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是科学,项目管理是生产力,项目管理是效益。项目科学的推广和普及,对我们国家、单位、个人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此次会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项目科学盛会,应该载入历史的光荣册。
——交通部科研院原党委副书记杨满忠
我是从事外交工作的,曾经在项目方面做过一些促进工作。在推动中国与国外各个领域的合作,也作了一些努力。我非常高兴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驻毛里求斯前大使高玉琛
项目科学的师资很重要,是推广过程中的主力。此次会议非常有质量,提出了很多问题,讨论了很多方向,也提出了很多目标,应该好好总结和研究。此次论坛敢为天下先,打出了大旗,值得纪念。
——国防项目管理认证培训中心主任沈建明
项目学就是事理学,项目技术就是做事的技术,这一观点对我触动很大。能把一个基础的东西做到广泛应用,本身也是一种高科技。
项目投资是金融的核心。没有项目,就没有社会投资,也就没有政府的投资配套。项目投资对于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政社资本联合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促会政府与社会资本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蒋伟
我从一个学习项目管理的年轻人,变成了现在给年轻人教授项目技术的人。我的人生就是项目人生。项目科学这个概念非常伟大和广阔。选用大学生来承担会议工作,是一种很大的创新,能达到现在的效果,这说明我们的项目技术非常有效和实用。
——汉能集团房地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秦康
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需要探索研究的科学内涵,至今尚未被系统地研究。长期以来,令人遗憾与不解的是,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悠久历史实践内容的项目领域,至今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这是德高望重的钱福培教授在20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到现在仍没有太多进展。尽管我们看到了论述项目管理的著作,但他们多是从某一特定行业角度,从某一特定管理角度,来研究特定的项目问题,而不是研究项目共性、特征和全时空的内容。这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发展极为不利。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集思广益、锲而不舍,构建符合客观实际、理论坚实、指导应用、自主创新的项目学,是关系到学科发展、产业生存、领域话语权、科技体系独立、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议题,是中国项目领域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创新责任和重要任务。
——项目科学大师、《项目学概论》作者马旭晨
此次会议很有意义,项目科学很有意义。大家一定要好好研究,把真正实用的、有用的拿出来,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许越先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过去一提到项目就是项目管理,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当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确定以后,要用项目管理把项目做好。但是要把项目做好,不仅仅是项目管理本身的问题。在项目本身之外涉及到很多问题,是项目管理所涵盖不了的,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企业也会经常遇到。按照钱学森的说法,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系统科学。项目本身是一个涉及大量问题的工作。它不适合于用一个简单的项目管理来概括。
实际上,项目的决策,即某一项目该不该做,项目的前期思考和研究,不在项目管理的范畴之内。但是这件事情,对于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不该做的项目,你去做了,管理得再好,最后也会失败。项目结束以后对项目的总结、提高、评估,我们过去并不重视,也不在项目管理之内。项目收尾了,就结束了。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项目的总结、评估和提高实际上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软实力,是我们的无形资产。
——项目工程大师、首信集团原董事长陈信祥
美国人经过100年在制造业取得领先地位,现在轮到了中国。中国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名。但是中国的制造,需要一个智慧的智造,一个创新的制造。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栾大龙
项目科学的宣传还不够。如果项目科学用来指导生产,效益很好,企业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一定要和当前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一定要考虑社会的发展。如果项目科学能解决一些社会上的难题,我相信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政府,都会大力支持。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王炽昌
今天召开的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的项目科学大会,如果没有顺德的大企业家参与,我认为是一种缺憾。我希望学会未来能更多地向顺德倾斜。顺德人是敢为天下先的,项目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顺德目前更加重视在文化方面率先进入中国的高地,同时很希望北京有这样的项目在顺德生根、落地、开花、结果。
——中国印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王海平
