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为研究切入点,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2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税收竞争能够显著抑制环境污染,该结论非常稳健,同时从分区域子样本回归中可以看出,目前只有中东部地区地市税收竞争能够抑制环境污染,这一影响在西部地区地市中并不存在。
关键词:税收竞争;环境污染;面板模型
一、 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见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然而在这背后却是环境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地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使得各地出现了拼资源、拼环境等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减。而由其引发的环境污染现象却不断凸现,有学者指出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损失约占GDP的10%,更不用说恶劣的生态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健康威胁。因此如何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环境状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进行着所谓的“GDP竞标赛”,吸引流动性要素发展地方经济是地方官员的首要目标。这种自发的税收竞争会对辖区环境污染带来什么影响?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地所在。
二、 文献回顾
本文主要关注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对于税收竞争的文献非常丰富,自Tiebout(1956)起,税收竞争就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后由Zodrow和Mieszkowski(1986)以及Wilson(1987)利用严格的理论推导,构建了标准的税收竞争模型,被称为Z-M-W模型。标准的税收竞争模型表明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导致税率出现“逐次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因为各个地方政府都想吸引流动性要素最后就会导致均衡税率过低。此后大量文献围绕这一标准模型展开讨论,但是大多都支持“逐次竞争”这一观点。然而随着公共选择学派的出现,也有部分文献反驳这一观点,他们论述的重点在于地方政府不一定是以辖区居民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而是追逐自身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利维坦”似的怪兽,因此税收竞争有助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使其能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Rauscher,1998、Edwards & Keen,1996)。可见税收竞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理论界仍存在争议。
国内文献对税收竞争研究起点较晚,早期文献集中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存在税收竞争,主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估算地方间税收反应函数。大多文献发现我国省级政府间是存在着显著的税收竞争关系(沈坤荣和付文林,2006、郭杰和李涛2009)。随着数据及计量方法的不断普及,进来有文献也研究省以下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同样也发现存在显著的税收反应函数(龙小宁等,2014、杨龙见和尹恒,2014)。
对于环境污染研究的文献也是相当丰富,大量文献围绕着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产业集聚、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财政分权等等(李勇刚和张鹏,2013、谭志雄和张阳阳,2015、白俊红和吕晓红,2015等)。但是较少有文献能从税收竞争的角度出发进行衡量。笔者认为地方政府作为治理环境的主体,其行为对环境质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相对于产业集聚、贸易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等间接因素,地方政府行为是直接影响到环境质量,但大多数文献忽视了政府在治理环境中发挥的作用。目前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关系的文献较少,有代表性的有贺俊等(2016)以及刘洁和李文(2013)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集中于省一级政府,对税收競争指标的刻画要么利用了地区宏观税负,要么以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之差来代理,不能很好地反应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本质。本文以地市级政府的数据为样本,构建合理的竞争指标,重新度量了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方面文献作出有益补充。
三、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参考刘洁和李文(2013)及贺俊等(2016)的做法,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为:
envit=?琢+?茁1×taxcompeit+?茁2×pergdpit+?茁3×klit+?茁4×popdensityit+ui+tt+?着it
其中,envit为城市i第t年的环境污染指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了消除规模效应以及减少异方差性,我们在实证中,分别对这两种指标对数化。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为税收竞争指标(taxcompeit),现有文献中对税收竞争的处理大多是地区实际税收负担来代理,随着数据及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最近也有文献基于微观企业个体来加总获得企业层面的实际有效税率来代替。但在本文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在于地市级层面上,地方税收竞争可能会对本地区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宏观层面考虑。基于付勇和张晏(2007)等人的研究思路,我们构造出地市级层面的税收竞争指标:
taxcompeit=■
其中分子为第i市所在j省在第t年的宏观税负水平,分母为第i市在第t年的宏观税负水平。该比值越大说明第i市的宏观税负水平越低,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程度就越高。由于现有城市年鉴及区域经济年鉴并没有报告地区税收总额,我们加总一个市当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营业税总和,用该值来近似衡量地市级税收收入。
此外,我们也控制住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具体而言,我们控制了地市级层面人均实际GDP(pergdpit),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污染企业一般集中于第二产业中,而第二产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预期该指标为正。此外,我们也控制相应的资本—劳动比(klit),由于缺乏分行业的资本数,我们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代理,一般而言,人均资本水平越高,说明资本密集度越高,因此可能增加环境污染,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区分行业类别,而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均资本水平显著提高,但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关系,因此,资本劳动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明。最后我们也控制住了人口密度(Popdensityit),一般而言,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由于可利用资源的相对缺乏,会使得城市污染水平上升,因此我们预期该指标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我们也同样控制住了不可观测的城市固定效应以及年份效应,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在后文实证中,所有控制变量均取其对数值。
