒等为媚道祝诅后宫有身者王美人及凤等,事发觉……许后坐废处昭台宫”[2]3 982,可知成帝的许后同样是在失宠后受“媚道祝诅”牵连被废黜。
(三)废后自身原因
皇后终究没能保住后位,牵连母家,使得“九服无所逃其命”[5]404,这与废后自身的性格以及由性格导致的系列行为也有很大关系。
陈后阿娇使用媚道之术,希望可以如往昔般得宠,改变突然被冷落的待遇。陈阿娇的外祖母是太皇太后,母亲有助丈夫武帝得到帝位之功,婆婆王太后又告诫武帝好好待自己,这多重身份和种种因素对身为皇后的阿娇而言,产生骄纵心理和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卫子夫受到宠幸时,阿娇没有如汉家规矩说的宽容大度,善待子夫,却使子夫“几死者数矣”[1]1 979。此外,汉代社会以孝治天下,“孝”在汉武帝时期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在位十多年却无子,不能不说是陈后被废的又一诱因。馆陶长公主因陈后被废一事,请教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说道:“用无子故废耳。”[1]1 980所有因素交织惹恼了汉武帝,最终“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2]3 948,陈皇后的余生只能在冷宫中度过。
卫子夫在后位38年,恪职谨守,对待武帝宠爱的妃子有大气度,史籍未见受宠或怀孕的姬妾因卫子夫有何闪失的记录。如果说她有错,错在“巫蛊之祸”时不该和刘据矫诏发兵。更有武帝身边小人江充作祟,从而上演了一场千古冤案。
卫子夫性格刚烈,武帝派人收回她的皇后玺绶后不堪受辱,选择了自杀,而非如阿娇一样,苟活于冷宫中。就如卫子夫初进皇宫时遭武帝冷落,涕泣请求武帝让她出宫类似,这种行为是寻常女子没有勇气在帝王面前作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直率性格,不懂在特殊情况下委曲求全和隐忍也是卫子夫被废黜的原因。
陈皇后和卫皇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如吕后般聪慧的政治头脑,也无与帝王携手并肩观政治风云并努力争取朝中权臣与元贵功勋支持的远谋。刘邦年老之时,想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1]395,吕后争取留侯张良的支持,并请来“商山四皓”,刘盈的太子之位得以保留,这一举措从侧面反映出吕后在政治层面有一定的地位。而陈皇后和卫皇后即便当时的母家都很有实力,两人也未曾培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除掉危害自己的势力。若是她们能参与到政治层面,即便是辅助皇帝处理一些琐碎的政务,个人命运和历史也许会有所改写。
综上所述,以巫术为理由被废黜的两位皇后,表面上看似是由于巫术原因引起的,实际上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政治上,母家势力强大又不知收敛,威胁到帝王的权力;汉武帝性格中的喜新厌旧和狠心寡情;废后自身或恃宠而骄或性格过于刚直,缺乏政治智慧。由此观之,皇后被废,在巫蛊这一偶然因素之后是必然的结果。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责任编辑 薛志清)
An Analysis on the Deep Reasons for Deposing Empresses for Witchcraft
ZHAO Y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Han Dynasty,witchcraft penetrates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ife in various forms and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fate of different classes.There are always Empresses who have been deposed for witchcraft,which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Firstly,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s,especially the rise and fall of power of the Empress’s family;secondly,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the Emperor;lastly,it also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personality of the deposed Empress.
magic practices to seduce people;witchcraft;Empress Chen;Empress Wei
2017-03-31
赵妍(1993-),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K 232
A
2095-462X(2017)03-0047-0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523.165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