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瑞华 黄守峰
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SWOT分析
文/彭瑞华 黄守峰
为在新形势下实现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化、细化、强化和升华,现对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目的是认清形势,制定对策,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知识产权“国字号”牌子增加。2016年郑州高新区获批2个国家级牌子、1个省级牌子,分别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以及“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同时也是“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
其次,知识产权“量”与“质”并进。2016年,郑州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0 383件,年申请量过万件的地级市只有郑州和许昌两市。截止2016年底,有效发明2 24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0件,2017年上半年已突破100件,居全省前列;累计获得1项中国专利金奖、8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专利布局实现突破,2016年申请PCT专利15件,授权欧美日专利20件。
第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每年专利申请量既是郑州市政府向高新区下达的考核目标,也是科技局与管委会签订的重要目标之一。年度计划、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中,都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高新区2015年和2016年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支持和奖励。三是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新区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知识产权工作经费,2013年-2016年区财政投入的知识产权经费年均增长率达47.6%。
第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聚集。一是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优势企业。目前高新区拥有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9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2017年上半年又组织申报1家国家级优势企业。二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引进了全国知识产权龙头企业——中规(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郑州办事处落户郑州高新区,这是该公司继广州、成都之后,在全国设立的第三家、中部地区设立的首家办事处。2015年9月,郑州高新区组织首批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国家标准,当年6家企业取得认证证书。2016年底累计44家企业通过认证,2017年上半年,累计56家企业通过认证(名单附后)。认证企业数量占全省70%和全市80%。同时有思维自动化、光力科技等20家已列入贯标后备企业,形成了“培育、后备、辅导、认证”的梯次队伍。三是开展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积极培育“专利大户”。目前机械研究所、新开普等公司已取得初步成果。
第五,知识产权运用初见成效。一是率先开展北斗产业专利导航工作。2016年底专家团队入驻,2017年7月初组织了中期汇报会,目前已完成调查分析知识产权状况、建立专利导航机制、启动3家企业的微导航、注册了知识产权联盟,2017年底前拿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和产业发展路线图,并进行项目评审。二是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2016年6家企业获批郑州市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每个项目获得资助10-15万元,区级配套10万元。三是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建立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专利资助网上审核、初步解决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建立了政策发布、通知公告、专利查询、专利预警、专利交易、专利导航数据库等功能,为逐步开展专利运营打下坚实基础。该平台还被郑州市科技局认定为科技服务平台,并获得相应资助。四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省市领先。利用政策和平台优势,积极鼓励区内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利用自身知识产权换取资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7年上半年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 500万元,累计突破1亿元。五是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专利保险。2015年10月,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郑州春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郑州分公司签订了高新区首笔专利执行保险单,也是郑州市首笔专利执行保险单。2016年,全区专利保险签订10单。
第六,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一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高端化。区内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两家服务机构是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郑州睿信还是我省仅有的两家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示范机构,该公司负责人陈浩曾获“全国专利系统先进个人”。在郑州高新区注册的服务机构还有亿通、猪八戒、德勤、中规众创、高新科创、弘毅天承等10余家,其他服务机构如大通、联科、知果果等,也在郑州高新区开展业务。二是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高密度化。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区内拥有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256人,其中拥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人员89人。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以开办专利工作培训、不定期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对专利知识进行全方位宣传,及时与企业对接交流解决技术创新方式方法难点问题,定期邀请专利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向企业讲解专利申请程序,主动指导帮助专利申请人撰写专利申请材料。
第七,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网络。一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网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密切配合郑州市知识产权局,并与质监、公安、版权、工商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查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每年参加市局组织的执法活动,维护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二是设立了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扩大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方便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和举报投诉。三是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紧密结合。河南省高级法院、郑州市中级法院多次举办座谈会,就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行政、司法领域合作及与企业的沟通,听取企业意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未发现群体性、反复、恶意知识产权侵权事件。
第八,知识产权工作氛围浓厚。一是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坚持把知识产权宣传、营造知识产权氛围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关键时间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全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郑州高新区启动,并通过《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各类网络媒体及现场展板等宣传途径,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舆论氛围。二是教育培训频次加大。积极邀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家、大专院校知识产权专家对区内进行培训,3年累计远程培训672人、动漫企业成果专利化培训230余人、软件企业专利申请培训41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培训89人、贯标培训361人;通过培训,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维权意识和应对诉讼能力增强。
第一,知识产权意识有待增强。一是机关、办事处、园区、企业等部门,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对知识产权没概念、不了解、不关注,缺乏知识产权思维。二是部分企业“平时不关注,临时抱佛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才想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往往陷于被动。三是少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申请专利不是为了公司发展和保护权益。而是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为了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才申请专利。目的达到后并没有把专利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加以重视。
第二,知识产权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一是知识产权专业化程度不够。相对于其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对专业性有较高要求。目前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更加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管理人员继续学习能力不强。知识产权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专利申请费用改革、知识产权贯标、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新业务,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而部分知识产权人员缺少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三是政策执行能力不够。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支持政策和指导规范,部分知识产权工作者看不懂、吃不透、干不了,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
第三,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郑州高新区虽然成立了知识产权局,但与科技局合署办公。二是管理队伍不健全。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考核要求园区有5名以上知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才能得满分,现在郑州高新区仅1名局长、2名专职工作人员,承担着比一般地级市还要多的申请量和较高的工作要求。三是综合该改未启动。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目前仅承担专利管理工作,与其他知识产权如商标、版权等衔接不够。
