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斌
摘 要:“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自然出版集团2014年11月推出的对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和地区科研水平进行评估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追踪作者或机构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四个学科全球68种高水平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2015年在“自然指數”排名中大幅提升的华东师范大学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特别是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高师集团的合作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对其排名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然指数;研究型大学;科研;国际化“自然指数”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水平。“自然指数2016年新星榜”显示,中国研究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量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其中24家在2012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文章以2015年“自然指数”科研产出排名较2012年上升200多位的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其排名大幅提升背后的影响机制。[1]
一、“自然指数”计数方法
“自然指数”每月更新一次,每12个月实现一次数据的滚动,有以下三种计数方法追踪科研单位的论文发表情况。
第一,论文计数(Article Count,AC)。如果一篇文章有一个或多个作者归属某单位,则该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不管其他单位的合作作者有几位。
第二,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考察某单位的论文作者对发表论文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假定每人对发表论文的贡献等同,则每位作者获得FC的平均分配值。假设一篇论文有5位作者,每位作者的FC得分为0.2,若其中3位作者来自同一单位,那么该单位的FC值为0.6。若其中一位作者有多个署名单位,其FC分值将在这些单位中再进行平均分配。
第三,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即为分数式计量(FC)指数的权重,以调整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论文的统计。这两个学科有4种期刊入选“自然指数”,但其发表的论文量约占该领域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的一半,大致相当于其他学科的5倍。因此,为平衡学科间的差距,这4种期刊上论文的权重仅为其他论文的0.2。[2]
二、2013-2016年“自然指数”排名
国际合作分析——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2013-2016年发布的“自然指数”排名分别表征了2012年至2015年发表的科研成果的情况。表1列出了华东师范大学在这4年中各项指标的情况。[3]
由表1可见,2012-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发表的“自然指数”数据库论文AC值成倍增长,由2012年的74上升到164。同时,WFC的值也由2012年的35.55上升到83.9,这使得该校2015年在全球500所研究院中的学科总体排名居第142位,较2012年上升了202位。因此,在“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上,华东师范大学位列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100家机构的第13位,在中国高校中位列第9。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杂志增刊对华东师范大学的介绍中特别提到“国际合作令华东师范大学颇为自豪,该校最近的几次国际合作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4]
据“自然指数”官网显示,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的“自然指数”中,55.59%的贡献来自于国际合作,44.41%的贡献为国内合作[5]。根据Web of Science信息检索平台统计,2015年1月至12月,华东师范大学共在“自然指数”期刊发表论文162篇,其中与美国高校合作文章最多,共48篇,占29.6%,其次是与法国高校合作的文章,共9篇。这些合作研究都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包括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高师集团①等开展广泛的合作密不可分。
(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举措
第一,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注重国际科研合作规划。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就明确了把推进国际化进程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2009年,学校召开“推进国际化进程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国际化的目标,出台了《华东师范大学推进国际化进程若干意见》,其中一条即推动学校的国际科研合作:探索中法联合研究院等合作研究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支持与国外学者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实现双方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常态化,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区域性和全球性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合作,鼓励和支持教师联合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开拓前沿研究;2011年,学校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举措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对话;2012年,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打开办学国界,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2015年,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依托国际化办学优势,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单位共同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下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国际科研合作规划。
第二,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不同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先后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上2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巴黎高师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中法科学与社会联合研究院,为中法双方教授进行联合科研搭建平台;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以上海纽约大学为平台,创建了五个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培养创新型跨学科商务管理人才;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即将引进一流师资,注重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建立了多个联合研究平台。面对总体数量多、学科分布广、国家覆盖多的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华东师范大学采取了重基础、抓重点、促成果的做法,确定了做好与合作基础相对坚实的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高师集团等高校的科研合作,形成合作机制,打造学校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更多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
(二)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促进联合科研的合作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的合作形式主要为纽约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设立海外校区,纽约大学每学期派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和交流。在多年合作基礎上,两校于2012年10月联合创办了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第一个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中国“985工程”学校和美国一流大学首次合作办学的高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上海纽约大学成立并独立运行后,华东师范大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上海纽约大学这一平台加强与纽约大学的科研合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经过双方不断的讨论,结合两校学科发展的优势和需要以及多年合作的基础,双方确定了五大前沿跨学科科研领域,具体包括神经认知科学、数学、计算化学、物理、社会发展。双方自2013年起,先后以上海纽约大学为基地,在上述五个领域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中心通过中美双方各委任一名主任联合开展工作,通过不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报告会,联合申请科研项目,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等形式开展工作。事实证明,双方的合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凭借上海纽约大学这个平台,在数学、神经认知科学、计算化学、物理学领域共建的四个联合研究中心,对华东师范大学在“自然指数”排名的贡献显著[7]。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有以下五点。
