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2017-03-04 14:53孙晨露刘喜军
化工时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增韧聚乳酸共聚物

孙晨露 刘喜军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废弃的PLA制品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

PLA作为热塑性材料可采用常规加工方法进行成型加工。但是聚乳酸热变形温度一般在55℃以下,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保压时间较长,不利于工业应用的快速推广,为了解决PLA的韧性不足、热稳定性以及耐久性较差等性能缺陷,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达到改善目的、拓宽应用领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对PLA进行改性,改性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1]。

1 物理改性

1.1 共混改性

共混改性是在保留PLA原有优良性能的前提下,添加一种或多种物质(增韧剂)与之混合以改善PLA原有性能缺陷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增韧改性PLA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1.1溶液共混

马海艳[2]将PLLA和聚乙二醇400(PEG400)配成质量分数为1%的三氯甲烷混合溶液,得到PLLA/PEG共混物。研究发现:随着PEG400加入量的增加,聚乳酸的韧性得到增加,并对聚乳酸的亲水性有所改善。庞青青[3]将PLA和PBS按照一定比例,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PLA/PBS共混物,由于PBS 与 PLA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使得PLA的断裂韧性和弯曲强度明显提高。

孟丽艳[4]在聚乳酸增韧改性研究中发现,聚氧化乙烯(PEO)的加入能提高PLLA的结晶速率,有利于其成型加工,尤其以高分子量PEO对PLLA 综合性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范燕平[5]将聚乙烯醇(PVA)/PLLA共混物和PVA-g-PLLA接枝共聚物混合溶解在DMSO中,PVA-g-PLLA接枝共聚物的加入使PVA/PLLA共混物的亲水性能提高,当PVA-g-PLLA为50wt%时最佳。Kyung-Man Choi等[6]通过改变自由基引发剂DCP的用量(0~1.5%),使用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共混改性PLA。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的加入致使改性后的PLA(PL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PLA明显降低,韧性显著增加。

1.1.2熔融共混

1.1.2.1 PLA/无机粒子共混体系

张越[7]采用片状和球状纳米无机材料(蒙脱土和二氧化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在200℃左右与 PLA进行熔融共混,研究发现在促进PLA结晶方面,球形纳米粒子SiO2要优于片状纳米粒子MMT,但在提升PLA热稳定性能方面,片状纳米粒子MMT 要比球形纳米粒子SiO2更好一些。Balakrishnan[8]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有机蒙脱土(OMMT)改性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这里LLDPE/PL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OMMT的加入,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说明OMMT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原因是PLA和 LLDPE间形成一个柔性夹层,使得PLA由脆性材料转变为韧性材料。

1.1.2.2 PLA/相容剂共混体系

Xuzhen Zhang[9]使用PBS-g-纤维素纳米晶体(CNC)通过熔融共混改性PBS/PLA共混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S-g-CNC用量的增加,PBS/PLA共混物的结晶度明显增加,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李仲昀[10]以蓖麻油(CO.)和L-丙交酯(L-LA)为原料,共聚制备了蓖麻油与L-丙交酯共聚物(PLACO.),然后采用CO.和低分子量PLACO.增韧改性聚乳酸4032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大,PLACO.共聚物的储能模量增大、韧性增强、玻璃化温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方玲[11]以两种不同型号的POE缩水甘油基异丁酸酯类接枝物(NAX00,NAX50)为增容剂,使用辛烯/乙烯共聚物(POE)增韧改性聚乳酸,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PLA/POE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当PLA、PEO、NAX00的质量比为85∶10∶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LA的4.6倍,并且综合性能最佳。

1.1.2.3 PLA/共聚物共混体系

苏思玲等[12]选用三嵌段共聚物E-MA-GMA通过熔融共混对PLA进行增韧改性,由于E-MA-GMA韧性好,并与PLA有一定的相容性,因此能显著改善PLA的冲击强度。冯玉林等[13]采用接枝共聚物POE-g-GMA与嵌段共聚物 E-MA-GMA分别增韧PLA,研究表明接枝共聚物POE-g-GMA与基体PLA有更强的界面相互作用,界面粘结性更好。

