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LPL的每一轮比赛,除了台上的选手和比赛,最吸引眼球的都是场下坐前排的一群人。
这一群人便是迷妹,电子竞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粉丝形态,她们是女性,大多数年龄在18-25岁之间,单身居多,家庭条件中产以上,生活压力不大。
每每有比赛,她们会举着闪闪发光的标牌或应援物,喊着口号,为明星的胜利而欢呼,失利而哭泣。
社交平台上的迷妹
当杂志把眼光聚焦在迷妹身上时,我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呆呆,她的标签是“Mata的迷妹”。
那天下午见到她时,她正看向窗外,顺着她的目光我看到了一只狸花猫正在屋顶的瓦片上走来走去,呆呆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看,那只猫多像芒果!”仅仅一句话,便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芒果是LOL某职业战队所养的一只猫咪,就猫咪的这个话题,我们俩聊了很久,将各战队的猫咪都做了个盘点,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般。
这样的单纯和美好,还存在于迷妹之间。
“去武汉看德玛西亚杯的时候,和一个共同爱好的妹子一起拼房,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拼房以往大多存在于娱乐圈饭圈中,如今也在电子竞技的迷妹中盛行,共同的爱好让她们彼此信任。
呆呆告诉我,她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群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她们会互相交流,互相交换资源。不仅是聊喜欢的选手和战队,还会聊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有的小伙伴甚至成为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社交平台除了是迷妹的聚集地,也让迷妹有了更好的组织性。不久前,我们对Uzi应援团进行了调查,她们微博大概有8万人,来自于全国各地,年龄层次以15-32岁为主。只要有Uzi的比赛,她们都会组织人到现场为Uzi呐喊助威。
能为偶像做什么,取决于喜欢程度
由于家住在北京的西南六环,呆呆早上5点40分从家出门,8点到公司,晚上6点下班,这样的生活一成不变。她只会在无聊的时候和朋友讨论哪些英雄比较好玩,在节假日休息的时候会和朋友开黑。
为什么会喜欢上明星?
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操作,有的是实力,有的是性格,有的是关注多了“日久生情”,或者只是因为一些自己看到的或者听朋友说的小事。
呆呆经常通过朋友或者新闻看到Mata的信息,随着对Mata认知的逐渐加深,呆呆也加入了迷妹的行列,迷上了Mata并且深陷其中。虽然呆呆还是在工作日早出晚归,但电竞成为了呆呆日常生活的聚焦点,也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有了新的寄托和爱好,也有了新的小伙伴。
对迷妹来说,爱上明星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热爱明星的方式差别不大。
大多数迷妹在时间和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去现场为选手加油。甚至有的迷妹不顾一切去现场,只为亲自给选手们加油。
呆呆也曾义无反顾过。
两个月前,她第一次出远门,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现场每天花200元买门票去观看德玛西亚杯,也是RNG和Mata兵败S6后的第一场比赛。
虽然她没有见到Mata的夺冠,但她不后悔:“喜欢他这么久,第一次去比赛现场为他加油,不来我会很遗憾的。不管结果怎么样,在我心里他都是最棒的。而且这次来,我遇见了很多和我一样喜欢他的小伙伴,我觉得很值了。”
除了看比赛,呆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逛逛美丽的武汉,比赛结束的当晚,她便坐上了回到北京的高铁。
多数迷妹都有类似呆呆这样的追星故事。她们的热情、无私以往只能在偶像云集的娱乐圈看到。2016年,这样的粉丝在国内电竞圈已经越来越多。
纯纯的热爱
从迷妹身上,你看不到电竞圈现在常见的那种戾气。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察觉出迷妹对电竞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平等的热爱。她们感性也理性,既分析原因也会继续支持喜欢的选手和战队,也很少鄙视或谩骂其他选手。她们也许很狂热,但是有度;她们也许游戏水平并不高,但心態很欢乐。她们赋予了电子竞技在竞技层面之外,偏娱乐的情感属性,她们追求成绩,但不以成败论英雄。
只要条件具备,迷妹对明星的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德玛西亚杯后,Mata决定离开RNG返回韩国。刚从武汉回来的呆呆脑子一片空白,百感交集的她再次买了机票远赴厦门,她说她想要陪Mata打完在中国最后一次比赛。
在厦门的几天里,呆呆和另外两个小伙伴每天都为Mata准备了礼物,甚至为他准备了夺冠后的鲜花。但最终来不及说恭喜,就这样告别了。三个迷妹虽然见到了Mata,也将礼物亲手送给了他,但呆呆没有特别激动,反而因为比赛输了,Mata也要走了,心情变得很沉重。只是站在远处看着他,哪怕多一秒也好。
连续去了武汉德玛西亚杯和厦门Nest,回来后呆呆没有休息,而是为了赶上工作进度,连续加了四天班。
这一切辛苦奔波与付出,换来的是什么呢?
从物质上看,迷妹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而她们真正在意的,是有机会和明星近距离接触互动,由此而收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快乐。迷妹的电竞逻辑并不功利,精神上的收获可以让人快乐,物质上的付出同样可以让人快乐。
聊天最后,呆呆有些释然的说:“说到底我们粉丝只是旁观者,能做的就是为喜欢的选手呐喊加油。在不打扰他们的情况下,我愿意为他们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