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磨砺人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联系实际 提高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必须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充分利用小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概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概念和现实相联系,可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为探索数学概念提供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直观教学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的距离是那么近,学习起来应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探索过程中就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学习的目标就能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状态中实现,教学效果明显。正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一块饼”、“一张纸”、“四个苹果”、“六个熊猫玩具”等入手,让学生观察、综合、抽象出单位“1”,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一块饼”、“一张纸”、“四个苹果”、“六个熊猫玩具”的一半拿出来,然后问学生:你拿的是一半吗?你是怎么分的?通过学生的分法,启发、引导学生 、分析,得到“平均分”的方法怎样?所分得的份数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把每一次实际操作的分法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来,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认识过程符合小学生的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又使学生在探索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掌握了探求数学的方法,为今后学习数学的概念提供了方法。
二、数学法、规和现实生活的相联系
数学法则、规律和现实生活的相互联系,可以使学生借助于日常生活知识去探索、发现规律。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使学习的主体,在发现知识中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离开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的探索就会是盲目的、脱离实际的,所得到的结论是片面的、空洞的,更谈不上去发现规律、法则和性质等。例如教学“反比例的意义”,可以借助于现实事例去发现规律,象我们现在的课室里都铺有地砖,现在我想把地砖换了,你认为需要的地砖的块数比原来的多还是少?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们望着地板,顿有所悟,这时便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果反馈是有可能多,也是可能少,具体要看你选用的每块砖的大小,选用的地砖越大块,需要的块数越少,选用的地砖越小块,需要的地砖就越多。接着又问:所铺课室的大小变了,需要的块数是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讨论用地砖块数的多少和每块砖的大小必须先确定课室面积的大小。再如每个同学放学回家,你走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少,你走得越慢,用的时间越多,实际的体验,使学生较易地发现这反比例的规律,并且理解深刻,如果不是借助于日常生活的实践认识,那掌握这规律是不可能的。
三、数学公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公式与现实相联系,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数学公式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把蕴藏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规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总结,表现形式简明、扼要,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复杂的。这就需要把数学公式和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应用于实际。象学生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实际中和长方体、正方体有个大致的认识,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的形状和兩个相对面的关系吗,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导、归纳总结出公式;如果脱离了实际,学生的认识就无从谈起。学生借助于现实得出这个公式的方法,可以用于梯形的面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等。再如乘法的分配公式,从学生摆小木块的实际出发,借助于实物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解法,把两种解法的进行对比,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乘法分配律,这一过程是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这个公式可以使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的事例进行实际的运用,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现实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科学的方法打下基础。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人类在长期数学 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的思想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是数学教学的精髓,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难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和方法处于启蒙阶段,所以思想方法渗透的作用也就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联系数学的现实去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把数学思想、方法慢慢扎根,为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提供参考,并创造科学的数学方法和基础。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把平行四角边的面积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在这过程中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比较,学生操作中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转化的全过程,学生思考中逐步掌握了初步的转化思想,为日后将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等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根据现实进行操作,他们还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三角形、等腰梯形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组织必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和交流,发现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的天然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我们探索数学知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探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