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我耳旁轻轻响起一句:“我陪你一起罚站!”我扭头一看,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坐在我前面的小组长崔莹莹。崔莹莹家庭条件很好,上小学的时候,多次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她在舞台上优雅地拉着小提琴,悦耳动听,我羡慕极了。我常想,崔莹莹可真幸福啊!
今天一上学,我就看到了坐在前面的崔瑩莹,她穿着白衬衫和蓝裤子,衣袖卷起来,很潇洒,也很精神。可此刻站在我旁边的她,却穿着一件短袖花衬衫。我疑惑地问:“你的白衬衫呢?”崔莹莹嫣然一笑道:“我把白衬衫换下塞进书包里了,老师看见就喊我出来罚站了。”
我吃惊地问:“为什么?我就是因为没有穿白衬衫和蓝裤子,才被老师喊出来罚站,你明明穿着,为什么脱了啊!”可崔莹莹却轻轻地说了句,“我想陪你一起罚站!”
这一句,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百感交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不再孤单,因为不仅有人陪我一起罚站,而那个人还是崔莹莹,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我似乎第一次感到幸福离我是如此之近。
(节选自李良旭《我陪你一起罚站》,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借鉴
清代袁枚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好的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要有所变化,这样就会让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也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节选部分便是采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法”,借助悬念实现了情节安排的一波三折。
文段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先写小组长崔莹莹决定陪“我”一起罚站(第一次设悬),再通过插叙写“我”对崔莹莹的羡慕;然后通过一个疑问(第二次设悬)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通过崔莹莹的回答交代她罚站的原因,让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