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凤莲
摘 要:受到家庭教育和原有基础不同的影响,小学生的差异非常明显。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采用统一的学习方法,做统一的作业,对他们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允许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设计得有层次性;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所区别,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个体差异;动力源;智能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面对差异,是消极观望,还是积极应对呢?自从我参加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的研究后,有着深深的体会。差异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差异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去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前提,但是要把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出来,使之转化为学生增长知识、增进智慧的动力源,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行有差异的教学。
一、设计教学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发挥不同个体的智能
当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目标,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識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预设学生差异,发挥不同个体的智能。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有的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叠,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分数;有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分数;有的通过一条线段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分数;有的把若干个小正方体平均分,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分数;更有甚者既不动手也不动笔,而是借助身边的资源,把全班同学看成单位“1”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分数。当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必须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差异,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要时刻牢记他们还是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成人思维强加给他们。有些方法是成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但在孩子看来却不是那样。因此,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布置作业,都必须牢记这一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讲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题是14-7=,用标准答案的思路来看,“想加算减”自然是最好的,可以非常快地就得出答案。但是,学生的思路是大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固化,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题思路,如一个一个地减;用14-4-3=7;用10-7+4=7;用14-10+3=7等。这里面有许多方法严格来说是走弯路的,运算起来非常慢,但是往往学生对这样的解题过程却非常有感觉。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中进行比较,学会取长补短,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获得知识的巩固,都能有所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学生的层次水平,并是不要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能轻易地完成。而是说布置的作业,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努力之后才能完成。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又不是完全无法完成。可以考虑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学生就会自由选择,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挑战选做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能力做好必做题,同时有兴趣挑战选做题,在做选做题的时候,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成绩一般的同学,主要是做必做题,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四、教学评价时充分承认学生差异,激励不同的个体享受成功的快乐
课堂评价的首要作用是能够给学生信心,让他们产生成功感,继而有所提高,但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的成绩,用成绩划分学生的层次。这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我们必须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不能只注重考试的分数,而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分数和知识的掌握只是一个方面,还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例如,将“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很好!”送给外向型的同学;将“你讲的很好,大声介绍给大家”来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同学;将“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送给那些敢于创新的同学等。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回答中,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