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路
齐鲁自古多英豪,电影《沂蒙六姐妹》即书写了一篇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史诗。来自山东航空公司,任职高级经济师的张修存万万没有想到,影片中淳朴秀丽的沂蒙风光会跟他有段不解之缘,因为影片拍摄地点正是他后来的驻村帮扶点——枣庄市山亭区东水峪村。
六个“没想到”
临行前,张修存特地对东水峪村做了一番规划,可到村后他还是目瞪口呆。山东多平原,之前都是按照平地来制定规划,可东水峪村地处鲁南第一高峰——翼云山腹地,所辖的四个自然村中有三个在山里,一个在山脚,彼此相隔好几里山路。
“我事后总结了一下,足足有六个‘没想到!”张修存感慨道。
一是没想到贫困户如此之多。东水峪村人口总数1006人,其中贫困户106户共计424人,占全村人口的46.9%。村民大多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其中18位五保户、身带残疾34人、孤儿6人。
二是没想到基础设施如此之差。全村没有一条硬化的水泥路,全是坑坑洼洼,晴天黄土雨天泥的土路。“我第一天进村就因为路况实在不堪,开车难以调头,一不留神,把車给蹭了。加上路旁垃圾、牲畜粪便遍地,苍蝇蚊子成群结队,跟我想象中和记忆中的农村景象差别很大,当时就觉得无从下手。”张修存至今心有余悸。
三是没想到村民用水如此困难。为了节省水,村民都得带着衣物去井边洗完拧干,再连同日常饮用的水一起挑回来,每次来回要走好几里山路。
四是没想到该村长达21年没娶过新媳妇。“东水峪太穷了,只见嫁出,不见嫁进,至今仍有18个大龄光棍儿。”
五是没想到村干部文化水平低。“都是小学以下,有的村干部甚至只能认写自己的名字。下来的文件精神也难以传达,基本工作很难开展,还谈何发展?”
六是没想到村集体收入为零。“当时还欠了好几万外债,多数为村干部的应发工资。他们都有家庭要供养,长期拖欠工资,也极大打击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难上加难。”
张修存出生在山东梁山,水泊梁山赋予了他豪气干云、雷厉风行的特质。17岁那年入伍,经过13年军营生活的锻造打磨,更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性。他深知,组织委派他驻村脱贫攻坚,“坚”本身就意味着骨头难啃,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必须迅速调整工作状态,理清工作思路。“一定要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属牛的张修存,憋着一股执拗劲在心里暗暗起誓。
针对东水峪村的实际情况,张修存认为不能按照一般“先扶经济,再扶精神”的策略,而是得反弹琵琶——先抓思想建设,再齐心协力发展经济。“以私利分门派,派派都古怪。人心要是抓不好,其他工作都无法开展”,这是张修存当时为自己定下的工作准则。
反弹琵琶辟蹊径
说干就干,张修存召集村里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言,以神圣庄重的仪式唤起党员心中的责任感;带领党员前往其他先进村参观,实地考察当地村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这时,一次偶然机会,为张修存加强党建工作带来了契机。
大年初一,张修存走访慰问一位独居老人,与之交谈间,老人提及附近埋着一位解放军烈士的遗骨,多年来无人打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军营出身的张修存听闻烈士竟已被历史遗忘,倍感心痛。在这位老人的指引下,张修存会同其他干部找到了这座孤坟。当晚,张修存便开始起笔拟文,将具体情况上报民政部门。他想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山区发生过多次惨烈战事,便利用这次契机,开始调查当地其他无名烈士埋骨情况,并申请项目资金,在清明节当天对无名烈士遗骨进行集中安置,并在全村开展特色党建教育活动,唤醒对忠烈的缅怀和尊敬。
党员队伍的活力得到激发,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的精气神焕然一新,尽管此时大伙的日子仍是捉襟见肘,但他们都相信,只要跟着这位干劲十足、亲善热情的张书记,好日子准有盼头!
