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质检部,甘肃 兰州 730060)
质检部废弃物处置做法与实践
沈晓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质检部,甘肃 兰州 730060)
由于石化企业属于高危行业,生产现场环境复杂,绝大部分产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在采样以及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分析残液、废油泥、有机溶剂废弃物等。本文通过对质检部废弃物处置的做法与实践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了废弃物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指出当前质检部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的优缺点,确保分析化验工作顺利进行,能够对石油化工企业分析检验人员废弃物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意义。
安全管理;废弃物;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1 质检部废弃物种类
质检部在日常采样工作中采集的各类样品(气、液、固体),日常分析工作中使用的各种试剂,分析化验完成后产生的各类废液、残渣,化验过程中产生的沾染污油的油抹布等含油废弃物都有可能对土壤、水质造成危害。
1.2 废弃物管理的目的
废弃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废弃物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将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使之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1.3 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由于质检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产生的废弃物不尽相同,针对性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检部现有岗位122个,每个岗位执行不同的分析方法,采集的样品、使用的试剂各不相同。因此就必须针对具体岗位进行辨识,排查出岗位的废弃物,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1.4 废弃物管理做法
1.4.1 采集回来的样品
(1)气体样品分析完成后由尾气排放口排出,使用后剩余的样品由专用的气体排放柜进行排放。
(2)液体样品分析完成后,无需留样的验余样品返回原采样位置,需要留样的样品则封装保存。
(3)固体样品分析完成,无需留样的验余样品返回原采样位置,需要留样的样品则封装保存。
(4)分析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废液低浓度的,排入化工污水或者炼油污水处理系统,送污水处理厂处理。高浓度的废液则分为废酸、废碱收集后返回采样单位的酸碱站进行回收。
2.1 危险化学品种类多:
分析化验需要频繁采集各类样品并使用各类化学试剂,有时还会使用剧毒试剂。样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气、丙烯晴和浓硝酸等,这些试剂和样品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极易造成灼伤或中毒等伤害,安全风险高。
2.2 作业范围广:
质检部的业务范围分布在公司各个生产装置,23个化验室分散在公司的各个角落,分析工要出入公司所有装置进行采样作业和受限空间分析作业。
2.3 数量少、种类多、危害大:
化验室废弃物与生产现场相比较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其种类较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由各个化验室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分析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避免疏忽大意,造成处置不合法不合规。
3.1 质检部废弃物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及固体废弃物等
3.2 废液浓度已相当稀少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外送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合格后外排
浓度较高不宜排放的废液,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
3.3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各类验余样品、成品留封样、分析残渣、废油收集过程沉淀的油泥等
根据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及质检部废弃物管理规定,按废弃物类别备有相应的收集容器存放危险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规定,不能有泄漏和破损或其它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
3.4 质检部废弃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伤害
(1)化验室产生的废液不同于工业生产废水,化验室废液的成份及数量稳定度低,种类繁多且浓度高。所以,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危险性也相对增高。有关处理时,一些应注意事项并没有完全做到。
皮肤吸收致毒的废液:大部份的实验废液接触皮肤仅有轻微的不适感,但有少部分腐蚀性废液会伤害皮肤,还有一部份废液则会经由皮肤吸收而致毒,如苯胺废液,会经由皮肤吸收,在搬运或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可接触皮肤。
产生毒性气体的废液:如未辨识出氰类与酸混合会产生剧毒的氰酸,漂白水与酸混合会产生剧毒性之氯气或偏次氯酸,硫化物与酸混合会产生硫化氢气体等风险,在储存时应当严格分类。
(2)对员工的培训做得还不够,员工的认识不够,继续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认识。
通过对质检部废弃物管理做法与实践的分析,发现强化废弃物管理是增强企业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达成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质检部废弃物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与能力,以适应当前安全工作的要求,确保生产分析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7):168-202.
[2]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80-173.
[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编审委员会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