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基础、过程与逻辑

2017-03-03 18:15李亚光闫俊花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

李亚光++闫俊花

摘要: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需求、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基础;依据宣传网络化、销售网络化、业务网络化和企业网络化等特征,将我国互联网保险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跃升阶段共四个阶段;基于“S型曲线”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从发展动力和价值链重构的角度发现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两大逻辑,并提出了“互联网保险公司网络化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发展逻辑;S型曲线;连续统一体;企业网络化

一、 引言

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出现于1997年,可见其并非新事物,但是为何近年才开始快速增长?二十年来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究竟经历了何种历程?发展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开展研究探讨。

二、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保险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新风口,近年来开始爆发式增长。

1. 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高速增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32亿元高速增长到了2015年的2 23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9%。而且互联网保险保费的增速远快于传统保险收入,在保险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0.2%上升到2015年的9.2%。

2. 互联网保险种类越发多元。我国互联网保险从最初的车险、人身险、意外险、理财险等传统保险类型,到大量涌现的退货险、支付宝安全险、银行卡安全险等依托电子商务而开展的保险品种,再到熊孩子险、碎屏险、高温险等新型保险,创新越来越活跃,种类越来越多元。

3. 互联网保险主体不断拓展。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传统保险公司、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等各种类型。经营主体数量也大大增加,从2011年的28家增至2015年的110家。

三、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基础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在需求、技术、政策等方面均已打下良好基础。

1. 需求基础。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2006年~2015年我国GDP总量从21.6万亿元增长到了66.7万亿元,虽然近年来增速有所下降,但2015年仍实现6.9%的增长。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保费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同时,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保险市场不仅在高速增长,而且未来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2. 技术基础。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数为4.55亿,通过互联网理财的达1.01亿。移动互联网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达6.56亿。

另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为互联网保险提供了技术支持,不仅有利于精准营销,而且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基于云计算的存储运算能力、基于大数据的挖掘与精算使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在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价格、业务流程等方面变得更科学、更合理。

3. 政策基础。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保险的政策。2009年的《保险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试行)》、2011年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和2012年《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都是针对互联网保险的专门政策,为规范管理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可依之据。2015年出台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放开人身保险及个人财产保险产品区域限制,加快保险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可见扶持与规范政策始终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为其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

我国互联网保险已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整个过程先平缓后迅速,可分为几大阶段。然而在发展阶段的划分上,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何德旭、董捷(2015)将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分为三阶段:一是,1997年~2007年的萌芽阶段;二是,2008年~2011年的探索发展阶段;三是,2011年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李红坤(2014)认为应该分为四阶段:一是,1997年~2000年的萌芽阶段;二是,2001年~2003年的起步阶段;三是,2003年~2007年的积累阶段;四是,2007年至今的爆发阶段。

结合前人的划分、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阶段特征,本文认为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阶段。

1. 萌芽阶段1997年~2010年。1997年~2010年是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萌芽阶段,特征是宣传网络化,即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建立门户网站,通过网络宣传,发挥互联网的资讯传播功能。最早走上互联网的是1997年11月上线的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insurance.com),致力于为保险专业人士提供保险知识、交流、资讯等服务。2000年保险公司纷纷开通门户网站,仅当年8月到9月期间,就有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友邦保险等数家大型中外资保险公司开通网站,此后十年间大量保险公司加入到线上阵营之中。2006年买保险网创造了“互联网保险超市”的营销新模式,同时采用网络和电话为客户服务。然而,此阶段虽然不少保险公司的网站已具备电子商务功能,但是线上保险销售并没有如期的快速发展,因此主要功能还停留在门户网站的对外宣传和信息传播上。

2. 探索階段2011年~2013年。2011年~2013年是我国探索互联网保险线上销售的阶段,主要特征是销售网络化。此时期网上大多销售车险、理财险、短期旅游险等标准化的保险产品。

其实早在1997年12月,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就卖出了第一份互联网保险,然而之后的十几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电子商务一直没有太多起色。201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占保费总收入的比例仍处于0的边缘,2011年有了一定突破,但是仅有0.22%。又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一数字终于在2013年达到1.69%。所以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在探索阶段实现了“0”的突破,开始稳步发展。

