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辨核心关系巧切具体物象

2017-03-04 11:57杨红兵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0期

杨红兵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思路引擎:如何写好这则言论类材料作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言论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作为一个熟语,可以说是公认的说话准则。第二句话中,“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破折号之后则是从另一维度对“有话”“无话”及其长短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三句话,是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种行为的思考与界定,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材料的内涵。

二、细辨核心关系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是两个并列的条件句,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对问题有想法就说得多,反之就说得少。这里的“话”指想法,即尚未说出的“内心语言”。这里“有话”“无话”的对象既可指我,也可指某个不确定的人。这里“短”“长”的对比显示的是所说话语的数量差异。

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对前面熟语的创新解读。这时“有话”“无话”的对象已经发生变化,特指别人已经言及和尚未言及的内容,隐含着这样的对比解读,即“别人已说的”与“别人未说的”,或“别人有话可说处”与“别人无话可说处”。综上分析,“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可解读为:别人有话可说处我少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多说。

再看材料第三句话:“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个性指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与共性相对,个性有优劣之别;而创新指的是非常具体的认知特性,创新与守旧相对,好奇、兴趣、质疑、探索等都是创新的路径和品质;个性中可以包含创新意识。“有时……有时 …… ”来关联这两个方面,将二者放在一个层面,不强调“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则”,有“推进”的意思,是对前一个“有时”的延伸。

鉴于此,材料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话”“说话”“个性”“创新”,文章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个关键词来写,均可切入,关键要找准一个好的切口。

【病文在线】

在网络上说话的长短艺术

说话的长短是门艺术,它很灵活,会根据不同的情境来变换。

好比法庭上的对话,双方律师都不会在无法较真的问题上盘旋,也不会重复别人的话,这是“短”;根据问题关键精确剖析,这是“长”,也是彰显自信与智慧的体现。

这是俗话认可的言论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而,我更倾向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种说法,特別是网络舆论。

我们身处“互联网+”的时代,新闻消息触手可及,每个人都有在网络上说话的权利。“有话则短”,指的是在别人舆论声漫天飞的时候保持沉默,不发言,保持理智。“无话则长”,指的是从另一种分析角度出发,以新鲜却不乏味的观点阐明网络新闻的真假利弊。从另一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在网络上提倡说话艺术的一大原因是网民的浮躁与不理智。一旦有社会热点现象的发生,打开论坛与帖子,密密麻麻全是网民的长篇大论,然而细观之,内容大同小异。这时我们不必也那样“说那么长的话”,而是应沉着冷静,以不被他人言论干扰的前提,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就拿“杀手机器人的诞生”为例,在别人一味埋怨人工智能可能潜伏的危除时,你为何不分析杀手机器人给人带来的福利,以乐观的心态分析利弊呢?

同时,创新意识也是网络说话长短艺术的另一大驱动力。我们每天被数以万计的言论麻痹,对网络上曝光的新闻有着基本的认识。就像洋人与国人起争执永远是国人的错一样,我们在网络上长篇大论时,总是给这类现象贴标签。久而久之,那些有创新意识的言论便像熊猫一样珍稀,长的更长,短的更短。所以,网络上需要有更多的人不说别人说过的话,而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一味地批判或许能彰显出自己“狂拽炫酷”的个性,可新鲜的认识、独特的见解,却更能引发他人的欣赏与赞叹。

说话是一门艺术,能够在网络上发表舆论时把握长短的精妙更是一门技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门艺术不仅适用于网络言论,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智慧的,全看个人的领悟能力。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是三类上的标杆作文,文章基本切题,结构较完整,思路清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说理空洞。既然新闻消息触手可及,却仅仅一笔带过,没有抓取其中一则典型事件分析,仅仅是空洞说理,非常枯燥,没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致说理流于形式、格式化,难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2.论证不够充分,比如“短”“长”的度与“创新意识”的内容未能得到深透的解析。这样说理止于浅表,难以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说出真实的道理,特别容易出现如倒数第二段的说理牵强生硬。语言的精准度不够,“技术”“艺术”的高低不明。

【化蝶之作】

鸡腿的分量

“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想让孩子开心…… ”

一篇名为《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的文章在朋友圈火了。

梅村民警接到超市工作人员报警,超市里一位母亲为重病入院的女儿偷了两个鸡腿和一本《三字经》,办案民警被深深感动,自发为其募捐。同时,网友“招牌式”的同情泛滥,极力歌颂这“伟大的母爱”。

我以旁观者的心态静观事件的持续升温,发酵,不转发,不评论。

有人开始从中反思,媒体人发文驳斥网友毫无法律规则意识、无底线的“爱心”,难道凡是盗窃,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便可以破坏规则、无所不为?

假若这种母爱大获支持,那同样身处底层却时刻恪守规章的人们又会如何抉择?

彼时,先前义愤填膺,痛斥社会不公为其发声的人沉默了。

鲁迅称那些避开真实事件,迫切于用无私道德精神代替形而下的措施的行为为“骗”和“瞒”。在全民自媒体的时代,“骗”和“瞒”意味着什么?

一个鸡腿,偷走了母亲的道德底线,偷走了公众的是非观念。

在舆论的煽动下,很多人对别人言说的东西坚信不移,不断重复、扩散。于是有了“毒”疫苗带来的恐慌,有了各种“感人事件”的刷屏运动,有了“警民街头对跪”后,网民对交警的不堪攻击,有了在人们反复“鼓舞”下的直播自杀……

社会缺少反思,缺少有个性的个体,缺少那样一批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针砭时弊、勇于创新的人。

白兰度所扮演的教父在剧中有一句颇为经典的台词:“后来他们来抓我,可是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多么心酸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乃至整个世界的悲哀。

惧怕力量,害怕成为少数,是没有人说话的原因。

我们称赞“将真相告诉大家”的战地记者玛丽卡尔文,歌颂以笔为刀枪,“替不能发声的人发声”的作家加菜亚诺……

而今,我会去转发、去呼吁,去替那些无人问津的不公发声。有多少人愿在大流中成为少数呢?

我必立正,站起。

我会为上海毒奶粉流出,身受其害的那些民众质问权责部门,会为那些挤压草根的生活空间的不公痛心,会在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毅然出现。

一个鸡腿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世态人情,从对偷鸡腿的母亲的高度颂扬到下一阶段无休止的批评,我愿为她发声:请社会、政府努力减少一些“中国特色式的小偷”!我是站出来的一个人,相信,会有千万个我涌现。

升格小结

这是一篇于针砭时弊之中尽显思想深度的议论文。

首先,文章紧扣“何种言说才真正有意义”这一中心展开论述,想常人之未想,见解不同凡俗。作者从一则重病患儿母亲为满足孩子心愿而行窃的新闻说起,通过论述网友的同情与媒体所强调的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点出发,指出公众千人一面的“热议”是缺乏创新思维的“瞒”和“骗”;相反,在别人无话可说之时,经过清醒而又理性的思考才有可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其次,文章结构层层深入,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描述到原因分析。作者指出,创新意识匮乏的表层原因是“社会缺少反思”,个体“缺失个性”,深层原因则是公众缺少“在大流中成为少数”的勇气。此外,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非常注意表达“我”的见解与看法,最终以“我愿为她发声”的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