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之“界”—写在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首演之后

2017-03-06 08:58黄国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
杂技与魔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魔幻杂技芳华

◎ 文︱黄国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

◎ 图︱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提供

跨界之“界”—写在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首演之后

◎ 文︱黄国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

◎ 图︱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提供

离开杂技界已经整整18年了,这其间去了福建省对外文化艺术公司、福建京剧院,4年前到了现在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调转多岗的时间和经历,使我在自不自觉中成了一个跨界之人。

跨界,顾名思义。即将原本不同属于一个本质范畴的两件、或多件事物嫁接、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便属以这种多剧种融合而成的魔幻剧。

初到芳华越剧团,看了越剧版的《倩女幽魂》,心中便萌生了打造一台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的念头。因为这个戏为融入魔术、杂技、现代舞等艺术元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该剧取材于清代蒲松龄所著小说集《聊斋志异》的名篇《聂小倩》。故事讲述了:书生宁采臣夜宿兰若寺,偶然与聂小倩相遇,却无意中发现小倩原来是姥姥所操纵的一女鬼。宁采臣拒绝了黄金美色的诱惑,小倩敬其诚挚善良,劝其离去,宁采臣却为归还小倩画像而返回兰若寺。小倩感动万分,二人互诉真情,宁采臣决意拼死帮助小倩投胎。之后,在道士燕赤霞仗义相助下,宁采臣终于将小倩从姥姥手中解救出来。人鬼之恋,最终打通阴阳之別,真挚之爱化解了千年怨恨,大爱,超越了生离死別。

尽管,4年前就曾想重操旧业,把自己对杂技、魔术的认知,以其对跨界融合的理解与创意融入越剧之中。然而,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放放为好。因为,当时尚不了解越剧。纵然,我有种不知不为过的勇气,但毕竟面对的是一个我非常敬重、具有建团70年之久、全国著名的越剧尹派剧团。“不可臆想天开!”每当内心深处创作“跨界剧”的想法涌动,就这样告诫自己!于是,这一放,便是4年之久。这4年中,芳华越剧团排了很多戏,有传承的、有移植的、更有原创的。但我心里始终对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没有放弃。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生活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单一艺术元素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已越来愈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多元素,大信息量的艺术作品便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孕育而生。这便是所谓的跨界剧。

10年前,我曾为甘肃省杂技团用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创作过乐舞剧《敦煌神女》,迄今仍每年在敦煌驻点演出,据说已逾四千场。也曾经为湖南省杂技团用杂技、魔术、武术、舞蹈创作过大型主题剧《芙蓉国里》。也曾尝试性地用杂技的元素结合戏曲为福建省闽剧院创作一个跨界武戏作品《妙笔生花》,赛场、市场的反映俱佳。种种证明跨界剧是具有生命力的。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岀台了单列的扶持“跨界剧”的资助项目。于是,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当年便申报了“跨界剧”资助项目,并获得了成功!

然而,面对越剧的跨界,我还是如履薄冰,心怀忐忑。因为越剧不同于舞蹈、武术或杂技。因舞蹈、武术与杂技类同,同属于不开口的肢体艺术,尤其在几十年的跨界创作中早已习以为常。而越剧却不同。

曾有许多朋友问我,在尹派越剧团,只要每年排几个尹派戏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打造这样一个堪称前卫的魔幻剧呢?我怀着对越剧尹派的欣赏、对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的敬仰思虑再三,最终还是不愿屈从于那些安于现状的思想。我所尊敬的尹老先生,是把创新求变意识贯彻在她整个艺术生涯的。当年她大胆地跨行当、跨性别、演时装戏、演戏中戏,其探索的勇气令今人敬佩。作为芳华人,继承了尹派,就继承了尹老先生的精神。尹桂芳先生勇于引入“活水”于越剧艺术,而今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观众审美在变,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创新越剧艺术。所以在保存、继承、传播和传授经典尹派艺术的前提下,我小心地尝试在新编剧目中实验性地引入其它艺术元素,与越剧艺术进行化学反应,希望以此寻求这个年轻剧种在舞台上新的突破,激发传统下深藏的艺术潜力。

当然,越剧作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其观众群比起其它一些地方戏的受众面相对还是比较广的。但近些年来,任何剧种的受众群体正逐年递减,越剧似乎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却是不争的事实。跨界,能否唤回一些潜在的观众?喜欢魔术、杂技、舞蹈的观众,会不会因为看了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从而爱上了越剧?而喜欢越剧的观众会不会因为看了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从而爱上了魔术、杂技和现代舞?跨界的另一个用心显然是面向青少年的,谁拥了青少年,谁便拥有了未来发展的空间与繁荣。于是,压缩演岀时长,加快表演节奏,采用动漫化妆造型,采用交响音乐伴奏,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在用心地呼唤我们的上帝!