3. 发展阶段2014年~2015年。2014年~2015年是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业务网络化,即保险的销售、理赔等业务均通过互联网进行。此阶段中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出现增长拐点,增速大大加快。保监会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保费收入从2014年开始有了大幅提高,2014年为859亿元,同比增长189%,2015年为2 23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0%。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于2014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2015年又提高近5个百分点,达到9.20%。

同时,防小三险、赏月险、高温险、加班险等大量另类保险出现。这些保险紧密联系现实或网络中的场景,大多获得了巨大社会关注,但不同保险产品后续的市场反应却相差甚远。有些险种不仅销售量大,而且后续损失率非常小,利润巨大,如高温险。有些保险虽得到市场关注却仅销售数百份,甚至少量保险还被保监会叫停。比如摇号险、彩票不中险等保险规则是投保后一旦中签或中奖即可获保费百倍奖励,这些保险产品因涉嫌博彩而被强制下架。

4. 跃升阶段2016年至今。2016年至今我国互联网保险业产生质的变化,进入跃升阶段,以企业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保险业务全过程的网络化,涉及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交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和给付等各个环节。易安财产保险公司、安心财产保险公司和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这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早在2015年就获批筹建,但直至2016年2月才陆续获得保监会开业批复。这三家公司均采用众安保险的经营模式,不设线下分支机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批量出现说明这一模式在互联网保险公司已形成共识,这无疑为互联网保险行业带来质的改变,因此2016年堪称“互联网元年”。目前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注册地基本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未来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大发展前景。

五、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两大逻辑

互联网保险发展主要遵循两大逻辑:一是从发展动力角度看,基于“S型曲线”理论的一大逻辑——“S型曲线”的更迭式发展。二是从价值链重构角度看,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的另一逻辑——互联网保险公司网络化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1. “S型曲线”的更迭式发展。“S型曲线”理论指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条独立的“S型曲线”(郑世林,2016)。一种技术或一种模式在诞生初期对某事物造成冲击时,往往会在短期产生强大动力,刺激其快速成长,但到后来动力开始衰退,就需要新的冲击带来新的动力,这时就需要有新的“S型曲线”代替原有曲线,实现由一条条“S型曲线”叠加更迭带来的快速增长。

与之类似的是,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也呈现出了一条条独立“S型曲线”的形态。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是宣传网络化,大多数企业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企业宣传、信息传播上的巨大改变。该时期也出现过做互联网保险电子商务的企业,比如早在2000年9月,全国第一家能在线投保的网站“泰康在线”(www.taikang.com)就已正式上线。然而,受到互联网泡沫破裂、线上支付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保险的线上销售大大低于预期。所以第一条“S型曲线”经历了平缓的导入期、短暂的成长期和较长的不温不火的成熟期,总体表现并不亮眼。

第二阶段是销售网络化,电子商务是此阶段的新动力。保险公司通过建立网站或App的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虽然用户可以拥有更多信息、更多对比选择的自由,但是网上销售大多还是传统保险产品,尤其是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以寿险为代表的非标准化保险产品由于特殊性和长期性,导致了销售中严重依赖人的作用,很难在线上达成交易。此外,由于大部分保险产品后续承保、核保等环节仍需线下辅助支撑,线上会侵蚀线下资源,从而使得线上线下资源和利益分配产生冲突。互联网保险虽经过了一段保费收入稳步增长的成长期,但很快到达成熟期。如果此时仅仅凭借电子商务的冲击而大力开展营销战略,很可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传统保险产品并不适合在线上销售;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保险需求,可是市场上相关产品尚处于空白期。因此,亟需有新的动能带来新的“S型曲线”。

