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研究

2017-03-05 02:06尹彦孔庆鑫
商情 2016年44期

尹彦+孔庆鑫

【摘要】近年来,MOOC平台飞速发展。在财经类院校中多数课程都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且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MOOC平台具有课源广、师资强、课程与时俱进等特点,可以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对接。本论文提出了性别、年级、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环境影响、个人偏好、个人精力共7个影响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的因素,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调研对象为财经类院校的200名学生),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验证、数据拟合、假设检验,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为MOOC平台在财经类院校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 MOOC平台 接受度

一、引言

在国外,MOOC平台于美国成长最为迅速,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供应商齐头并进。在国内,清华大学等高校也纷纷与国际知名慕课平台合作,并自主研发了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MOOC平台。在国内,叶冬连、万昆、黄瑛曾进行过师范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平台功能、课程设计、教师能力、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等因素[1]。张长海、焦建利也进行过普通高校大学生对MOOC平台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大学生就MOOC平台的接受度高度相关[2]。除此之外,国内多以MOOC平台的影响分析、教学冲击、技术支持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3]

财经类院校的代表课程如会计学、统计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且在实际操作中,方法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学校内,实操课可能只占很少的课时,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就已结束授课,而在MOOC平台上却可以反复学习。同时,MOOC平台具有课源量大、汇集名师、与时俱进等特点,可以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对接。因此,本论文着重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进行研究,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度模型并加以检验,根据所得结果,剔除不正确的假设,从而得出真正影响学生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为MOOC平台在财经类院校的推广和发展提出合理改进意见。

在CNKI内以“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MOOC”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截止至2016年11月6日)可以得出国内对MOOC平台的研究随时间发展的演变情况。

如图所示,2012-2013年间MOOC在国内处于萌芽阶段,并未获得太多关注。

由2014年开始,每年发文量稳步攀升,且研究方向从仅对MOOC的介绍、教学研究,到教学分析和一些冷思考的出现。

如今,MOOC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繁荣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撰文研究MOOC。

二、TAM模型的引入与构建

(一)模型的引入

1989年,Davis在理性行为模型理论发展的前提中最早建立起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在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被提出,简洁地解释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4]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而学生与MOOC平台的关系接近于计算机使用者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接受MOOC平台技术相似于计算机使用者接受信息系统。因此,本文将借鉴技术接受模型(TAM)并将其进行完善。

(二)影响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受访者的性别、年级。

第二部分: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环境影响、个人偏好、个人精力。

感知可用性是指消费者认为某技术可用,可改善生活;感知易用性指新技术的接受容易程度[5][6];环境影响是公众看法,社会效应;个人偏好与个人因素有关;个人精力是指社团、学生会等课余活动会对学生业余时间有占用。

第一部分中,每个影响因素均设置一个基本信息问题。

第二部分中,由于问卷的问题形式、遣词造句、答卷者本身的心里因素都会对问卷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故问卷存在不可靠性。因此,每个因素将设置两个相似的问题以提升精准度。

(三)假设的提出

综合生活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数据,初步提出以下假设:

H1: 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较大,以0-5为可能区间,均值接近4

H2: 性别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3: 年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4: 感知可用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5: 感知易用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6: 环境影响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7: 性别对个人偏好有显着影响

H8: 个人偏好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影响

H9: 年级对个人精力有显着影响

H10:个人精力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有显着影响

(四)模型的初步框架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描述性数据的分析和信度和效度分析,内在信度系数均>0.7,可以认为可信。通过影响因素检验和分析,对假设的验证和修正。通过以上数据的拟合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出现感叹号的地方是需要修正的部分)

(该框架中第一个+/-号表示具有是否具有显着影响,第二个+/-号表示影响的正反)

H1: 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較大,以0-5为可能区间,均值接近4

H2: 性别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无!显着影响

H3: 年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无!显着影响

H4: 感知可用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正向!显着影响

H5: 感知易用性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无!显着影响

H6: 环境影响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有显着正向!影响

H7: 性别对个人偏好无!显着影响

H8: 个人偏好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度无!显着影响

H9: 年级对个人精力无!显着影响

H10:个人精力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接受有显着正向!影响

2.修正后的模型

(同上文,为了方便理解,该框架中第一个+/-号表示具有是否具有显着影响,第二个+/-号表示影响的正反方向,在修正后的模型中,一些因素因为影响程度不显着而被删除。)

四、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在以上部分中,我们对影响财经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多个假设,并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拟合,剔除掉了性别等不显着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讨论。

在MOOC平台在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

1.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普遍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2.财经类院校学生是否接受MOOC平台这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性别、年级无关。

同时,性别不显着影响个人偏好,年级不显着影响个人精力。

因此,性别和年龄对学生最终的接受度既无直接影响,也不通过个人精力间接影响。

3.感知可用性、环境因素、个人精力显着影响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接受度。

因此,MOOC平台在向财经类院校学生进行推广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加优化服务所造成的支出,精简学习环节;同时适当增加广告宣传的支出,如微信平台宣传推广,还可以学习京东“投其所好”的网络营销方式,在权威学习论坛上进行宣传。[8]

4.感知易用性、个人偏好不显着影响财经类院校学生对MOOC平台接受度。

因此,MOOC平台需要把发展重心更多地放在完善自身服务等方面,而非一味迎合学生需求。 同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为了优化界面、降低其使用难度所造成的支出。

综上,本文初步建立了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MOOC的接受度模型,并以200名覆盖各个年级的财经类院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假设检验、数据拟合,并最终得出结论。可以为MOOC平台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冬连,万昆,黄瑛. 地方师范院校学生MOOC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03:59-64.

[2]张长海,焦建利. 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64-68+91.

[3]阎秋娟. 国内慕课(MOOCs)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1:19-24.

[4]吴威. 基于TAM模型的消费者移动网络购物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61-62.

[5]郭红丽,王晶. 基于TAM模型的B2C客户体验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9:184-188+196.

[6]柳明,刘振前. 英语词汇量测试卷的编制及其信度与效度检验[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1:79-85.

[7]基于大数据的京东商城广告传播策略分析[D].河北大学,2015.

基金項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码:TJGLWT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