第一,强强联合,结合学科前沿,确定合作研究的重点。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延续了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优势:广义的系统神经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转基因灵长类动物的实验模型、神经回路的分子和生理学研究,行为的实验分析,微型和大型神经电路模拟实验分析,人脑成像的分子和生理学研究等。
第二,两校教授间充分交流,有效联合国内外科研力量。以两校共建的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为例,纽约大学多年来的传统是神经领域有众多双聘,甚至三聘、四聘的跨学科教授,涉及数据科学、计算机学、物理、工程、医学等。联合研究中心集合双方的优势力量,具有高起点和较强国际竞争力。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后,积极联络并组织中外神经科学工作者开展神经科学前沿领域内多层次、跨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和合作,并携手国际合作者共同建立了上海神经经济学协作平台。该平台汇集了上海周边地区及国外合作单位在神经经济学领域的国际领先的优势力量,成为促进在神经机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双方共建计算化学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除了集合双方的优势力量外,还积极联络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开展前沿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与合作。
第三,互为平台,积极申请我国国家科技资助,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经过努力,华东师范大学在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物理学领域成功申请到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②的经费支持。[8]
第四,邀请学科领域世界知名学者来访交流,主动寻求合作可能。两校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通过主办高端暑期学校等培训项目,邀请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知名学者来访授课,建设一流的国际交流和全球神经科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发挥自身优势,邀请美国“脑计划”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威廉·纽瑟姆(William Newsome)教授就美国“脑计划”的科学背景、发展过程及规划做公开讲座,使中国学者有机会深入了解并借鉴国际脑科学研究,服务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科学发展。两校计算化学联合研究中心经常邀请世界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授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包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教授。
第五,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各方学者互动交流,产生合作意向。两校共建的物理联合研究中心不定期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学者与会交流,寻求合作意向。这些高校和机构包括法国巴黎高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光机所等。
(三)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促进联合科研的合作机制
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合作培养研究生的项目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双方在数学、物理、化学、国际关系、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在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众多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的成功范例,也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认可。2016年6月,在巴黎举行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系列活动之一的“中法高等教育论坛:大学与工程教育”会议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荣获“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从科研合作方面看,中法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大多在双方教授指导下发表了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双方教授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渠道,并已开展了共同申请课题的深度科研合作。据初步统计,已毕业的博士生共在包括《科学》《自然》PNAS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40篇,申请专利19项,出版专著1部。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科研合作主要基于以下两点机制。
第一,建立了以联合培养博士生为纽带带动教授联合科研的合作机制建立。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在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与里昂高师以及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共建了中法科学与社会联合研究院。6年来,双方教授在化学、生命科学、物理、教育、社会学等领域联合申请了17个联合科研项目,成果显著。[9]
第二,建立了学科协调员制度,负责博士生联合培养以及教授间合作的协调。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合作的8个学科领域都分别配备了中法双方各一名学科协调员,负责博士生的联合培养、洞悉双方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双方教授进行科研合作牵线搭桥。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在挑选学科协调员时有意识地考虑了留校任教的往届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对此项目有着特殊感情,有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三、结论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教育、科技领域的交流空前频繁,教育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这种形势,中国研究型大学需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科研产出和科技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国际优质教育、科研资源,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创造出更多优质科研成果来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华东师范大学日益深化的国际合作,特别是通过独特的合作机制把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高师集团等世界级名校的合作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使命密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实力,直接促进了其在“自然指数”排名上的大幅提升。
注释:
①法国高师集团是由法国四所高师——巴黎高师、加香高师、里昂高师与雷恩高师组成的联合体。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高师集团成为了法国高等教育及科研系统中最负盛名的高校,被视作法国高等教育的顶峰。其中巴黎高师历史最为悠久,成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世界级名校,该校基础雄厚、实力强大、人才辈出,2015年位居QS世界排名位列第24位。
②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校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
参考文献:
[1]Top 100 Institutions[EB/OL].https://www.natureindex.com/supplements/nature-index-2016-rising-stars/tables/institutions,2016-07-08.
[2]A Guide to the Nature Index[EB/O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6/n7531_supp/full/516S76a.htm, 2014-12-17.
[3]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B/OL].http://www.natureindex.com/institution-outputs/china/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cnu/513906bb34d6b65e6a 000155,2016-10-31.
[4]Catch Them If You Can[EB/O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5/n7613_supp/full/535S68a.html,2016-07-27.
[5]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B/OL].http://www.natureindex.com/institution-outputs/china/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cnu/513906bb34d6b65e6a 000155,2016-9-31.
[6]華东师范大学推进国际化进程若干意见[EB/OL].http://xxgk.ecnu.edu.cn/s/202/t/377/c8/07/info 51207.htm,2011-01-01.
[7]Web of Science[EB/OL].http://wcs.webofknowledge.com/RA/analyze.do,2016-10-31.
[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EB/OL].http://www.safea.gov.cn/content.shtml?id=12748151 2015-07-17.
[9]ON-GOING PROJECTS [EB/OL].http://joriss.ens-lyon.fr/projects-299210.kjsp?RH=JORISS-ACCUEIL&RF=JORISS-PROJECTS,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