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特征。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又必须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看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的硬环境来说,当下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是软环境的建设。首先界定“软环境”,然后详细介绍我国高校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思考教育软环境的优化方法,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软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李一健(1989—),女,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发展理论。(江西南昌 330013)
一、新时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软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比较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将“软环境”解释为“是指与经济社会活动直接相关的非物质条件,是无形要素的集合”。[1]主要是制度环境、体制环境、政治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及服务环境、投资环境、治安环境,诚信环境与人文环境等等内容及要素组合成了整个的软环境系统。[2]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因素渗入到了所有社会环境条件下的活动中。而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是软环境的本质内容,再加上软环境又是无形要素的集合,是以非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集合,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且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软环境所烙上的印记。除此之外,人们在文化和精神上的状况一般可由精神文明的建设来反映,而软环境的建设恰好包含在这个范畴中。
软环境不是一种物质范畴的要素,虽然无形但却具备巨大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新一代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的两个主要宗旨。毫无疑问,软环境这个“软件”的不断挖掘与建设正是这两个宗旨所需求的良好育人环境的正确着力点。专业性的书籍资料和教学设备等等这些硬环境,仅仅是理论教育环境建设整个过程的基础部分,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干。而建设软环境所应该重视的部分,应该是朴实的学术道德风尚、清新的校园学术风气和先进的学科建设理念。这些内容才是建设良好的理论教育环境的关键。与其他自然学科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更加重视上述软环境的建设;而良好的教育软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中也更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对于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说,增进教育“软环境”的各项深入研究以及实际建设都将大大提高整体理论教育的效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必须要从单纯的高校学科教育领域逐步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建设的领域中来。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不断地由理论向着实践推进,向着整个思想教育的社会化推进。
二、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软环境的内容及其现状
不断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工作的目的之一。站在这个基础上,从人的角度来说,不断地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软环境建设,这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两者都与我们“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要想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要想取得丰硕的成果,必须要有一个和谐、有发展前景、软硬兼备的环境。具体来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良好软环境主要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人文环境。良好的教育软环境应该包涵先进的文化观念,应该对身处其中的人呈现一种人文的关照和正确的价值追求,这是实现理论教育目标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塑造受教育者的内心品性和优秀人格,从而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信仰,对整个社会履行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是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作用是引导,制度环境的作用是一种约束。教育必须是引导和制约的结合。由高校相关机构制定全面的、具体的针对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规范,同时辅以强制性的执行力量,营造守规矩的氛围和统一的道德伦理标准。这些都有利于严谨严肃的理论教育工作的实施。
再者是精神环境。精神方面的环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所有相关人员。从微观的方面来说,教师、学生以及各类行政工作人员都要融入整个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和道德风气中。从大的方面来说,则是涉及到整个优秀民族精神的弘扬,爱国爱党的社会价值观等。
最后是创新环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受众不仅是高校内的学子,更是整个社会的广大群众,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任何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应对各种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先使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全面达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二字。因此一种与时俱进的良好创新氛围是建设软环境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软环境建设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也存在这一些明显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建设软环境的重要性已经有一定程度上共识,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内容。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进展到当下阶段,已经具备了日渐成熟并且高度可控的硬环境。公众的目光不再只集中在校园硬件设施方面,而是渐渐转移到了校园学习风气、校园学习环境等无形的方面。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实质的物质形态,但却对整个的理论教育工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校园学习风气、学习环境的建设也不仅仅是喊喊口号,而是落实到了各种富有成效的实际行动中。但是对于整体的校园理论教育软环境的建设,我国高校还普遍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具有良好实践性的规划和内容。