刘密密等[14]采用哈克密炼机制备了PLA与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g-MAH)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着SEBS-g-MAH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断裂伸长率随着SEBS-g-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原因是SEBS-g-MAH改善了两相间的界面作用,起到了增韧作用。

舒友等[15]选用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物(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三种聚合物采用熔融共混法对PLA进行增韧改性,并制备了PLA/ PBAT、PLA/PBS和PLA/PPC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PLA与增韧剂相容性最好的是PBAT,其次是PBS,而PPC最差;PLA/PBAT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BAT可以作为可降解的PLA的增韧材料。

Wu Li等[16]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GACR)核-壳结构共聚物增韧PLA。随着GACR含量的增加,PLA/GACR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相对于纯PLA均显著增加,但结晶度却随GACR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说,GACR的引入使得纯PLA由脆性断裂逐渐转变为韧性断裂。

1.2 增塑改性

增塑剂的引入会对PLA的分子链起到稀释作用,降低了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改善材料成型加工性能的同时,提高了PLA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PLA常用的增塑剂有聚乙二醇及乳酸、甘油、柠檬 酸酯、乳酸酯(如乳酸乙酯)、丁酸甘油酯和柠檬酸甘油酯等低分子化合物。

Geyter等[17]研究结果表明,在PLA中添加10%的DOP增塑剂,PLA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DOP对PLA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影响较小,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柔韧性得到了很好改善。郭其魁等[18]采用二乙酸甘油酯(GD)开环聚合制备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共聚物增塑改性PLL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OGLA增塑剂的加入,共混物的Tg相对于纯PLLA有所降低,结晶度和刚性双双降低,说明OGLA增塑剂的加入改善了PLLA的韧性,增加了其柔韧度。

2 化学改性

2.1 共聚改性

选用一种或者多种单体,参与到乳酸或改性乳酸的共聚合成反应或PLA的接枝、交联反应以弥补PLA性能缺陷的方法,称之为PLA的化学改性。

2.1.1无规共聚改性

樊国栋等[19]以乳酸(LA)为原料、锌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然后将PLA与PEG-400按m(PLA)∶m(PEG)=9∶1共聚合成PLEGS。共聚物的柔韧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饶炬[20]以5-甲基-5-苄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MBC)与LLA按n(MBC)∶n(LLA)=34∶66开环共聚制备了乳酸-功能化碳酸酯共聚物(P(LLA-MBC))。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LLA相比,PLLA的结晶度同时降低,共聚物的综合力学性能得以平衡。

2.1.2接枝共聚改性

Gutierrez-Villarreal[21]通过紫外光照射,将苯甲酮( BP)共价接枝到PLA膜表面,然后引发聚乙烯吡咯烷酮(NVP)在PLA膜表面接枝共聚,得到NVP改性PLA膜,研究表明,NVP改性PLA膜的亲水性与纯PLA 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2.2 交联共聚改性

在辐射环境中或交联剂存在下,加入单体与PLA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网状聚合物,从而达到改善PLA性能的目的。采用微波辐射新技术对PLA进行交联改性,是一种高效、简单且环保的方法。

袁华等[22]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扩链剂,致使聚(己二酸丁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与PLA 之间发生交联反应。PLA经交联后,结晶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柔韧性增加。Bhardwaj等[23]使用羟磷灰石(HAP)直接用于PLA的交联改性。与HAP/PLA简单共混物相比,交联的HAP/PLA/PA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更好,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LA分别提高了570% 和 847%,柔韧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结 语

近年来,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高分子材料,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为了改善PLA的性能缺陷,科技工作者探索了许多增韧改性方法,较为彻底的办法是引入含有长的亚甲基链或不规则大分子,由于自身柔顺性较好,破坏了PLA的规整性,致使分子链上功能基间隔变大,相互吸引力变小,可根本上改变 PLA 脆性,且改性后的聚合物性能稳定。但由于这种方法成本高、污染大,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今后的研究工作应该围绕开发绿色环保、高效廉价的合成工艺、改性技术开展。改性后的PLA可应用于农业、医学等众多行业领域,随着人们对PLA改性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聚乳酸必将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所裨益。

[1] 刘斌基. 聚乳酸的性质与制备方法[J]. 新疆有色金属, 2015,21 (5): 54~56.

