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焕
【摘要】目的 探究低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低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来治疗;B组患者仅使用左旋咪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分别为30例、1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B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分别为31例、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105;P<0.05)。同时,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2例,占24.0%,而在A组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3例,占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29;P<0.05),A组的治疗安全性明显更高。结论 低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较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让患者能够更快更好的康复,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剂量环孢素;左旋咪唑;疗效
【中图分类号】R5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3..0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情况,从病理特征上分析,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0/mm3;血小板数<2万/mm3,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纠正值)<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正常的25%。如果没有及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实验对比来探究低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2.3±2.8)岁,病程1.2~5.5年,平均病程(2.2±0.4)年。B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2.5±2.7)岁,病程1.3~5.6年,平均病程(2.3±0.4)年。兩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患者服用CsA 2mg/(kg·d)和左旋咪唑
100 mg/d;B组患者服用CsA 5 mg/(kg·d)。连续治疗
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参照WHO制定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②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患者在治疗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B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105;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2例,占24.0%,而在A组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3例,占6.0%,两组比较,A组的治疗安全性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29;P<0.05)。见表2。
3 讨 论
结合实验分析,采用低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8.0%,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仅为6.0%,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较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病情,让患者能够更快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 琦.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环孢素A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6,5(2):65.
[2] 王秀明.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3(6):546.
[3] 黄玉芳,周 鹭,王 晗,刘 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环孢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与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