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设计

2017-03-05 00:27杨松
商情 2016年44期
关键词:新常态

杨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也加快了改革转型的速度。本文模型设计基于有效市场及“无套利”下相同资产的债务收益率与资本收益率等同的原理;利用CAPM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定价机制进行了模型设计。

【关键词】新常态 贷款定价 CAPM模型

一、文献综述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层层矛盾,其中也包括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转型。刘良灿,张同建(2011)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中央银行统一指导定价,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应该寻求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商业银行定价方式。刘燕丽(2014)分析了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旧体制下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只能作为中央货币当局的关于利率政策的执行者,然而其本身却对利率的影响无能为力。认为基准利率确定缺乏有效机制、利率浮动缺乏价格弹性以及贷款利率一刀切,不分行业和区域等。杨小东(2013)着重分析了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不同信贷结构下信贷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

二、基于风险的贷款定价模型原理

1.有效市场及“无套利”下相同资产的债务收益率与资本收益率等同原则

有效市场假说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1)理性经济人,即交易者可以得知所有交易信息,具有完全计算能力;(2)信息的传递不存在交易成本,即各信息可以立即传导到各交易者的头脑中;(3)成熟的金融市场,即交易者可以利用所有金融工具对金融市场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不存在利用杠杆进行买空、卖空的限制。(4)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不存在任何人、任何机构可以单方面的操纵市场,一旦出现套利空间,市场交易者会利用杠杆进行大量交易,消化套利空间。

其次,在有效市场条件下,如果同一标的资产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存在一点套利空间,市场交易者则会立即通过杠杆对该资产进行交易,从而消除其存在的套利空间。并且,大量的研究文献利用企业的资本市场价格来量化企业的风险价值,从而利用资本市场的风险量化企业贷款的风险。

在有效市场、无摩擦因子以及足够完备金融工具的条件下,企业的股票价值以及企业的债务价值应该代表的同一性质的资产价值——即同类企业的风险价值。当企业的股票风险收益(资本收益)大于对企业的贷款收益(债务收益),即同一风险资产存在不同的风险补偿,市场投资者则会抽离企业的贷款并对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直到股票风险收益(资本收益)等于对企业的贷款收益(债务收益);同理,当企业的股票风险收益(资本收益)小于对企业的贷款收益(债务收益),即同一风险资产存在不同的风险补偿,市场投资者则会抽离对企业股票的投资并对企業增加贷款,直至股票风险收益(资本收益)等于对企业的贷款收益(债务收益)。即有效市场假设以及“无套利”环境下,企业贷款的机会成本就是企业股票的投资收益。

2.有效市场下的贷款资产组合理论

贷款组合资产的收益因素主要来自于贷款的借款者的风险程度及市场无风险利率。而作为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可以用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予以衡量。贷款市场定价的无风险收益率可以用市场基准收益率予以代替。

另一方面,贷款个体存在自身的独有风险,比如行业风险、个体违约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因此,该部分风险的量化可作为该个体贷款的超额风险,又叫做个体的风险溢价。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且清楚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下,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度影响其是否要冒风险获得较高的报酬,或是只接受已经确定的收入。而承受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 确定的收入与较高的报酬之间的差,即为风险溢价。个体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者的盈利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行业的发展情况等特殊性的风险。

3.基于风险差异下的贷款定价模型

由马科维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问世以来,金融资产定价将资产的收益与资产的风险联系在一起。即在充分分散的资产组合前提下,组合资产的收益率与组合资产的风险是成正比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现象。因此,如公式1可知,该组合资产的收益率与充分分散的系统性资产收益率之比就等于该组合资产的收益率与充分分散的系统性资产的风险之比。其中rm指的是,充分分散的系统性资产收益率; m指的是充分分散的系统性资产标准差。一个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市场资产组合想获得其系统性风险溢价,那么首先获得一个市场基准无风险收益,其次可根据其系统性的风险溢价来确定这个风险的超额风险收益。确定了建立在无风险溢价上的风险溢价资产组合定价公式。其中rf是无风险利率,而rp指的是风险溢价。一般情况下,rf表示的是基准利率,rp表示的企业特有的成本因素和调整项因素。而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同的非系统性风险,因此,贷款的风险差异性就量化进不同贷款的非系统性风险的收益率。即公式1、2即可作为价格领导型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基本框架。即一个基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的风险溢价定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良灿,张同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作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3).

[2]刘燕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作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4(3).

[3]杨小东.信贷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3(27).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