[2] 马海艳. 相对高分子质量聚乳酸的合成及共混改性研究[D]. 东华大学, 2007.

[3] 庞青青. 溶液共混法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16.

[4] 孟令艳. 聚乳酸耐热和增韧改性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015.

[5] 范燕平. 聚乙烯醇对聚乳酸的改性研究[D]. 汕头大学, 2006.

[6] Kyung-Man Choi, Sung-Wook Lim.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lactic acid)modifi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acrylate through reactive blending[J]. Polym. Bull., 2014,71(12): 3 305~3 321.

[7] 张越. 共混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 江南大学, 2016.

[8] Balakrishnan H, Hassan A, Wahit M U, et al. Novel toughened polylactic acid nanocomposite: Mechanical, therm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J].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0, 31(7): 3 289~3 298.

[9] Xuzhen Zhang, Yong Zhang.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oly(butylene succinate) (PBS)-grafted cellulose nanocrystal on toughened PBS/polylactic acid blends[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6, 140: 374~382.

[10] 李仲昀. 蓖麻油与L-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增韧改性聚乳酸的研究[D]. 江苏科技大学, 2014.

[11] 方玲. POE增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 37(6): 5~8.

[12] 苏思玲, 金乐群, 顾永安. E-MA-GMA三嵌段共聚物对聚乳酸的增韧改性[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24(4): 53~57.

[13] 冯玉林,殷敬华 等.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 33(2): 400~403.

[14] 刘密密, ,魏发云, 张瑜. SEBS-g-MAH增韧聚乳酸的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11, 25(4): 38~41.

[15] 舒友, 马腾, 何伟. 聚乳酸增韧改性[J]. 塑料科技, 2011, 39(5): 63~66.

[16] Wu Li, Dandan Wu.Toughening of polylactide with epoxy-functionalized methyl methacrylate-butyl acrylate copolymer[J]. Polym. Bull., 2014, 71: 2 881~2 902.

[17] N. De Geyter, R. Morent. Plasma modific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in a medium pressure DBD[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0, 204(20): 3 272~3 279.

[18] 郭其魁, 桂宗彦, 龚飞荣. 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 L-丙交酯增塑改性聚L-丙交酯薄膜[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9, 22(4): 373~377.

[19] 樊国栋, 杨海燕. 聚乙二醇对聚乳酸的共聚改性研究[J]. 塑料, 2009, 38(1): 51~53.

[20] 饶炬,龚飞荣. 环状碳酸酯共聚改性聚乳酸性能[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8(1): 51~53.

[21] Gutierrez-Villarreal M H, Ulloa-Hinojosa M G, Gaona-Lozano J G.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 ( lactic acid ) Film by UV-Pho-tografting of N-Vinylpyrrolidone[J]. J Appl Polym Sci, 2008, 110(1): 163~169.

[22] 袁华,杨军伟,刘万强 等. 熔融扩链反应制备PLA/PBAT多嵌段共聚物[J]. 工程塑料应用, 2008, 36(10): 46~50.

[23] Bhardwaj R, Mohanty A K. Modification of brittle polylactide by novel hyperbranched polymer-based nanostructures [J]. Biomacromolecules, 2007, 8(8): 2 476~2 484.

猜你喜欢
增韧聚乳酸共聚物
拉伸形变作用下PLA/PBS增韧共混物力学性能研究
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和硫化橡胶及其应用和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共聚聚甲醛的增韧研究
不同β晶型成核剂对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
聚乳酸/植物纤维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
EPDM接枝共聚物对MXD6/PA6/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