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7-03-04 21:36周华
河南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灾害利用体系

周华

(南阳通途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南阳 473000)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周华

(南阳通途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南阳 473000)

面对近些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在对其防治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地质环评级利用体系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以此提高我国现今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水平和效率。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环境;评价利用体系;建设分析

现今,地质灾害的产生及存在是人类和自然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所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1]。

1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现状

1.1 中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

现今,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活动频率以及灾害的损伤程度都比较严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地势辽阔、地形复杂。纵观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损害一般都表现为破坏农田、堵塞河流、冲塌桥梁、损坏通信工程,尤其是破坏水电和交通工程。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地球及地球表层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尤其是内外因持续作用,灾害会更加严重。其次,偶然发生的现象,多是多重外力因素共同作用,如地势地形本身的坡度比较大、太阳黑子活动比较频繁,以及月球活动所形成的引潮力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则是现今对地质灾害引发较为主要的原因,即是由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1.2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构现状

现代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发生,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时对人类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在其形成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调查区划建设体系、监测预警建设体系、搬迁治理工程建设体系、应急处理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等的建设和运用,这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体系建设在防治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1 调查区划建设体系。这一调查区划建设体系的形成及存在主要针对的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其能够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地质勘察过程中的记录与分析。而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则是通过对主要地质灾害发生区域以及其周围区域的危险程度、危险发生的种类等做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等级和区域划分,以此为后期防治工作的进行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样也是为了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获得第一手的地质灾害资料,从而为第一时间的紧急救助方案奠定基础。

1.2.2 监测预警建设体系。这一体系的建设前提是要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其灾害防治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它存在的目的是保证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能够正常工作,而且防治体系运转工作的效率控制在科学范围内。同时,通过监测预警体系为灾害防治工作人员提供最为准确的、实时性高的数据分析和监测结果,这样能够及时促使工作人员在有效的时间内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进行纠正和改进,以此提高其为防治地质灾害服务的效果。

1.2.3 搬迁治理工程建设体系。这一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是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搬迁治理工程建设体系主要是通过监测预警体系发现在某一区域即将有可能发生规模较大、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那么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这一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对接近地质灾害的居住区人民进行紧急搬迁,以此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害。

1.2.4 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现今,灾害发生后,我国的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能够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对灾害现场进行前期和后期的救援处理工作,降低人身财产损失和国民经济损失,从而尽可能将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这也是应急处理体系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目的之一。

1.2.5 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利用。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建设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现今能够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必须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利用。

2 基于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防治措施

2.1 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恰当;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2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小,以及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但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益。根据调查,对于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2.3 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他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②搬迁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

3 地质环境评价利用体系的建设

3.1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利用是在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分析地质环境的基本安全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多元化利用。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在监测系统基本工作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发挥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方面能够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又能够实现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和损害范围的降低。现今,区域环境评价利用体系的建设一般是通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工程功能区域划分、地质环境工程容量评价、灾害防治调控等方面进行具体建设,而在实际评价利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区域的建设进行目标的设置和任务的分配。

3.2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体系的建设应在地质环境相关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对其风险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预计,然后科学地开展建设工作。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和相关要求,立足长远,建设科学的、系统的、规范化的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体系,使其充分发挥服务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4 结语

现今,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是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体系,其能够在充分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现状的基础上,从调查区划建设、监测预警建设、搬迁治理工程建设以及应急处理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等方面促进我预防、治理灾害能力的提高,实现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1]王文庆,朱玲玲,李超.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有色金属文摘,2016(4):179-180.

Discussio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Utiliz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Zhou Hua
(Nanyang Tongtu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Co.,Ltd.,Nanyang Henan 47300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further construction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utilization system of geological ring grad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geological disaster;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geological environment;evaluation utiliz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analysis

P694

A

1003-5168(2017)08-0159-02

2017-07-02

周华(1968-),男,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勘察设计。

猜你喜欢
灾害利用体系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