东水峪之前的传统产业靠种花椒维持,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只能靠天吃饭,加上收购花椒的商贩随意压价,每斤花椒不过售价8元钱,本来产量就低,如此一来,到达村民手里的钱更所剩无几。靠山吃饭显然不合时宜,张修存脑海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村民都迁到山脚的平地。
搬迁方案的最终落地,已经是经过10多次会议,全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达成了搬迁共识以后。借由土地挂钩试点改革资金916万余元,张修存带领全村启动了小康楼一期建设工程。针对原大泉、东山两个自然村70多户村民的先期100套“小康”楼在201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包括100套小康楼及各种配套设施在内,总造价达1300万元的小康楼二期工程也在2015年完工。今年79岁的单士元老人之前从未想过,有生之年也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我腿脚不好使,住山里很不方便,但也没办法,如今老了倒享上福,不花钱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都是党的政策好,张书记也好啊!”老人说到此处不禁老泪纵横。
村民都安置好了,可日常用水仍难以保障。按规定,进村自来水管需埋在地面40厘米以下,可东水峪村地面大多是坚硬的岩石,“一般铺设成本如果是1元,在这就得5元,铺设水管造价过高,村里难以承受”,张修存心里的石头还是没落地。
张修存以深水井安装配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水利站的支持,不到一周时间就解决了深水井出水问题。村民终于不用再来回挑水喝了!
可生产用水还未解决,张修存注意到东水峪村边有个废弃已久的天然石坑,处于山泉水下游,如果在这里建一个蓄水池,既可以解决村民的用水难题,还可灌溉或发展水产养殖。经过相应评估,张修存决定带领村民自己动手兴建,一年多的艰苦施工,耗资120万元换来的是一座2万多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周边几百亩农田灌溉的难题迎刃而解。张修存趁热打铁,带领村民在水池周边搭架子种葡萄,池中放养鱼苗,开发农家乐。城区居民可以开车来东水峪村爬山鸟瞰;在水塘边悠然垂钓;在葡萄架下自助烧烤……封闭许久的小村庄吸引了人气,也积攒了财气。
“这里老百姓全部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我驻村帮扶期间,最自豪的一件事!”张修存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压寨书记”再发力
2015年,两年任期将满,准备返回原单位的张修存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盯”上了。
原来,张修存这两年在东水峪村的辛勤付出,随即给东水峪村带来的巨变,都落在邻村南洼村村委书记许文合和所有村民的眼里。南洼村也是响当当的贫困村,应村民的强烈意愿,许文合来回五次,终于得以说动张修存答应下一轮任期来南洼村驻村帮扶。“我竟成了压寨书记!”张修存忍俊不禁。
可他也知道,玩笑归玩笑,这份信任的背后是更大一份责任。
相较东水峪村,以种植山楂为主的南洼村在经济基础方面略胜一筹,但也好不了多少,全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共有1620口人,人多地少,贫困率高达39%。落后闭塞的交通条件,使得南洼村满山累累的山楂尽管收成喜人,却也难逃无处可销、最终大量腐烂的命运。张修存心急如焚,替村民可惜的同时,不忘绞尽脑汁想出路。
张修存经常站在山楂树下苦思,山楂具有极大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新鲜的山楂固然可以依靠改善后的交通运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能不能在深加工上做做文章呢?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娘家”——山东航空公司,对航空业务熟门熟路的他,顿时有了个新奇的想法——让南洼村的山楂“上天”,将南洼村山楂果加工成果脯,既可以丰富飞机上的航空套餐,更延长了该村的产业链,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利润空间,实乃一举两得。
