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落尘
惊恐万状的孩子:
常梦到自己被分割
小乾16岁,在一所市重点高中读高一。其实他初中时学习并不好,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是妈妈又托人又花钱才把他送到重点高中的优秀班。这一切他都知道,因此他感觉压力很大,学习很刻苦,每天做作业都到深夜,以至于第二天上课头昏脑涨的。尽管如此,他的成绩还是中下等,特别是数学、物理,总是跟不上。分、分,学生的命根儿。成绩不好,他被同学轻视,被老师批评,感觉每天都是煎熬,很想让妈妈把他调到普通班或者普通学校。但他不敢说,他知道媽妈是多么不容易才让他上的这所高中。自从父母离婚后,妈妈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妈妈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争口气,别让你爸一家子笑话咱们。没有你爸,咱们照样能过得很好!”每当此时,他总是禁不住地浑身颤抖,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说近两三个月以来,他经常梦见一匹马,被罩在巨大的透明玻璃罩里,不透一点空气,感觉快要憋死了。马开始的时候还想方设法要冲出去,结果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最后,马无力地倒在地上,绝望地等待氧气耗尽,等待自己的生命在窒息中走到尽头。这种绝望如此真实,以至于他每次都被憋得喘不过气而醒来,然后心惊肉跳,内心充满了恐惧。他还经常梦见一匹马在草原上奔跑,在蓝天白云下撒欢儿,有一对放牧的老夫妻温柔地抚摸它,搂着它的脖子,喂它吃清新的草、喝干净的水。这时,一个悍妇手持砍刀飞奔而来,夺过马缰绳要把它拉走。马四脚深深地扎在沙土里,拧着脖子不愿走。那个悍妇便举起砍刀朝着马脖子砍去,马顿时身首异处,被分割成两半。他被梦中的惨状惊醒,发现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如果能够理解小亁的梦,就基本上能够知道他的心理问题了。于是我用舒缓的语气对他说:“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的梦境,描述一下梦里的这匹马有什么特征,你觉得它像谁?”
小亁顺着我的思路,像被催眠般再次沉入梦境,开始描述:“这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非常渴望自由,性格有点犟……我明白了,这匹马就是我,那两个放牧的老夫妻感觉像是我的爷爷奶奶,那个手持砍刀的悍妇就像我妈。”小亁的声音里透出顿悟后的惊喜。我也明白了,其实那玻璃罩就是妈妈的控制,那个身首异处的马是他反对妈妈控制的后果,他希望与爷爷奶奶在一起,但是妈妈不允许,这应该是他当下最大的困扰。
怨气满腹的妈妈:
与夫家水火不容
当小乾再一次来咨询时,说他不再做梦了。我笑着对他说:“梦是原始人(潜意识)写给你的信,你以前一直读不懂,所以它就连续提醒你。现在你读懂了,并且关注它了,它就不再提醒你了。”这个开场白,让小乾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我们顺利进入咨询核心。
我首先了解他的成长经历,让他重点谈谈对妈妈的感受。小乾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情绪也随之调动起来。他说:“我妈自己经营着一家超市,支撑着我们家的开支。我爸长得很帅,却百事不成,我妈常说他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从我记事到爸妈离婚,他们不断地吵架、打架、冷战。我爸心烦时就出去喝酒打牌,我妈生意忙却指望不上他,总是气得抓狂。我小时候经常被我爸带到爷爷奶奶家,他们都非常疼爱我,给我做好吃的,带我去公园里玩。我想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但是我妈不让,说怕爷爷奶奶把我惯坏了,还说我爸就是被我爷爷奶奶惯坏的。小学二年级暑假,妈妈非常忙,顾不上管我,就让我姥姥来照料我。谁知姥姥刚来两天,舅舅就说家里有事,把她接走了。我爸就自作主张把我带到了奶奶家。我妈知道后就指责我爸,他们因此吵得很厉害。我妈像疯了一样把积压的怨恨和愤怒都发泄出来,骂我爸全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我爸打了她两个耳光,我妈跑到厨房掂个菜刀要和他拼命。我吓得大哭起来,爸妈这才注意到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我。妈妈扔了菜刀抱着我也放声大哭。我爸摔门走人,再也没有回来。”说这些时,小乾显然沉浸在当时的场景里,身体一直在不停地颤抖。
