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王志飞
2015年,福建省三明市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扶贫、改革、试验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精准施策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機制
“3”即“三步”工作法。即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中,采取农户申请,村民小组比选、村委会比选,村民小组公示、村委会公示、乡(镇)审核再公示的“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的“三步工作法”。同时,在“回头看”过程中采取“一审核二对比三清退四签字确认”的工作程序,更加精准地识别贫困对象。“4”即“四因四缺”分类法。即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贫困农户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缺动力等“四因四缺分类法”细化分类,明确每户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8”即“八种帮扶模式”。在具体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即采取“结对帮扶型、创业培育型、入股分红型、资产盘活型、基地托养型、订单带动型、资金互助型、造福搬迁型”等八种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精准发力。
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
“五项工程”即指乡村扶贫担保工程,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精准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在“348”精准扶贫、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扶贫搬迁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乡村教育助学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实施教育助学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提高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
开展精准扶贫“三大行动”
“三大行动”强镇帮扶贫困乡行动,选择20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强镇“一对一”帮扶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在市直部门选派20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贫困空壳村增收行动,探索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模式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做足增量,增加贫困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积极探索资产资源收益扶贫机制
开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等项目形成的资产,量化折股给当地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贫困村有稳定的村集体收益,确保贫困户按股分红,增加股权收益。开展水电资源收益扶贫试点,把水电资源开发收益合理确定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集体股权参与项目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探索产权入股增收机制,结合林改和土改,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等流转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流转土地折成股份入股。
健全扶贫开发体制
对每个贫困村,三明市都确定一个省、市、县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制度,开展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贫困农户“点对点”、“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在已有的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贫困学生助学平安保险等生产生活领域开展保险扶贫试点示范,保费由市财政全额资助。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开展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活动和内外架桥暨精准扶贫对接行动。建立精准扶贫财政保障机制,省级财政从2015-2020年每年安排3000万元,市级财政整合6000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和贫困乡、贫困村的重点扶贫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