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光红
听到这个消息,潘建国喜不自胜。当了半辈子赤脚医生,这下终于可以“转正”了。
赤脚医生这个名词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农村条件差,卫生条件更差,生病的人多,那时国家很穷,没有钱培养正式的医生,于是大批赤脚医生应运而生。所谓“赤脚”,就是打着光脚,不穿鞋。赤脚医生虽然是当地政府挑选的,但都是没有编制、没有工资、没有场所的“三无”人员,他们有的可以从生产队拿到微薄的补贴,有的可以拿到一些工分,但都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他们过起了半工半农的生活。走乡串户为人看病,撂下药箱下地干活。潘建国就是这样“打着光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直走到八十年代。1985年后,赤脚医生的名称逐渐被取消,潘建国就在村上开了个体诊所,基于原来赤脚医生的身份建立起来的人脉,加上这么多年的熬练,日子还算过得不错。
令潘建国喜不自胜的消息,就是国家新出台的一项政策,每个村要设立一个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不仅有补贴,还要为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购买养老保险。这样天大的馅饼,潘建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砸到自己的头上。潘建国罗列了一下,全村没有一个能和他一比高下。论功劳,他是原来村上的赤脚医生,居功至伟;论苦劳,他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双沟寺村的田田坎坎,汗湿衣背。论资历,轮排行,整个双沟寺村都找不出第二人。
潘建国一连高兴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村上突然多出一家诊所。潘建国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当潘建国打听到这家诊所的来历后,心就凉了半截。原来,这家诊所的负责人罗二娃也是本村人,读过卫校,毕业后一直在镇上开诊所,从来没有回来过。这次回来,明摆着是冲着卫生室这个肥缺来的。如果单是这样,对付一个毛头小子,潘建国还不至于手足无措,如此惊慌。更为重要的是,罗二娃的二舅就是镇卫生院的青副院长,而青副院长正是联系双沟寺村卫生防疫工作的副院长。“凭什么他朝里有人,就来抢我的饭碗。”潘建国想到这里,心里就愤愤不平。
潘建国像是从天堂跌入了地狱,整天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
正值暑假,潘建国读大学的侄儿潘晓阳休闲在家,听潘建国说了这番情形,对潘建国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大伯,看我的,我要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二十天后,县卫生局的王副局长带队到双沟寺村考查村卫生室选址情况。陪同王副局长来的,正是青副院长。刚进村,青副院长就带着王副局长一行直奔罗二娃的诊所。刚走到半道,就听见一阵锣鼓喧天。王副局长很好奇,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居然还有这样“宏大”的场面,王副局长想看个究竟。
一群人迎面而来,领头的是一个老头,手里拿着一面锦旗。锦旗中央赫然写着:村民的恩人,双沟寺的福音。右顶上写着:赠双沟寺村村医潘建国。左下方写着:双沟寺村村民何国忠。
王副局长本是医生出身,对敲锣打鼓送锦旗的场面,他感同身受。他知道,一个病人给医生送锦旗,意味着这个医生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他走上前去,问领头的何国忠:“老人家,你这是给谁送的锦旗啊?”
“我们村的潘医生,好人哪!”何国忠把“好人”两个字拉得意味深长。
“能给我说说吗?我也想听听他是如何个好法。”
“要得嘛!”何国忠娓娓道来:“我儿子媳妇在外打工,我和老伴在家照顾刚满两岁的小孙子。上个月初十晚上,天下着大雨,孙子突然发起了高烧。我们想尽了一切土办法也退不了烧。我们这个村偏僻,不要说县医院,就是乡卫生院,也有二十几里的山路,天那么黑,又下那么大的雨,是无论如何也去不了的。我们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老者说得泪流满面,“这时,我看到墙壁上潘医生留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给潘医生打了个电话。没有想到,潘医生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来给我孙子看病。到我家时,全身都湿透了。在他的治疗下,我孙子很快就退了烧。后来听人说,幸亏退烧及时,不然烧成肺炎我怎么向儿子媳妇交待呀!”
“潘医生的电话怎么会留在你家墙壁上?”王副局长疑惑地问。
“這你就不知道了,”何国忠说,“潘医生为了方便大家,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留下电话号码。农村人识字少,我们老年人忘性大、眼神也不好使,潘医生就用粉笔把电话号码写在墙壁上,这样就不会丢失了。我家墙壁上的这个号码,就是前次潘医生给我老伴看病时留的,没想到,关键时刻还真起了大作用。”
王副局长听到这里,心里也生出隐隐的敬佩,一个村医生,不要他有好大的作为,就是在村民最需要的时候,能见得着他,能给病人带来希望,这就足够了。
“他们都是和你一起去的吗?”王副局长指着何国忠身后十几个老老幼幼。
“是啊,他们都是自发来的。”跟在何国忠后面的人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潘医生人好、心善。”“那次我家孙女得麻疹,也是潘医生医好的。”“潘医生在我们村上当了几十年医生了,医术不错。”
“几十年医生?”王副局长好奇地问,“那他就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喽!”
“是啊,是啊。从七五年开始,他就在我们村上当赤脚医生。”
对于赤脚医生,王副局长有种特殊的感情。王副局长的父亲上山下乡当知青那会,由于略懂医术,被安排在村上当赤脚医生。后来,受父亲的影响,王副局长致力学医,考取了省城有名的医学院。毕业后,在市级大医院工作,由于工作调整,才到县卫生局当了副局长。可以说,没有当年父亲赤脚医生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王副局长。
引路的青副院长不时提醒王副局长:“村里有个有名的医生叫罗二娃,人年轻,读过卫校,知识渊博,医术高明,在村里开了个诊所,立志为家乡的卫生事业再作贡献。”
“这些都是大口号,不着边际。”王副局长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这个潘医生倒是很得民心。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几天后,潘建国接到通知,到镇卫生院开会。
潘建国开完会,满面春风地找到侄儿潘晓阳:“你是怎么知道我给何国忠孙子看病的事?又是怎么知道王副局长那天要到我们村上来?”
潘晓阳抿着嘴,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