自从小乾父母离婚后,妈妈就活在怨恨之中,拒绝爸爸探视儿子,更不让小乾和爷爷奶奶联系。
到高中以后,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妈妈对小乾的要求越来越严,他几乎没法和妈妈沟通。当他最无助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爸爸及爷爷奶奶的支持,可妈妈不同意。青春期的男孩子,特别需要父亲,但他不仅不能公开和爸爸在一起,而且还不敢在妈妈面前提及爸爸。因为他一提及爸爸,妈妈就立刻火冒三丈,怨恨和憎恶的话语便汹涌而来。小乾内心开始对妈妈产生不满情绪,但看到妈妈非常辛苦,他又不忍让妈妈伤心。他的内心是分裂的,他无法平衡这种矛盾冲突,只能以梦的形式表达出来。
切中要害的咨询师:
教妈妈理解真爱
通过倾听小乾内心的声音,我知道他的困扰源于妈妈的过度控制和不能与父亲家族联结的缺失感。于是我在采取措施帮助小乾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提出让他妈妈也来咨询。
第三次咨询,小乾妈果然如约而至。
我用了易术心理剧的“先泄后补”原理,采取空椅子技术,用三把空椅子分别代表小乾的爸爸和奶奶、爷爷,让小乾妈把对他们的怨恨都说出来。很快,她抱怨的话就像脱丝的水龙头一样收不住了,从婆婆对她的冷落到月子里受的委屈,从对丈夫的不满到对婆婆一家人的怨恨,一股脑地倾泻出来。当她说到情绪愤怒的时候,我把报纸卷成长条让她打椅子宣泄,并允许她骂脏话。她边哭边骂边打,累得精疲力竭,压抑的情绪全部宣泄完后瘫坐在沙发上。
我给她一个抱枕,让她坐得更舒服一些,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引导她进入冥想,让她好好地拥抱自己,感恩自己的坚强,也回顾和觉察自己在婚姻关系里的得与失。
小乾妈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坦言,自从离婚之后她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儿子管得太严太细,而且给他太大的压力,希望儿子优秀。这来源于她自身婚姻失败的挫折感,她内心有很强的愤怒,她要向丈夫证明“你是错的”,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儿子没有爸爸仍然能够很优秀。她以为这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没想到却给孩子造成了如此大的心理困扰。
在第四次咨询时,我重点和小乾妈讨论什么是真爱的问题。我给她分析了男孩子缺乏父亲的内心挣扎和不能与家族能量联结的危害,让她看到不让儿子与爸爸与爷奶联系对儿子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她:“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会爱才是真爱,不会爱就是虐待。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会自动指引孩子成长。如果孩子被强行‘塑造,他精神胚胎的需要会被严重压制,就会出各种心理问题。当你强迫孩子按你的意志发展时,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因此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别人,不管那个意志看起来多么好,都不是真爱。真爱是深深地理解,是无条件地接纳,是给予尊重和精神的自由。”
我引导小乾妈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重点是要关爱自己、改变自己,放下内心的怨恨,重新寻找幸福,不断学习成长,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盈。
小乾妈从给儿子人生选择权做起,尝试不再控制孩子。她发现,同意儿子转到普通班后,儿子比以前学习更加努力了;允许儿子和爸爸一家人在一起之后,儿子每次回来都非常高兴,母子沟通也更加顺畅了。她终于体会到:真爱是双方都能够感受到自由和幸福。她表示将会继续学习提升,不断觉察和改变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和谐、亲子关系和谐的人。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