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萍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在服用纺织品领域。台湾叫“机能布”,大陆业界叫功能性纺织品。所谓的功能性纺织品,是指经过某些特殊的处理或加工而被赋予某些特殊功能的纺织品。
目前,有几种方式来划分功能性纺织品,如舒适性功能纺织品,包括抗静电、防水透湿、吸湿排汗、蓄热、凉爽功能性纺织品等;卫生功能纺织品,包括抗菌防臭、防虫防蛀、防螨功能性纺织品等;医疗保健功能纺织品,包括远红外、磁性功能纺织品等;防护功能纺织品,包括阻燃、抗紫外线、抗电磁辐射辐射功能性纺织品等。
对纺织品功能性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后整理加工方式赋予的,二是通过在纤维的纺制过程中添加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剂来制备。前者加工方式相对简单,但耐洗耐久性差,后者耐久性强,但工艺复杂且不适用于天然纤维。
总体来说,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化学品的使用。目前功能性纺织品的性能评价方法在国内外仅有一部分实现了标准化,而更多的则是在方法的原理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参照采用现有的并非专门针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评价或测试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应用。
虽然中国在功能性纺织品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但在功能性纺织品性能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方面却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并且还在快速的推进之中。(我国现有功能性纺织品产品标准和你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标准,包括:吸湿快干、透湿、透气、生理舒适、防水、抗菌、防霉、防螨、防虫、防蚊、防油防污、远红外、抗静电、抗紫外线、抗辐射、负离子、阻燃)。
双方合作卓有成效
多年来,从行业层面和专业层面,大陆和台湾的交流和互访都非常畅通而且卓有成效。
首先,从行业层面来看。2016年3月29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在台湾苗栗召开。两岸纺织业界人士围绕两岸纺织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海峡两岸纺织业合作研讨会历经12届20余年,至今仍是两岸纺织业界所共同期盼的重要活动,秉承“合作共进,互信互助”的理念,对推动兩岸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从专业层面来看。2016年10月在举行“海峡两岸纺织标准专业组第五次工作会议”,该专业组自成立以来共完成20项共通标准,此次会议就消臭、静电、光蓄热等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与评价、防霾口罩过滤效率测试方法、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等标准进行了详细比对和讨论,并针对纳米纺织品及检测技术、穿戴式智能纺织验证规范品、台湾机能性纺织产业现状及标志推广情况等专题进行了交流。最后达成了5项纺织标准作为海峡两岸共通标准,并确立28项标准作为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规划安排的两岸共通标准研究项目。
此外,专业展会互动交流频繁。2016年4月18日到20日,“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下称“海博会”)在石狮举行。这是大陆目前唯一以“海峡两岸”冠名的纺织服装专业展,作为一大亮点,每年都有台湾展团的带来的创新功能性面料产品。10月1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率团访问台湾,参观了台湾地区唯一的专业纺织展台北纺织展(TITAS),并参访了当地的企业。
大陆纺织的潜力与发展
目前,大陆纺织全行业就业人数约200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就业975万人,随着科技进步带动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纺织就业绝对数在下降,但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约10%,仍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同时也是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201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5300万吨,占世界的比重超过50%,比重较“十一五”末进一步提升。201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911.5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约3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13.5亿元,占工业比重为6.4%,而且根据估算纺织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符合一般公认的支柱产业比重。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9月28日,工信部印发《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对纺织工业的有了新定位: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对台湾而言,大陆纺织产业链更完整、门类更齐全、产业规模就更没有可比性。大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启动多领域、多元化内需。中国13亿人口,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功能性纺织品的从品类到数量上的需求也将更大;由于在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应用方面大陆还有非常多的提升空间,因而动力将更加强劲;研究开发层面,大陆有一大批有研发能力的纺织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雄厚的科研能力积累;生产层面,大陆每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500多亿米,就目前来讲,在功能性纺织品研究及生产的投入还还略显不足,但只要假以时日,相信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互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大陆作为台湾纺织品重要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两岸纺织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合作上有广阔的空间。大陆和台湾都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台湾在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及销售方面应该说都略胜一筹,其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强,开发的力度和广度胜过大陆,在营销模式上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面对未来发展,今后双方应:深化产品研发合作,创新产品开发,整合产、学、研、用,及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资源,搭建更加丰富、多元、务实的交流平台,达成有效合作项目;加强市场开拓合作,创新渠道模式,大力推进功能性产品市场化发展,推动两岸纺织企业共同开展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研究、产品应用标准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挖掘大陆内需潜力。
深化行业服务合作,两岸相关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深化信息沟通,通过会展、咨询、宣传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合作,满足两岸企业发展所需;联合开发多功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实现多功能性是产品升级换代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拓宽应用领域,开发在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功能性纺织品,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开发功能性纺织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研发和设计本身本身,还要注重其科技内涵,并倡导生态安全、节能环保的新理念。
目前,大陆对相关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总体尚在跟跑阶段,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海峡两岸纺织行业以及企业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