心动,更得行动。张修存马不停蹄开始写报告,并向山航集团党委书记孙秀江作了汇报。孙秀江高度重视,要求集团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高效快速推进,给予张修存最大的支持。依托山航这一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张修存在村里注册成立的南岭航空食品公司正式开始运营。现实困难又一次考验着张修存,资金技术、厂房设备等都没有着落,食品安全和准入制度也未获批,太多琐碎繁杂的手续和极其有限的两年帮扶期限之间的矛盾让张修存焦头烂额。好在他是经济师出身,“微笑曲线”U型经营模式涌上心头,即控制好设计和销售两端,底部加工环节则实行外包,如此便实现了时间与效率的高度融合,既缩短了生产链条,又保证了食品安全;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实现了快速致富。经过严格的筛选,南洼村与当地一家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公司签订了生产销售协议,全权代理生产的山楂条、甘栗仁等系列食品;并与该公司签订了食品销售协议,加工航空食品直供山航,年可销售180万袋,每袋村集体提成0.3元,每年村集体可增收54万元。同时成立广告公司、电商运营公司,发展第三产业,在包装袋植入台儿庄古城、好品山东等宣传广告可增收60万元,仅此两项,村集体一年可增收114万元。农闲期间,张修存陆续走访了国航、川航等多家单位,签下了购销合同和框架协议。张修存与村“两委”还陆续成立了南洼农业开发公司、养殖合作社等促进集体创收,村民生产的羊肉、鸡蛋等农产品也可通过该渠道进行销售以增加家庭收益。
南洼村民没有看错人,在张修存的不懈努力下,原有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张修存带领村民摆脱了穷日子,过上了好日子。村里修建了1600平米的南洼养老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医疗中心以及福利保障中心。尤以其中的福利保障中心最值得一说:年底村民分红时,不再按照惯例每户分得几头牛之类,而今全是统一发放购物卡,村民持卡到福利保障中心按需取物,不需要付费。不大的保障中心,除了烟酒,生活所需品几乎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张修存介绍道,此举一来是为了方便村民,省去許多麻烦;二来也是将村集体收益透明化,避免村干部经手现金支出的敏感话题。
如今的南洼村已改建成南洼社区,以往的村民全成了市民。全社区三个文化广场、篮球场、排球场、不定期播放电影的露天电影院,吸引不少社区居民纷纷前去休憩娱乐。配备了桌椅、饮水机,藏书达2万册的图书馆也不乏居民身影,文化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作为这一切变化的设计师,张修存颇感欣慰。
三关过后入佳境
回首过往四年的驻村工作经历,张修存依然满怀感慨:“真的太不容易了!刚来时极不适应,我也是过了三关,才慢慢进入工作状态。”
首先是生活关,东水峪村村民习惯吃辣椒,而不爱吃辣的张修存起初进村可是饱尝“苦头”,几次因辣椒过敏。当地村民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作息时间也让初来乍到的张修存倍感不适:“村民们晚上7、8点就睡了,凌晨4、5点就醒了。我的电话号码是公示的,经常天没亮就被叫起来,也挺哭笑不得的。”
再就是语言关,张修存没有想到同在齐鲁大地,方言竟然如此迥异。“有次吃饭,我说上点青啤,结果上桌的是一盆鸭蛋。当地管鸭蛋叫‘青皮,鸭蛋壳可不就是青色的么?而鸭蛋在当地则是骂人的话,不能轻易说出口,当时也闹了不少这样的乌龙。”张修存于是慢慢开始学当地的方言,后来便游刃有余了。
最后是心理关,当地村民几乎家家养狗,有的还不止一只,而幼时被恶狗咬过留下阴影的张修存刚驻村时,出门必带一根防狗棍。“村民一看我这架势,首先不会想到我怕狗,而是会有防备心理,觉得我这哪是替他们办事的样子?这对我了解村情、开展工作造成了障碍。后来我只有壮着胆子走家串户,没想到那些狗也没咬我,慢慢地跟村民的心也近了。”张修存坦承经历过不少这样的窘态。
驻村期间,张修存年年春节都选择在村里过,带着菜去慰问村里的孤寡老小,跟他们一起过年。
对待家庭,张修存则是不得已的忽略。他跟外公最亲,因当时忙着组建东水峪村的建筑公司,没能见上外公最后一面,“这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张修存每每谈及此事,都是无尽唏嘘。女儿正在上小学,平时全靠身为基层民警的妻子接送。“有时我爱人忙于公务无法抽身,女儿就只能待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边写作业边等妈妈来接,我一想到这个画面……就觉得很对不起家里人,真的!”这个村民眼里办事利索、韧劲十足的汉子,说到动情处也不免目泛泪光。
天道酬勤,张修存的努力付出没有白费,他帮扶过的东水峪村和南洼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先进党支部”和“生态文明村”;他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山东省“第一书记标兵”“感动枣庄十佳人物”和“山亭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7年3月,张修存第二轮任期将结束,他自豪地表示组织交代的任务已圆满完成:“把制度再完善一下,把该付的工程款结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