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苦乐

2017-03-03 12:42杨绛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苦乐比喻读书

杨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关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览,随时拜师求教。

可惜串门儿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一、思想内容上

《读书苦乐》一文,作者含蓄地表达了:为功利目的而读则苦,为精神需要而读则乐。《劝思篇》一文,作者“劝思”的理由是:有思想是人之为人的标志,科学重思想,文学艺术重思想,且思考是充满乐趣的,旨在勉励人们运用智慧,积极主动地思考自然、社会、人生中的一切问题。

二、艺术手法上

《读书苦乐》重在谈读书之乐,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隐身”的串门儿比喻读书,论说了读书的几点快乐,如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等。

作者用“更上一层楼”与读书比较,说明读书更能使眼光长远;用“佛境”与“书境”比较,突出读书可让人贯通三界,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在此比喻的基础上,将读书获得的各方面的快乐阐述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趣味盎然。

《劝思篇》举例论证颇多,以帕斯卡的话为道理论据,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黑洞理论为例,有力地证明人类能利用思想的强大威力来发展科学;以身体残疾但思想强大的霍金为例,其身体的缺陷反衬了其思想的伟大,有力地证明人类思想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威力等等。

作者以“我”为例谈“怎样思考”:“我”思考人生历程;“我”与朋友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我”思考一些怪问题;“我”思考关涉国家、民族的大事;“我”思考宇宙万物,既表明自己思考的广泛性,也指出自己乐在其中,亲身示范,有很强的呼吁号召力量。

猜你喜欢
苦乐比喻读书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买椟dú还珠
MODERN FAMILY
知交如亲
带孙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一起读书吧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