我们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3年~2013年。由于环境相关变量是从2003年开始披露,所以研究的样本起点设定在2003年。在我国由于直辖市的行政权限以及发展规模远远高于一般的地级市,因此,在模型中删去直辖市的数据,最后由于西藏地区数据缺失严重,同样在样本中没有包含西藏的地市级数据。最终,我们得到的数据为包含全国282个地级市2003年~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
四、 实证结果
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模型1、模型2、模型3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模型4、模型5、模型6是以工业废气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
如表1所示,模型1、模型4利用OLS回归法分别估计了税收竞争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模型显著税收竞争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具体而言,随着税收竞争增加1%,会显著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0.11%,显著降低工业废气排放量0.46%。控制变量中人均实际GDP和人口密度都会显著促进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符合前文预期,而资本劳动比同样对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OLS要求模型中的残差项与所有控制变量正交,前提假设过于严格,如果存在不可观测的城市固定效应,会使得OLS估计产生偏误,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城市面板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固定效应法消除这种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降低内生性的影响。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如表1中模型2、模型5所示。可以看出,利用固定效应估计后,税收竞争同样会显著降低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固定效应能够消除一定的内生性,但是由于税收竞争会与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产生逆向因果的关系,会使得我们的固定效应估计仍然不能避免内生问题。对于内生性的解决方法中最优的方法是选取与内生变量相关,但是与模型残差项无法的工具变量。本文选取了一阶滞后的税收竞争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利用面板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LM检验的P值均为0,拒绝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弱工具变量的Cragg-Donald统计量分别为64.52和64.41,远远大于10%偏误下的临界值16.38,这说明所选取的工具变量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面板估计结果如表1中模型3、模型6所示。可以看出利用工具变量法后税收竞争对工业废水及废气排放量的影响系数与方向和由固定效应得出结论类似,不过系数较大,由于工具变量法倾向于高估,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同样控制变量中,人均实际GDP和人口密度对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具有正向影响,而资本劳动比的影响与OLS得出的结论相反,由于我们无法分行业测算资本劳动比,所以可能会出现资本劳动比对工业废水及废气排放量显著为负的影响。
表1是全国所有样本的回归,但是在现实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也有必要进行分区域的子样本回归,为了节省篇幅并未报告OLS与FE-IV回归的结论,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税收竞争对工业废水及废气排放量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影响,总体来说,对于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地级市而言税收竞争依然会显著降低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而且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在于位于东部省份的城市往往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税收竞争,为了能成功地吸引流动资本,东部地区地级市会显著降低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营造出更适宜的环境,从而吸引流动资本,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依靠“粗放型”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时机已过,东部地区城市更注重于服务业的发展,产业优化过程中,对环境具有较大破坏的传统工业企业会不断淘汰。而对于西部城市而言,税收竞争对工业废水及废气的影響均不显著,这也符合现实,因为由于地理位置先天缺陷,西部地区发展远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税收竞争过程中,西部地区预期不会成功吸引到流动资本,因此不会参与竞争过程,这也符合Cai和Treisman(2005)提出的结论,对于初始禀赋处于劣势的地区,可能理性预期到不可能在于其他地区竞争中胜出,索性就不参与竞争中。因此税收竞争对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排放量不产生显著影响。
五、 结论
本文基于2003年~2013年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分区域样本回归,主要结论及启示有以下两点:
(1)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无论采用何种估计方法,这一结论非常稳健。因为无论是资本还是高水平人才,这些稀缺的要素选择流向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更加关注辖区内环境。
(2)由分区域子样本回归的结果来看,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体现在西部地区城市中,税收竞争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提醒我们在制定环境政策时不能提出“一刀切”的政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不能为了吸引资本而大肆破环环境,应当提前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对于由中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产业进行有挑选地接收。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过去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在新的挑战下,更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创新能力。虽然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情形不容乐观,但是只要做好科学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 沈坤荣,付文林.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06,(6):16-26.
[2] 郭杰,李涛.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11):54-64.
[3] 李勇刚,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5):97-106.
[4] 谭志雄,张阳阳.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4):110-117.
[5] 白俊红,吕晓红.FDI质量与中国环境污染的改善[J].国际贸易问题,2015,(8):72-83.
[6] 贺俊,刘亮亮,张玉娟.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4):1-7.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金融发展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项目号:16XNH002)。
作者简介:蒲龙(1988-),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竞争。
收稿日期: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