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分析

2017-03-04 10:32张志亮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共性群体老年人

张志亮

养生旅游是融合养生文化和产业,将养生服务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的新型养生方式。从旅游学的角度看,养生旅游是融度假、观光、疗养、保健等多个旅游形式于一身,以康体养生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长期移民为目的的旅行、暂居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养生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养生旅游已经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也已经成为国外“银发”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养生旅游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但老年群体年老体弱、社会生存能力低,对于社会公共性的需求较高。

一、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缺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快速老龄化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老年人的养生旅游倾向和出游率不断提升。

养生旅游虽然潜力巨大,但在市场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旅游安全方面,仅2015年就有陕西淳华“5·15”特别重大客车坠崖事故、湖北监利“6·1”东方之星翻沉事件等重大旅游安全事故,两大事故的受害者主要为老年人。

由于参与人数的增加和旅游公共服务的不完善,老年旅游团突发事件呈快速增长趋势;在服务数量方面,在过万的旅行社中,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旅行社仅有200多家,供给主体少、旅游产品少的现状与旺盛的老年旅游需求形成了供需上的矛盾。

在线路价格方面,一些旅行社相同线路老人的报价要比年轻人高,超过60岁或65岁的老人出游还需加价;在意外保险方面,虽然《旅游法》和相关法规条文规定,旅行社必须强制为游客购买旅行社责任险,但在现实中很多保险公司拒绝接受高龄老人参保。即使缴付意外保险,按照保险公司的不成文规定,对于70周岁以上的游客,意外死亡的赔偿金又会减半支付。无论是旅游安全,还是产品供给,直接和间接的公共性缺失不仅给老年人造成出行不便,而且在旅游行程中还会遭受到歧视性的待遇。因此,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探讨具有理论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二、老年人养生旅游的人文关怀

养生旅游对于老年群体的公共性构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是一种基于公平和正義视角,为满足老年公共需要而努力的价值体系,具有意义阐释与价值生产的功能。

养生旅游在内涵不断加强和体现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空间内容与服务形式。它不仅强调旅游的文化性,而且突出养生的公共性。

国外公共性的概念与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遵循亚里士多德和雅各比的思维,西方传承老年人与公共性的关系研究历史比较悠久。但以欧美社会脱离论为代表的理论顺延父代和长辈接受由子女侍奉照料赡养的文化心理,主要围绕老年人公共服务的体系建立而展开,过分突出老年群体生活的被动性和生存性,强调老年人是公共性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该理论研究很少从积极进取的角度去思考老年人的旅游参与行为,从而造成养生旅游与公共性的关联带有极强的消极性和被动性,该倾向对养生旅游的公共性建构具有侵蚀和弱化的作用。

养生旅游的伦理价值体现在通过旅游活动促进社会和家庭成员基于敬老养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一种代际间和谐互动的行为模式。公共性与家庭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必要以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及其相关联的世代互动为线索来思考养生旅游的公共性。

旅游行程中,老人家庭及其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组织架构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异质文化和异质空间进行多样性与复杂性的交流沟通。因此,家庭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不是公与私的裂变式对立,养生旅游是老年群体从家庭这一“私人空间”走向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和方式,应该把公共性的契机融入到私人的旅游行为中。公共性的社会供给也就不是只有公共机构和市民运动来承担,而是从老年群体参与旅游的行为积累中拓展公共性。

公共性的分析放大了普通老人因旅游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细节,家庭文化和旅游文化内容得到了不断的挖掘与呈现,具备开放性、动态性、文化性的需求特征。

老年人不仅是养生旅游公共性的消费者,也可以转化成为生产者。老年人在退休后单位的身份依从降低,家庭依赖和社会依赖增强,在这一层面上老年群体拥有更多真正理论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对公共性的需求也更高。

在养生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方式中,既存在子女为孝顺父母而代购产品的现象,也有老年人自己决策选择线路的情况。老年人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丰厚的社会阅历,参与旅游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养生旅游不仅强调子代对父代、晚辈对长辈的经济资源的流动,也鼓励老年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族群和社区丰富公共性的人文意义。

三、老年群体养生旅游公共性在实践中的体现

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讨论并不排斥企业的营利行为,而是倡导旅游供给主体的社会公义,提供更多福利性的政策和措施。老年群体的旅游行为不仅体现出老年阶段共性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承载着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制度环境等因素形成的综合性需求。

随着老年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养生旅游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鱼疗、沙疗、酒疗等新型养生方法也增加了老年群体参与养生的方式。但在老年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开发中,表象的丰繁无法掩盖老年需求定位不准等问题所影响的游客满意度提升问题。

国内旅游公共服务虽初具规模,但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专项服务体系还不完备,养生旅游的公共服务应该涵盖旅游的市场营销、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项目、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因此,在实践中养生旅游的公共性更多地体现为利用多个地区或国家的时间、空间、环境和服务等资源来实现老年群体自身旅游利益的最大化。

1.推进养生旅游的大众化

目前养生旅游参与度较高的群体还局限于个人退休收入或家庭收入较高,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精英”。这种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人口格局影响,另一方面居家养生的传统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养生旅游的决策氛围。另外,养生旅游公共服务的薄弱也为老年人出游带来不便,制约了老年人的出行。随着退休收入和人数的增加,养生旅游应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广度,必须遏止老年群体旅游参与分化的趋势,形成社会多元参与养生旅游的新格局。

2.健全养生旅游产品体系

老年旅游具有快旅慢游、支付能力低、康体健身需求强的特征,因此,在产品体系中观光类项目应延长游览时间,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旅游购物方面应以物美价廉的商品、惠民型养生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的设置理念应以健康为核心并贯穿始终。另外,旅游目的地的志愿者服务也应该更多地向老年游客倾斜。

3.搭建“智慧养生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2015年9月,乌镇智慧养生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启动运行,但该平台体现的服务更多体现为健康医疗方面,缺乏养生旅游的内容,比如该平台的线上功能主要是通过为老人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并利用阿里云服务器、微信、App等新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管理,为老人和家庭提供居家预警、应急救助、健康管理等服务。

因此,依托具有影响力的养生旅游公共网络平台,整合相关旅游服务的资源、资讯,完善电子智能化养生信息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适时共享养生旅游各类资源。积极运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文化娱乐、政策咨询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都可享受旅游的快乐。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公共性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石。旅游能够提升老年人积极养生的能力,而公共性能够激发老年公众参与旅游的意识,提升社会自我协调和管理的素养。公共性的培育既有社会养生建设基本导向的共性需求,也有养生形式改变引发公共性重建的特定需要。由生命历程决定的养生旅游,其意义探讨不仅体现在“旅游反哺养生”的公共性凸显,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重新定义现代家庭生活和社区人际关系的深刻内涵,实现养生文化和意义的共享。

作者就职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性群体老年人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