跨界魔幻剧,是越剧跨岀去呢?还是魔术、杂技、舞蹈等元素跨进来?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很重要也很严肃。通俗地说,这要看创作《倩女幽魂》的主体是谁。同样的故事情节,同样的艺术元素,不同的创作主体就会创作出不同倾向的艺术作品。我是曾经的杂技人,而今却已成了地道的越剧人,所以,我在创意中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本剧中,魔术、杂技、舞蹈等一切元素都必须为芳华越剧团创作的《倩女幽魂》服务。这就是我“跨界”之“界”的定位。

魔术之于越剧演员,相对而言,还是较好培训与教授的。然而,越剧演员面对杂技《绸吊》《吐火》等技巧的训练却是有些免为其难的。曾考虑过小生宁采臣和花旦聂小倩的扮演者,在演《绸吊》时都用杂技演员替身,但总觉得即然是“跨界剧”,最好能培养岀也能“跨界”的越剧演员。芳华越剧团是女子越剧团,全团没有一个男演员,因此,演《绸吊》的宁采臣肯定要用替身了,但聂小倩呢?没想到的是,现任芳华越剧团副书记兼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张派传承人、聂小倩的扮演者郑全却掷地有声地请缨:“导演!我去练!我能行的!”做为一个导演,最幸运的莫过于能遇上一群这样敢于挑战自我的演员。然而,面对一个曾主演过林黛玉、唐琬、貂婵,看似芊芊柔骨、弱不禁风的郑全,却扬言要亲自上演《绸吊》,我是既感动而又为她捏把汗。“这可不是跑跑圆场,舞舞水袖那么轻松的!”然而,主演既已立下军令状,导演岂有退缩之理。于是,我邀请了原福建省杂技团国家一级演员林宝玉为此剧的魔术设计和副导演,并全力辅导郑全《绸吊》的体能训练。林宝玉不敢要郑全练“倒立”“推砖子”,但至少得从“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开始吧!要不然届时连魔术中的“漂浮术”都躺不平,这跨界魔幻剧还怎么排呢!许多戏迷听说我要把“林黛玉”“贾宝玉”等一群“公子、小姐”都练成杂技、魔术演员,都说我疯了。但今天芳华越剧团呈现在舞台上的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已雄辩地告诉了广大观众,我疯的很开心!郑全不仅自己上演了剧中的杂技节目《绸吊》和魔术中的《漂浮术》等节目;就连宁采臣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尹派传承人陈丽宇也在剧中表演了《画中出人》《变花》等节目;燕赤霞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沈敏也在剧中演岀了《吐火》《变脸》等节目;姥姥的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吴敏燕也在剧中表演了《飞循活人》《缩头术》等魔术节目。当20余个大小魔术剥去包装,植入剧情之中时,舞台上没有魔术表演者,只有《倩女幽魂》故事的展开,情节的推进与人物的升华。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主创人员及全体演职员的辛勤付岀与努力。

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于2017年元旦在福州的芳华剧院举行了首演,其间并邀请了来自杂技界、越剧界、理论界的众多专家召开了“跨界”研讨座谈会。原本一台新戏在同一个剧场只能演三五场的越剧,而跨界成魔幻剧的《倩女幽魂》,迄今已演了十几场,且已接到许多省市征询此剧可否前往演岀的意向邀请。从这里,便可窥见跨界魔幻剧的神奇魅力。

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的顺利投排,其一要感谢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其二要感谢福建省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其三要感谢全团上下各个部门,台前幕后对跨界剧创作的理解与配合。我也很欣喜地看到,芳华越剧团的演员们,不仅唱、念、做、打基本功扎实,而且能不畏艰难困苦地学习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丰富越剧的表现手段与空间。各方的支持与合作都为创作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界魔幻剧《倩女幽魂》的创排,说起来轻松容易,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很难,也一定会有不理解的声音,但我相信,严谨的探索、打破局限的求真,也许会经历曲折,但终究会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魔幻杂技芳华
绝代芳华
百年芳华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马伊琍的芳华
水上魔幻阵
老鼠演杂技
精彩的3D魔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