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贞菊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学好数学、锻炼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隐藏在数学课程的各类题型中,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比如,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但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到来,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新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新课程标准中四基之一的“基本思想”就是对此最强有力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体验
纵观整个新课标,再结合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数学的经验,可以真切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任重而道远,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研读课标、梳理知识点,挖掘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一位教师从不研读课标,课前不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中所隐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梳理,在教案中对如何渗透数学数学方法不进行巧妙地预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他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将数学思想方法穿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只能用总结性的语言提出这节课中的数学思想,此时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因为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这与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二、巧妙设计,在活动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性认识及解题策略,要想掌握必须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而浅显易懂的小学数学恰好为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臺和生长点。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也是最直观形象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内容,有很多是通过形象观察、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得出的结论,这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这些相对简单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隐藏在他们中的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当然,一定要将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不要求他们记忆,只需要让他们去体会这种化难为易的答题方法即可。然后,再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趁热打铁,让他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一道同类型的题,此时,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对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有了直观认识,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如在教“植树问题”时,我首先以猜谜游戏“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导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猜到是“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认识手指的间隔,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手指数=间隔数+1”这一规律。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而易举的认识了“间隔”,并知道了可以通过简单的举例,然后找共同点,再归纳总结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导入的环节,让学生在猜谜游戏中体会到了归纳思想的过程。紧接着我呈现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这时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种20棵,有的说种21棵。“到底要栽多少棵?先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上学路上的小树,我们不难发现小树之间也有间隔,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有规律,那么棵树与间隔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该怎么找规律呢?”我的问题刚抛出来就有学生迫不及待的喊出来说“有规律,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10米,20米的路上种树找规律”,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时有好多学生都相继又喊出了“5米”“15米”等,思路找到了,我又接着问“那我们怎么做才最简单有效呢?你们可以看看学具。”这时有学生说可以用小棒代替树通过摆小棒来找规律,还有学生说可以把小树画在作业纸上找规律,这时我对这两位学生提出了表扬,并鼓励大家,在下一环节要积极思考,我们要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孩子们都特别兴奋,信心满满地开始动手操作了,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在两端都种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间隔数+1),顺利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最后在总结全课时,我又一次表扬了找出找规律方法的两位学生,因为他们想到的“通过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找规律”和“通过画图找规律”,这分别是数学家提出的很重要的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即归纳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当然,我们现在可以将这两种思想方法简单地理解为找规律和画图。就这样在轻松的活动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深刻性。
三、注重渗透体验的反复性和经验积累的长期性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光有几次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一种能化抽象为形象的精妙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都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反复渗透与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并且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逻辑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这种自身的逻辑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中,为学生所用。
参考文献:
[1]陈岳婷.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调查分析[J].时代教育,2016(2).
[2]叶文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五个策略”[J].教育,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