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梦洋(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探究技术创新在化工企业中的重要性
郝梦洋(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本文主要通过探究技术创新在化工企业中的主要体现以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社会效益,提出了使技术创新在化工领域实现进一步推广的建议。
化工企业,技术创新,经济环保
化工企业自19世纪初形成至今,由最初单薄的生产线发展为如今规模壮大、产品丰富的化工企业,并与其他领域深入交叉渗透,为各个领域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成为现代工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这在化工领域中主要体现在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同时带动生产力飞跃和高技术产业的出现,一个企业若想长久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关注国际上和国内科技环境的变化[2]。另外,近年来环境污染逐渐上升为威胁人们生存的问题,如何将技术创新应用在环境保护方面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
(1)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指通过新技术创造出新产品或对原有产品的成本、结构、功能、质量的改变,产品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在选择开发方向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国家现有资源,开发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3]。在我国,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因没有核心技术,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存困难。
(2)生产工艺创新。生产工艺对生产设备要求高,操作条件严苛,生产工艺的创新可以简化工艺流程,目前化工生产工艺逐渐趋向自动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下工艺参数掌控较精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更加安全。生产工艺的创新要以降低成本为前提,以员工安全为保障,以装置自动化为方向,以高质量产品为目标,既满足工艺要求也要考虑到装置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和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新型的生产工艺一般要经过小试和中试,在此阶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善,生产工艺逐步成熟后进入工业化大生产。
化学工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化工企业因与各行各业有密切关系,其发展必然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国家宏观经济[4]。
经济效益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关系,创新的本质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入,技术创新无论是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提高劳动效率方面都会为企业带来净效益,化工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会扩散到整个行业中引起其他企业的模仿,这样不仅提高了化工企业的利润,而且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5]。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等,其中包含的有害物质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化工成为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工业行业。在我国化工行业排出的废水量占全部废水量的22%,工业污染废水治理率却不到20%。
先进的创新技术是降低化工生产污染的主要方法,使用清洁的原料、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化剂、先进的膜技术和超声波技术、资源的回收利用,都能够降低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创新理念。创新理念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发掘员工的潜力并激发其积极性,凝聚员工的创新力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仍存在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创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企业的发展逐步出现滞后,这也将阻碍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化工企业研发能力相对其他部分国家较为薄弱,只有少数企业拥有研发机构,自我创新开发能力低。
(2)人才吸收和培养。想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要吸纳优秀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之间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优秀的化工企业只有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为此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感染人才,实行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励人才。
(3)国家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是相应的国家政策和企业的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国家的创新政策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创新。很多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和英国实行的创新政策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综合国力有明显提升,成功加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6]。国家的创新政策是行业创新的风向标,因此国家创新政策的制定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基础上需要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对环保创新进行经济上的支持,能够促使化工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上的回收利用。
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我国的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化工企业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响应国家政策,将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改善。
[1]惠平.化学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6-26.
[2]杨玉刚.中小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9.
[3]薛祖源.关于化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体会[J].化工设计,2008,18(1):3-6.
[4]司孟华,王翠平.21世纪化学工业经济发展之探究[J].化工进展,2001,20(5):1-6.
[5]张淑智,朱启财.论企业创新效益[J].社会科学,1991(8):
11-14.
[6]高丽萍.发达国家创新政策的分析与借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206-208.
郝梦洋(1997-),女,汉族,河南省禹州市,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