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教育,从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话题。今日阅一漫画,萌生在此浅谈之意。
漫画中,一个孩子成绩从满分退步区区两分,父母便从爱抚变为责罚他;而另一个孩子由不及格到刚刚及格,父母却是由责到奖的巨大转变,此情此景,讽刺意味十足。
看着孩子脸上鲜红的唇印或掌印,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饱受现实之苦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故有拔苗助长之举。有位母亲望子成龙,用各种兴趣班、培优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挤占得满满当当。而人们在对这条新闻摇头嗟叹的同时,不也奔走于接送孩子上下补习班的路上?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家中即挂上“高考倒计时十八年”,或是对着尚读小学的孩子大吼“每一分都得争”……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
然而,父母们,在你们心焦之时是否想过,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合理?离满分只差两分,也是很优秀的啊,可为什么仅以“退步”为由予以责罚?及格了,进步了,當然应该鼓励,可鼓励过度是否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你们谈论着“我把工资的一半投入到孩子的教育”,甚至为此得意,却忽视了:教育最需要的,不是资金投入,更不是一味的知识灌输、父母的奖罚,而是孔夫子于数千年前便提出的“因材施教”——了解、理解、引导;不是暴风骤雨,而是清风徐来——和煦地拂开孩子的心门,调动其积极性,让孩子在快乐中汲取知识。
钱学森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无限感慨:学校里,老师带领大家自由探索自然,间或讲解;家中,不论带回怎样的考卷,迎接自己的总是热腾腾的饭菜与家人的鼓励,进或退没有那么重要,即便责怪也会以安慰结束。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拥有了为人肯定的事业。
前不久,接到表妹的电话,说是为我高考送祝福,最后却成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补习班太多,不情愿但不得不上;成绩分明不差,却被父母责骂了许久……我不禁感慨:虽然同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似乎幸运太多:自己选择的权利,进步时父母提醒切勿骄傲,退步时父母关怀保持自信,而走进考场前他们给予的拥抱,现在仍向我输送着温暖……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力量,让我平静,进取,成功。
进与退,或许是矛盾,但爱与责,并不与其一一对应。责,但不打击;爱,而不盲目,才是成功的教育。
【徐金奎/供稿】
[注:全国卷I作文题见3期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