第四,知识产权运营开展不够。一是知识产权工作大多停留在专利申请、专利资助阶段,专利分析、专利导航刚刚起步,知识产权联盟尚未建立完成,专利分析缺少成功经验。二是专利交易、授权许可不够活跃,交易平台建设很不完善。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处于起步阶段。
第五,知识产权协同推进不够。一是区级工作推进仅靠知识产权局一个部门,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的力量和作用发挥不够。二是没有把知识产权目标下达各专业产业园区、办事处,没有形成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局面。三是与当地重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协作不够。
第六,知识产权服务不够完善。一是服务大多停留浅层次。大多停留在代理申请、代理资助等层面,缺乏深度的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分析能力。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尤其缺少和金融结合的服务机构,比如基金、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三是服务集中度不够,服务机构布局散乱,没有成立服务业联盟,个别存在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状况。
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讲话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这为我们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动力。
中国致力于建设世界知识产权强国,河南省启动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为郑州高新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做好知识产权带来新机遇。郑州高新区作为自创区的核心区,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创新的战略抓手,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
河南省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专利奖;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推动国家级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
郑州市连续获得国家级牌子:国家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批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郑州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河南省知识产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广东省、江苏省还有很大差距。河南省、郑州市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河南省郑州市对我区获批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质押融资试点区域关注有待进一步提升。
河南省、郑州市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工作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不能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可能不进则退。
外地学习借鉴郑州高新区支持政策,郑州高新区政策优势在逐渐减小,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优势。
根据SWOT分析,建议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创造是知识产权的源头,企业是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一是培育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围绕北斗导航、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软件网络与数据信息服务、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产业特色,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和专利大户。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强企3家,新增贯标企业30家。三是深入开展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推广实施专利组合和专利包申请模式,既提升专利申请量,又保证专利保护效果。四是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通过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工作,完善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规则等手段,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化水平。每年申请PCT专利保持30%的增长。五是把专利目标纳入办事处和园区考核指标,实施专利特派员制度,实现知识产权工作全覆盖。
第二,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产业化和运营是专利价值的最终体现,探索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全流程运营,加快推进技术权力化、权力资本化、资本实业化、实业全球化。一是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确保把北斗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做成品牌工程,把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打造成为全省品牌区域。同时根据全区产业布局,开展其他产业的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早日申请建设国家专利导航实验区。二是推进专利产业化,完善支持政策,促进专利产业化,尤其是国家金奖专利和优秀奖专利产业化。三是积极支持区内高校、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开展专利交易、许可,2017年实现专利交易2 000万元,每年增长30%,2020年争取达到2亿元。四是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作用和优势,2017年当年实现质押融资5 000万元,每年增长30%以上。2020年突破3亿元。五是建立知识产权联盟。2017年率先成立北斗导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填补我市空白,建立北斗导航产业专利池,探索实施交叉许可等方式,实现联盟内企业互利共赢。六是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大力引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担保机构,支持知识产权参与资本运作,拓展专利持有人实现价值的途径。
第三,全面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一是完善知识产权支持政策。参照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政策、省市知识产权政策和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运营“美玉十条”等政策,在运营、微导航、专利维护费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建立知识产权联动机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知识产权工作,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形成支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合力。三是成立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四是与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等合作,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企业为实践基地,提升管理水平。五是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对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经济活动等,邀请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减少知识产权风险,并形成制度。六是开展理论研究。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调研分析,每年组织两个软课题,形成理论成果。
第四,完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一是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努力形成服务机构集聚,发挥好睿信、河南专利孵化转移中心两个国家服务品牌机构的作用,带动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郑州高新区形成物理空间集聚和功能集聚,完善代理、分析、评议、贯标、质押等服务链条。二是推行知识产权托管制度,搭建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对接平台,促成双方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支持企业聘请服务机构担任知识产权顾问。三是支持成立服务联盟。把知识产权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允许服务机构开展竞争与合作,支持代理、运营、贯标、质押等服务机构成立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联盟。
第五,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一是构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机制。配合郑州市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协同联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司法保护融入力度。与省、市、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沟通,资源共享,争取在郑州高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2018年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建立快速维权机制。三是加快构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机制。引导企业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特别是与涉及商业秘密的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签订书面保密协议,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控制环节。同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社团等民间团体知识产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开展专利保险工作,以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相结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第六,营造知识产权良好氛围。一是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活动周、各类试点、示范园区建设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开展知识产权五进活动(进园区、进办事处、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大力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的道德观念,积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认知度,努力创造有利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试点示范区域。参照广州中新知识城的做法,在中原科创谷批复以后,申请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试点示范区域。三是建议选择现有公园,添加知识产权元素,打造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主题公园。主要包括专利展示馆和VR体验馆等,展示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同时具备宣传功能、推广功能、市场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培训功能、交易功能等。四是牵头成立郑洛新知识产权联盟,以郑洛新三市知识产权局和国家高新区为成员单位,联盟落户我区,并由我区担任秘书长。
(作者单位:彭瑞华,郑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局;黄守峰,郑州春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