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157
摘 要:疟疾是由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全球97个国家受其影响,以非洲中西部地区最为严重。该公司境外受影响的项目主要分布在西非加纳、尼日利亚和东非乌干达,目前已出现数例重症疟疾和恶性疟疾死亡病例。由于疟原虫耐药性的存在,疟疾复发的现象越来越多,而复发或多次感染将对健康的影响更大,这些都对境外项目员工身心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关键词:疟疾防治 非洲 加纳 尼日利亚 乌干达
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57-02
1 疟疾描述症状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形疟,在亚洲以间日疟为主,非洲则以恶性疟为主。疟疾根据发病症状分为无并发症和有并发症。无并发症疟疾的症状仅为发热、寒战、头痛、关节无力,其他症状轻微,发病诊治期为3~7天。而并发症疟疾除了高烧、畏寒、极度疲惫、恶心呕吐外,还可合并消化道出血,昏迷、抽搐、呼吸窘迫、肝肾衰竭等多器官损害。
由于疟原虫存在一定的抗药性,治愈后血液中仍有未被杀绝而残存的疟原虫,四种疟疾都有再燃的可能,多发生在愈后1~4周,可多次出现。愈后3~6个月,或者从疫区回来后12个月内,间日疟和卵形疟均容易出现复发,而三日疟和恶性疟复发可能性较小。
2 境外项目受影响基本情况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不断加快,而疟疾仍然为影响非洲区域民众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给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实施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水电八局国际公司在非洲的乌干达A项目、尼日利亚B项目和加纳C项目均处于这一带。
2.1 加纳A项目
项目简介:A项目为EPC总承包工程,包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一座黏土芯墙堆石坝和一座均质土坝,坝后式厂房。工程所在地处于非洲原始部落区域,仅雨(4~9月)、旱(10月至次年3月)两季。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开工,现已完工并移交。
发病特点及典型案例:项目前期由于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均未完善,疟疾发病率较高。2008年9月,项目部90个中方员工中有67人患疟疾,患病率高达74%,施工高峰期的2012年12月,有97人患疟疾,患病率接近一半。
项目先后发生多例恶性疟疾和疟疾引发的严重并发症:2009年10月,一名职工因疟疾合并急性阑尾炎,术后伴发并发症,最终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7月,一名员工因感染疟疾肾衰竭紧急送往转回国内之治疗;2010年12月,一名员工感染脑疟昏迷9天,转运至南非医院抢救;2012年11月,一位领导在项目指导工作期间感染疟疾,回国途中发病致病危; 2014年5月,一名职工在国内休假期间疑似疟疾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
2.2 尼日利亚B项目
项目简介:B项目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坝后厂房、变电站等建筑物组成。为EPC总承包合同,2013年5月28日开工。
发病特点及典型案例:项目部5~11月为雨季,蚊虫大量繁殖,患病人数要远远大于旱季,由于今年施工强度加快,当地劳务增多,感染率随之增大,中方人员增多,很多是初去疫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7月份项目员工患病率超过40%。
项目自开工以来也出现多例重症疟疾,暂未出现死亡病例:2013年11月,一名员工因疟疾导致高烧伴随意识模糊;2014年6月,一名中方劳务因疟疾导致持续高烧后惊厥精神萎靡;2015年10月,一名中方劳务因疟疾导致高烧昏迷并发抽搐黄疸、消化道出血;2015年8月,一名员工因疟疾导致高烧头痛并引发黄疸。
2.3 乌干达C项目
项目简介:项目位于非洲乌干达西北部,主要工程内容为拦河大坝、引水发电系统以及配套电力输出工程,2013年11月開工,每年3~5月和9~11月为雨季。
发病特点及典型案例:雨季时期的疟疾患病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在5月和10月,大约为旱季患病率的2倍。虽然C项目患病率低于B项目,但疟疾复发和再燃的案例较多,这是由于合作和分包单位对疟疾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项目连续发生多起重症疟疾病例:2015年5月,一名职工罹患脑疟,抢救及时得以挽回生命,但出现脑梗死、视力下降和右手臂无力后遗症;2015年7月,一名劳务人员感染疟疾后出现肠道疾病并发症,在手术治疗中过世;2015年10月,一名员工回国休假期间疟疾发病昏迷3天,经抢救得以挽回生命。2016年5月,一名劳务人员疟疾发病后引起并发症导致双肾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3 疟疾救治
近期去过或正在疟疾流行区工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酸软疲劳,尽管没有发热,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发烧、寒战、头痛、关节无力或疲劳、疼痛、恶心、呕吐及全身乏力,疟疾的临床诊断就可以确立。疟疾的最终确诊主要依据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国内能够进行疟原虫检测的机构为各省级疾控中心,目前这几个项目均具备血涂片查见疟原虫条件。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疟疾药物主要为奎宁及喹啉类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药物,国内也有生产,主要为青蒿琥酯加盐酸阿莫地喹、双氢青蒿素加磷酸哌喹和甲氧苄啶,非洲乌干达主要采用蒿甲醚加卤泛群,加纳和尼日利亚主要采用蒿甲醚加卤泛群、青蒿琥酯注射液。
境外项目员工在工地医院通过血涂片确认感染疟疾后,首先服用口服用药,症状严重的加以注射液和补充水电解质治疗,病情仍不能缓解的,转运至当地较大医疗机构或转院回国治疗,病情特别紧急的,紧急转运至南非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型医院救治。目前,这三个项目已有几例重症疟疾转运回国治疗和一例重症脑疟紧急包机转运至南非医院成功治愈的案例。
境外项目员工休假回国或疫区出差归国员工会领用一个疗程的疟疾用药,由于潜伏期的存在,这些员工在国内出现发热病情时,首先应及时服用疟疾药物,同时应及时与国际公司联系,寻求湖南省疾控中心的帮助进行血液检测来确诊疟疾,或紧急转入本地具有疟疾治疗相关经验的医院进行救治。
4 疟疾预防
疟疾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患有疟疾的病人,含有疟疾病原体的血液会被按蚊吸入体内,在下一次蚊虫叮咬时,随按蚊的唾液流入健康人体内。目前,结合A、B、C项目预防疟疾实际情况,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救治疟疾病人,其他健康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感染人群接触,防止传染。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公共区域杂草、周边死水,使用杀虫药物,防止按蚊滋生;住所加装纱门、纱窗,使用加密蚊帐和灭蚊灯等,避免被蚊虫叮咬;早晨和傍晚按蚊活动频繁,此时期应减少外出活动,同时应尽量穿着长袖长裤。
(3)加强安全防护:出国中方员工的均需体检,对于身体不适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员,不能派往疟疾疫区工作;进行出境前员工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疟疾基本知识,加强防范意识;完善国内和境外项目疟疾救治通道,提供医疗保障。
5 结语
根据WHO调查显示,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疟疾患病比例和死亡比例已有显著下降,但疟疾仍然是影响非洲区域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虽然疟疾可以预防,但是目前为止,疫区员工均未能幸免。随着B和C项目施工高峰期的临近,中方和当地员工将会不断增加,会给项目疟疾管控带来一定难度,疟疾的预防和治疗仍旧是未来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敏,张建明,何洪涛,等.出国劳工疟疾防治知识宣教效果评估[J].口岸卫生控制,2010,15(6):37-40.
[2] 贾杰,符健.恶性疟的治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