项目决策无时不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爆炸,信息的多元化,对于决策人,选择太多了。因此,研究项目科学非常重要。
——太原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赵爱忠
项目科学,经过十余年的苦苦追求和研究,到现在才提出来,是由历史决定的。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会议,是中国走上世界领导舞台的标志。2016年11月18日-20日,在秘鲁利马举办的APEC会议上,中國正式从美国那里拿到世界经济的指挥棒。我在非洲、欧盟常驻过,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加拿大、泰国、墨西哥都搞过项目,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我今天才找到原因,原来是没有向你们请教。
——中国跨国企业促进会国际合作部特别代表张国田
大学生在学校学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该学一些项目管理知识。创新创业不是喊口号,它有一定的路数,需要按照科学的发展路径去走,希望大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中有所造诣、有所学习、有所长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走好每一步。
——河北省项目管理协会会长齐拴禄
我们的省长在2016年6月提出了全省的工作如何项目化。在中国,在贵州,实现项目化的发展,项目科学和项目管理必不可少。贵州很有特点,早在十年前,就组织县委书记考项目经理。当时在国内是第一名,大家都很震惊。现在,贵州有上千名的处级领导,很多的省级领导,都持有国际项目经理的资质证书。在这个领域,贵州开创了一个先河。
——贵州省项目管理协会秘书长杨怡
中交建是被做大做强的企业,是世界500强,这每一分钱都是从项目上来的。对于中交建这样国际化很强的企业来说,项目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中交建的10万名员工中,其中至少有5万应该是项目经理。如果每年培养100名,需要500年。
——项目工程大师、中国路桥工程公司
原总工程师姚海东
这是人类第一次项目科学会议,非常重要。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将是“十三五”中最新和最大的产业。我愿意把我的能力献给《经济》杂志社和这个项目科学论坛。
——《紫禁城序》作者、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杨五计
世界上第一批项目大师产生
2016年12月18日上午,在第一届中国项目科学论坛上,世界上第一批项目科学大师和项目工程大师称号被授予6位中国项目科学和技术专家。在本次会议召开前,由十余家机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了近5周的讨论和研究,最后才评选出这6位世界级的大师专家。
获得项目科学大师称号的是钱福培教授、马旭晨教授和贾玉瑞教授。钱福培是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倡导者和主要建立者,是《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的负责人,也是项目学这一概念的第一提出人。马旭晨曾任北方工业公司的青岛和厦门公司总经理,以及福州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项目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重点课题——《中国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技术负责人,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项目学概论》的作者。贾玉瑞退休后曾任中国项目管理研究院的副院长,现任中国项目工程学会的副会长,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项目学》的作者之一。这3位老同志开创了项目学这一新领域,填补了世界的空白,获得本次大师称号是众望所归。
获得项目工程大师称号的是陈信祥教授、郭峰教授和姚海东教授。陈信祥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北京首信集团的董事长,后任北京项目管理协会的秘书长,是著名的项目管理专家。郭峰教授从事项目工作40余年,曾主管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和特大型项目。姚海东教授是中国路桥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在会议召开时刚刚退休,也是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负责人。这3位大专家业绩卓著,在项目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此项荣誉实至名归。
本次评选标志着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大师称号由我国起源,在中国首创,也标志着中国的项目科学和技术地位被正式确立,意味着中国成为了世界项目科学和项目技术领域的先行者和带头人。
世界上第一个项目交易所启动
项目交易所专门以项目为标的,是项目进行产品化、商品化、经济化和市场化的专业场所。项目交易所是交易机构的一种,但是项目交易极为特殊,其内容、规则、模式与其他交易均不相同。其他交易业务的标的主要分为实物、权益、技术和资本四大类。这四类标的或实体存在,或存在技术标准和规范予以界定,或受到国家法规担保。而项目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即不是实体,也不存在法人权益,也没有产品标准和规范,因此,形不成明确、精确的量化标的,用目前的商业合同无法描述和量化。项目的交易是以一种间接、多样的模式而存在,其产品规范、商业模式、技术标准远比其他各類商品要复杂得多,其计量、定性、移交、质保乃至协议文本和纠纷解决模式均十分复杂。
项目交易是中国项目学会和中国项目交易所等十几家专业机构经过数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一个系统的技术模式,配套的项目交易标准和规范也将在近期逐步制定和发布。根据有关政策和总体规划推测,我国的项目交易机构未来将控制在100家左右,其中包括通用类和文化、不动产、科研、会展等各专类的项目交易机构。在第一届项目科学论坛上,中国项目交易所正式推出,隶属于中国项目科学研究院的项目交易研究所也同步推出,均开始接受国内各地交易机构的加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