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治磊
四川省巴中市地处秦巴山片区腹心地带,集红色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巴中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机遇,把廉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底线,按照“谋划脱贫攻坚树廉、推进扶贫项目践廉、问责违规违紀守廉”的要求,增派监督力度、丰富教育方式、创新监督办法、完善监管机制,通过筑牢“五线”,有力确保了脱贫攻坚顺利实施。
抓政务公开,筑牢廉洁扶贫前线
通江县文胜乡谭坪村党支部书记徐某在确定2015年精准扶贫对象时优亲厚友,违规将本村一家三口人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并违规扣取粮食直补资金作他用,被县纪委给予留党察看处分1年。徐某被处分只是巴中严格执行精准识别相关政策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巴中市突出群众主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把廉洁扶贫放在群众全程参与的前线。在精准识别上,积极推行 “十步法”(宣传发动、普遍调查、规模控制、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初步公示、听取意见、深度核查、民主评定、公示公告),对有争议对象通过深度核查、竞争性陈述、投票表决,由村民集体决策。在易地扶贫搬迁上,积极推行“三看三评三审”(看区域环境、看扶贫成本、看房屋状况,院户评、村组评、村民大会评,乡镇初审、县区复审、市级审定)。在项目建设上,积极推行“三不三议三自主”(即不办群众不受益的事、不办群众不参与的事、不办群众不愿办的事,由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村民决议,让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的群众决策机制和“五民一补”(项目民选、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项目建管机制。在贫困对象退出上,贫困村、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通过民主评议、公开公示无异议后方按程序退出。截至目前,群众信访中没有一件是因政策实施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引起的。
抓作风建设,筑牢廉洁扶贫防线
2016年以来,巴中共开展明察暗访3次,共检查43个乡镇,61个村,走访348户贫困户,检查资金5289.96万元,查出问题159个,查出违纪资金2440.69万元,发出整改通知书18份,移交违纪线索15条,问责处理55人。
一面从严查处,一面从源头预防,巴中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让每个干部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狠抓集中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章》、“一准则”和“两条例”,让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承诺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签字背书”制度,逐级传导压力,落实责任。认真开展警示教育、约谈,随时“咬耳扯袖”,警醒告诫,以六项纪律严格要求干部职工。狠抓制度健全完善,围绕决策权、审批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等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责述廉、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健全联系指导基层、直接服务群众、检查考评长效机制,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抓平台建设,筑牢廉洁扶贫底线
巴州区羊凤乡楼房村村主任白某,授意他人采取虚报临时救助人员方式,套取民政救助资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白某受到查处,这还得归功于巴中市的“三大平台”。“数字化”动态管理平台,是以“智慧巴中”政务平台为基础,建立“巴中市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融合对接国、省信息平台和市级农业信息、民政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平台,同步开通手机APP移动查询终端,对“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条块化反映、动态化掌控、精准化研判、透明化监督、信息化管理。“立体化”指挥中心平台,是以数字管理系统为依托,市、县(区)、乡(镇)建立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对脱贫攻坚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形成市、县(区)、乡(镇)、村整体联动、上下合力、高效有序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系统。“定期化”阳光问廉平台,由市纪委主办的专题电视直播节目,每期节目开播前,由纪委工作人员、电视台记者暗访收集发现问题,由相关负责人现场回答,回答结果接受现场观众满意度测评。同时,建立反映问题整改清单,对曝光的问题由纪委进行回访,确保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截至目前,共开展阳光问廉2次,让一部分干部“出出汗、红红脸”,曝光了个别不作为干部。巴中通过“三大平台”建设,使全市的贫困县(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所有情况得到精准反映、精准分析、精准督查、精准指挥、精准跟踪,让扶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贪腐无处藏身,拉起了廉洁扶贫的“警戒线”。
抓群众信访,筑牢廉洁扶贫红线
巴州区化成镇白庙村原支部书记覃某、原一社社长何某,在征地拆迁中,采取虚报山林面积及山林附属物的方式,套取国家征地补偿资金,违规给村社干部发误工补助,覃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何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群众利益无小事,巴中将涉及民生的案件快查、深查,让违法违纪的人无处躲藏,切实维护百姓的利益。巴中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在化解群众信访工作过程中设置廉洁扶贫不可逾越的红线。拓宽信访途径,建立市、县(区)、乡(镇)专门信访工作机构,做到层层有人接访、事事有人处理。开通了脱贫攻坚信访举报电话,设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扶贫局长信访举报电子信箱、政务公众微信号,群众可第一时间反映问题、咨询政策。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疑惑。尤其是涉及廉洁扶贫方面的信访,领导干部还对信访人员进行主动约访、专题接访、下基层接访。积极接访化解,对各类信访案件,按照属地原则,第一时间调查核实情况,对合理诉求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提出解决办法,对不合理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其中对干部有失职、渎职等问题逾越红线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对举报类信访案件,直接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强化跟踪督办,对每一件信访案件建立信访台账,并及时交办责任单位,限时办结。对案件办理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并纳入脱贫攻坚年度目标考核。巴州区回风乡街道八王村党支部书记户某在公开场合辱骂并殴打村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截至2016年10月,共接待群众扶贫来信来访67件,已办理61件,其余6件正在办理之中,办结率91%,无信访积案、无越级上访和非访发生。
抓监督检查,筑牢廉洁扶贫高压线
2016年4月,恩阳区万安乡党委书记周某,对芦笋种植项目的实施和基层干部监管不严,致使所辖盐井村、柏林湾村未按规定完成规划栽植面积,下拨的财政款挪用他用,周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巴州区江北街道清滩坡村党支部委员何某违规代收他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金,并用于个人资金周转,受到留党察看处分一年。
周某和何某被查处,都是因为触碰了侵蚀民生资金的高压线。巴中始终保持高密度、强力度的监督管理态势,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形成了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做到凡碰必倒。探索出 “12345”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即对县(区)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问题整改建立一本专门的监管台账,落实县(区)、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和乡(镇)纪委的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实行常态监管跟踪、问题整改跟踪、绩效评估跟踪 “三个跟踪”,建立资金分配台账、项目验收绩效评估台账、项目监管责任台账、问题整改台账“四本台账”,开展书面提醒、警示约谈、暂停拨付、通报批评、问责处理 “五项”问责。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整合市、县(区)纪检监察组工作力量,采取市局牵头、县(区)参与、交叉检查的方式,按照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扶持政策、规划执行、资金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纪违法行为从快从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