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径宇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他们的观念,转变角色,在小数学课堂上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并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展开。
关键词:学生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一、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导者,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体,让他们主动认识主体意识。在认识自我主体意识的同时,渐渐地在课堂上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要。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掌握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能够调节班级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数学游戏,在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意识到主体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能突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众所周知,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同桌经常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互动,不懂的难题就及时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讨论解决;而我在课堂上很少主动与教师互动,遇到难题也是自己看书找思路,可想而知,我同桌的成绩肯定比我优秀,而且她因为学习好所以好多同学都很喜欢跟她讨论学习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探索
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提出问题。以前的数学课经常是学生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教师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那问题是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其次,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就拿我的事例来说,在一次课堂上遇到了不会的数学题目,我就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立马就向我解释了数学题目的解析过程并且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做题,我瞬间就掌握了做题思路。如果我没有主动向老师提出我不懂的问题,在以后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就会失去分数。因此,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探索。老师也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
正常来说,教师的认识是先于学生且高于学生的。但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教师需要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要提前备好课程内容且课程内容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师要学会设计一些精巧的课程内容,以便在课堂上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把握知识,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在平时的练习题中归纳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总结中改变不足之处并且加以创新。例如,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让大家各自完成,晓明同学绞尽脑汁都无法完成该题目,而坐在他隔壁的同学却能迅速完成该题目,而且很有思路地完成了任务。这时教师将两个人的作业进行总结归纳,选择一套能够吸收学生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且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总的来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数学课堂上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美连.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9).
[2]张林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