第二,建设软环境的实践性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但缺乏真正凝聚在一起的合力。软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校园的育人环境,我国各高校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谐校园”的理念是其中比较突出的成果。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实践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等工作均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但这些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在所有相关人员之间形成思想上的统一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之间未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凝聚力。
三、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研究地域范围、发展意义与发展原则
(一)研究地域范围发展意义
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地域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和鹰潭市,这五个地市2015年末总人口1953.84万人,GDP总计8919亿元。
明确和优化环鄱阳湖公交交通系统组成和空间布局,环鄱阳湖旅游公共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重视提高旅游公交供给效率。“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旅游者前往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的重要原因。旅游者“最后一公里”交通需求决定公交运营效率和线路的存续。“最后一公里”公交体系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规划,对促进环鄱阳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公交企业建立效率最高,乘客拥挤抱怨程度最低的公交运营系统,是吸引旅游者来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的关键。
(二)发展原则
从公交乘客利益角度:以乘客最少换乘次数,旅游者出行到达旅游目的时间最短原则;乘客总成本费用最小化原则;公交乘客换乘便利原则;公交安全可靠性舒适原则,公交车自燃车辆事故、纵火等案件时有发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应付旅游公交安全引人关注。
公交企业利益角度: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原则;公交经营坚守法治精神和契约原则;企业运营成本总费用最少原则;以站点换乘客运量最大原则,调整和新增接运公交线路;中高端定制公交旅游产品,灵活公交满足追求高舒适度需求人群细分需求原则;公交服务智能化发展原则,利用智能公交系统进行公交调度和各站点乘客查询。
社会利益角度:大力发展低碳公交原则,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能源消耗最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最少,从而有利于保护环鄱阳湖地区旅游环境;提供中高端公交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原则,公交服务质量因素包括景区公交可靠性、发车间隔、车内环境、步行时间;公交灵活性原则,例如定制公交具有“一人一座、一站直达”优点。
四、环鄱阳湖旅游公交规划
环鄱阳湖特大城市南昌市、大中城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鹰潭市五个地级市规划城市内部旅游公交系统,城际公交系统和重点景区公交系统。
五个城市内部,公交乘客量大的路线可以发展快速公交专用车道。专用车道和站台是快速公交系统(BRT)重要的设施要素,典型的布设模式包括中央专用车道+岛式站台、中央专用车道+侧式站台、路侧专用车道+侧式站台。环鄱阳湖高铁客运枢纽站与公交结合,满足高铁旅游者出行需求。例如南昌火车站和南昌高铁西站车次频繁,站牌集中,换乘方便。九江等城市应该派人到南昌公交集团学习取经。
五个地级市环鄱阳湖地区规划以下城际公交线路,规划南昌至九江市、南昌市至九江县、南昌市至庐山市三条旅游城际公交;规划九江市至九江县、九江市至庐山市、九江市至湖口三条城际公交;规划上饶市至玉山城际公交;规划南昌至景德镇、南昌至鹰潭城际公交。城际公交发展注重出行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提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化无缝衔接,提高换乘效率。规划南昌西客站综合枢纽站、九江客运大型接驳站和一般换乘站。
规划旅游客源地公交枢纽和重点景区公交线路,规划南昌至庐山西海,九江至庐山西海;九江至湖口石钟山,九江至彭泽龙宫洞;上饶至玉山三清山景区;景德镇至高岭-瑶里景区;鹰潭至龙虎山景区;南昌至安义古村落景区,南昌至靖安漂流农家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超长或长距离公交线路。环鄱阳湖十三五规划重点景区公交系统。环庐山公交系统,武九高铁庐山站旅客与旅游公交有效衔接,缩短出站乘客换乘时间。庐山景区打造旅游公交走廊,新建一批公交枢纽站,缩短旅游者出行到达旅游目的地时间。庐山市开通旅游度假区纯电动微公交环线。新建旅游公交线路串起旅游景点、酒店宾馆。环庐山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优化发展,或建设双层公共汽车线路,或发展可达景区微公交。尽快完善和健全市区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增设通往主要景区(点)和“农家乐”的旅游公交专线。加强组团联系,建设特色公交环线。三清山公交系统,龙虎山公交系统,婺源公交系统都需要高铁加公交发展,让更多旅游者高铁自由行。适度发展景区自行车租赁,公共自行车因其零碳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景区公交和景区特定景点之间短距离转换和衔接的重要交通工具。
五、环鄱阳湖公交规划促旅游发展对策
(一)政府管理监督环鄱阳湖公交对策
以环鄱阳湖公交一体化合作治理框架,提供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平台,高层政府或政治权威的支持,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政府公交财政补贴,建立公正合理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实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政府规制公交价格质量,采取特许权规制公交企业法人进出,在质量规制方面,与企业签订合同进行质量约束的同时建立服务标准,设立专门的服务监督机构进一步规制。环鄱阳湖公交服务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入民营资本构建公有有限公司形式的国有民营模式,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公交企业运营效率。政府集中采购节能和新能源等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
(二)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投资公交工程技术保障系统
完善公交旅游客运信息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庐山市旅游景区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兴趣点和公交站点公交线路信息查询,公交车辆到站时间查询。GPS实时车辆定位系统,公交智能高清视频监控集成技术系统,公交移动电视的产业运营发展系统。定制公交信息系统,不拥挤、有座位、合理票价的定制公交服务满足旅游者细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团体租赁或定制个性化公交。高铁交通-接运公交技术系统和电动公交充换电站技术系统。
(三)环鄱阳湖公交规划注重精益求精,让公交站台设计成为风景区的精致魅力风景
环鄱阳湖公交站台用不锈钢和加厚玻璃搭成的颜色醒目小棚子,棚内设计两张长木凳供乘客候车休息。有条件可设计智能公交系统电子站牌。旅游景点公交候车站设计重视游客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深挖庐山市公交站名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