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张即之《华严经》册残卷赏析

2017-03-04 05:34秦金根
书画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方印朱文楷书

文_秦金根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南宋张即之《华严经》册残卷赏析

文_秦金根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南宋 张即之 楷书 华严经(残卷)安徽博物院藏

张珩鉴定 南宋张即之华严经(残卷) 手迹

安徽博物院院藏南宋张即之《华严经》册残卷,经折装,经文共四页,部分字残,总体清晰,品相好,后有乾隆时江恂跋,有“梁闻山收藏印”朱文方印一枚,较模糊。

此卷江恂后跋为:“张樗寮书在当世已贵重,金人收买恐后。王弇州谓其好书少陵《古柏行》,良然。余幼时见天门唐南轩太史持一卷来,字径三寸许,绢本,与沈石田画卷质钱三十千。余时甚爱之,不能得。后于闻山明府处又见一卷,纸本,较前卷字稍小,亦《古柏行》也,索价则已数倍。今所传者,焦山石刻佛经耳。兹本笔意颇相类闻山,虽未得其《古柏行》卷,而宝此一鳞片羽,不足以自豪与?乾隆壬寅正月就南窗初日对盆梅水仙书,蔗畦江恂。”跋首钤“邻竹”长方朱文印,款后钤“江恂私印”白文方印、“九于”朱文方印各一,跋左下钤“柴窑片”朱文方印一枚。

此卷送安徽省博物馆后经著名鉴定家张珩鉴定,其鉴定手迹写道:“送来张即之字残册,确系真迹。该件原系张即之所书《华严经》的残段。此经原藏杭州,系经折装。清代乾隆时尚存有十余卷,目前据所知尚存有完整及残段三四种。此册即系该经残存的片段,惟仅余一纸,且经裁割,但确系张即之真迹无疑。张珩鉴定,一九六三年五月廿七日。”

从江恂后跋中可知,张即之书作在清时仍较常见,但索价已高。梁曾珍藏其所书杜诗《古柏行》卷,但此卷是否曾为梁所藏则存疑。其跋中仅言此卷笔意与梁所藏《古柏行》卷相类,推断此卷不曾为梁所藏。此卷梁收藏印模糊,似不应为其所钤。

张即之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卒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举进士,张即之之父为参知政事张孝伯,其伯父为张孝祥,其祖上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籍,故其书渊源有自,家学深厚。张籍(768—830)善书,尤以行、草为佳。《宣和书谱》卷九:“字画凛然,其典雅斡旋处,当自与文章相表里,不必以书专得名也。”张孝祥(1132—1169),文章过人,工翰墨,自言“本杜诗,法颜字”。宋曹勋评其书:“书法清劲,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

清 江恂 行书 南宋张即之华严经(残卷)跋

张即之书法诗米芾而得其正,在南宋独擅高名,以书法名世。尤善作擘窠大字,气势磅礴,但畅达与精进则如小楷。关于其师承,王文治以为其深受唐人影响,他在《快雨堂题跋》中说:“人知张师海岳,而不知其出入欧、褚。”其伯父张孝祥宗颜,故其从唐人入亦属自然。张即之以欧、褚、颜立基,后转师米,适当参以经生书,形成自身风格。明张宁评曰:“温夫作大字,如写小楷,而笔意兼行,转折作止之态,如老生作礼,虽骨骼强硬,而意度调熟。”

其楷书略参行意,笔法娴熟,笔力扛鼎,詹景凤评为“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尤适于抄经,故其流传后世之书以经为贵。

然其书亦有枯薄刻露之笔,略嫌秀润温雅不足。明詹景凤说:“笔精熟而俗,乏高古之趣。盖其意欲为古,乃失古而浅;欲为苍,又失苍而濡;欲为拙,又失拙而卑,病在不超世,着意用工力而为之耳。”南宋之书承北宋之余绪,仍以“尚意”为归,然此时政治衰敝,文化疲弱,士大夫亦无北宋那样的优待,气象拘狭,故意虽纵而法不备。张即之楷书宗唐法,参以宋之意趣,可谓法意相兼,故扛鼎南宋。然其功夫深而文气弱,笔势虽纵,但缺乏雅韵,此时代压之,亦属无奈。

安徽博物院院藏此经卷,虽残而不全,亦实能反映张即之书法楷书之面貌。此卷有界格,然界格大小不一,依字之结构大小而定,略有参差变化。其字入界格,上下鼎齐,故字距略小,行距略大。其笔法极为熟练,似乎日以抄经为课,故能如此精熟。起笔尖锋,杀纸甚深,有时略有萦绕,鲜见受褚书影响;行笔直截,较少提按,故能刚健猛利,中直劲挺;收笔略按,形状方切,亦是唐人之法度;结构或疏朗,或中紧,依字之自然形态变化,此其优长,不落窠臼。此卷亦其常书之题材,故能精伦,老劲疏淡,而亦因其熟,不免韵致稍欠,是为小憾。

《华严经》图片见扉页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方印朱文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荒率秀润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走进陈半丁花卉画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楷书的笔势
热闹的大山
楷书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