第三阶段是业务网络化,该时期我国互联网保险业经历了短暂的导入期就开始爆发式增长,不仅互联网保费规模连年翻番增长,而且新的保险品种也层出不穷。传统保险是基于历史数据的静态精算,而互联网保险则是基于用户行为、事件概率等过程性数据进行动态精算,从海量无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结构化数据,具有动态优化和快速自我修正能力,大量新保险产品的设计、精准营销、后续优化得以批量实施。因此,该阶段的动能主要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动态数据挖掘与细分需求发现,以及由此带来的保险企业价值链演变。

第四阶段是企业网络化,主要动力来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保险企业的线上与线下的资源重分配与价值链重构。我国开始批量出现仅在线上经营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这是对传统保险公司的彻底颠覆,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大幅提高运营效率。2015年易安财产保险公司、安心财产保险公司和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这三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获批开始筹建。2016年2月6日易安保險正式获得保监会开业批复,至此新批复的三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均正式开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批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逐渐步入正轨,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业正处于第四阶段的导入期与成长期的转换期。

2. 互联网保险的“连续统一体理论”。互联网保险企业的进化过程可看作一个连续统一体,传统保险公司和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位于连续统一体的两端。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过程是传统保险企业完全使用互联网到仅将互联网视为宣传工具、营销渠道,再到专业互联网保险企业完全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产品、提供服务、运营企业的变化过程。传统保险公司以实体化的形态存在,所有业务均在线下进行,可视为第零阶段。互联网保险的连续统一体理论中贯穿着对保险企业价值链的改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价值链"理论是围绕产品生产展开的,而保险是一种服务,不完全适用此理论。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客户服务、再保险和投资等核心活动,以及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支持活动(桑强,2008)。

互联网保险公司网络化进程的第一阶段表现为宣传网络化,出现门户网站,但没有改变价值链的形态与构成,仅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使得企业对大众的信息传递渠道更通畅,成本更低。

第二阶段,保险电子商务开始稳步发展,表现为在宣传网络化的基础上开始了销售网络化,将保险价值链的“销售”环节放到线上。虽然这仅是流程改造和價值链重构的最初级形式,但这是质的改变。不但保险公司官网电子商务有了突破,而且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的营销模式也更加普遍。2012年起淘宝网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车险、意外险、旅游险、健康险、少儿险、医疗险、财产险等多款险种的在线展销,当年淘宝网保险销售达9亿元。

以往学者大多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保险业营销模式的重大变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拓了新的保险服务渠道(贾林青等,2014;唐金成等,2015)。然而互联网保险的功能不止于此。第三阶段开始业务网络化,即网络化不仅涉及“销售”环节,而且向保险价值链的更多环节延伸。这就使得结果和过程数据如实记录,不同业务间得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该时期大量“奇葩险”不断出现,但由于尚缺乏足够的数据和技术支撑,难免在实践的检验中被打翻重来甚至被淘汰,正处于摸石头过河状态。

第四阶段是企业网络化,可以理解为业务网络化的极限状态,即所有业务都实现了网络化,保险公司不再设立任何实体经营机构,也就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理论上所有业务的结果和过程数据可以无遗漏的如实记录,同时海量的由消费者行为数据构成的大数据的价值得以深入挖掘,因此协同效应以倍增式放大。越来越多的新型保险产品会大量涌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将无处不在。理赔、客户服务等数据会反馈到之前的产品开发、营销环节,以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和保险公司利益的产品,或使得现有保险产品进一步优化。这就使得以往的价值链形成了价值创造的闭环。

参考文献:

[1] 何德旭,董捷.中国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影响、风险与监管[J].上海金融,2015,(11):64-67.

[2] 李红坤.国内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4,(10):77-83.

[3] 郑世林.李克强屡提“S型曲线”理论有何奥妙?[EB/OL].天津日报.http://www.rmzxb.com.cn/c/2016-05-22/825139.shtml.2016.05.

[4] 桑强.保险公司价值链及经营要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4):82-86.

作者简介:李亚光(1985-),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闫俊花(1983-),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收稿日期:2017-01-1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创新带来的风险分析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法律分析
互联网汽车保险需求分析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商业模式研究
互联网保险业务营销困境的破解之策
互联网保险产品营销模式及创新探析
互联网保险在国内的发展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