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猛
2016年十二月中下旬开始,又一波重雾霾封锁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各方关注又被霾吸了去,官方的报道、朋友圈里的吐槽全都被雾霾刷了屏。各种科普文、分析报道、治理建议在网上被广泛传播,雾霾俨然成为中国的头等大事。的确,事关生命健康,没有人能够对雾霾视而不见。抱怨也好,愤怒也罢,雾霾对我们身体的侵害短期内很难得到遏制,不过对于会展人来说,雾霾影响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生意。
雾霾成为会议目的地的首要“天敌”。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华东地区继续以36.5%排名第一,华南地区排名第二,西南地区名列第三,而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则排在后三位,市场份额都小于10%。会议专家武少源指出:“与2014年相比,2015年变化最大的当属华北地区,市场份额下降了6.2%,首次跌出前三名。其下降与天气、各种费用居高不下、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有关。”这里的天气因素,相信不用过多解释,大家都能知道雾霾绝对是“头功”。雾霾最严重的城市都在北方,华北地区尤甚,只要看一看污染最严重的日子里PM2.5浓度的城市排名就会知道,华北的会议市场份额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会展被称为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然而讽刺的是,无烟的会议却要在被雾霾笼罩的地方召开,试问这样的会议怎能让人愉悦,这样的目的地如何吸引会议主办方?会议产业对目的地环境的挑剔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地方没有青山秀水,没有优质旅游资源,会议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试想一下,一群参会嘉宾戴着口罩相邀迈入会场的场面,是否会令人觉得滑稽和讽刺?雾霾不仅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阻碍了呼吸的顺畅,也挡住了优秀会议项目的进驻,阻碍了会展产业的发展步伐。
影响展览项目正常举办。当空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政府就会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相关单位的室外活动就会被建议甚至强制取消。比如当政府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一级)时,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要停课,大型露天活动被建议停止,一般人群也会被要求停止户外活动,这对展览会尤其是B2C的消费类展览会的影响是很大的。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天气出门看展。更何况一些展会还可能在室外设置促销等活动,那么雾霾对其影响就是致命性的。同时,为了控制污染,在雾霾天里,北京这样的城市还会发布临时规定,比如禁止建筑施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业企业限产或停产等,这些都可能对展览产业链产生影响。如果办展期间碰上雾霾天,机动车限行会影响展会物流;工厂停工可能会影响展台施工进度。更要命的影响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会展活动是被当做大型群众性活动管控的,万一临时被相关部门叫停,那主办方真是欲哭无泪了。
展馆生意惨淡。冬季本就是展览的淡季,受气候和春节的影响,11月后展览会数量减少,北方一些展馆甚至直接闭馆。而冬季恰恰也是北方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两相叠加之下,进入冬季的北方展馆生意如同这个季节一样萧条。其实,中国会展场馆普遍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当然是项目资源有限且相对集中在一线及个别二线强市,然而除此之外,政府的重视程度,对会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打造力度的差异也是导致各地会展发展水平不一的重要因素。而自然环境的恶化无疑给各地发展经济尤其是会展这种关联度高、轻资产而重体验的产业增加了难度。
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有弊就有利,雾霾也有“积极”影响。不过,这种积极影响是相对的,是相对没有雾霾的地方而言的。比如在南方某个山清水秀的城市举办一个会议活动,邀请北京的嘉宾参会,正赶上北方雾霾锁城,相信很多嘉宾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欣然前往。甚至,不难想象,一些嘉宾在可去可不去或者本已不打算去的情况下会因为雾霾而果断赴会,逃离霾城。虽然这只是一种假想,但实际上,近年来为躲避雾霾等恶劣天气而产生的旅游正在增加,尤其是会奖旅游和境外旅游。想一想那些在雾霾天里在朋友圈里晒风景照的好友,是否有“嘚瑟”的嫌疑,这种“你在北方吸霾,我在山里抒怀”的强烈反差是否刺激了你的出游欲望?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展览项目,如室内艺术展览也借助避霾的名义进行宣传,“忽悠”观众参加,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室内净化器、家用PM2.5测试仪等环保产品日渐走俏,随之环保类展会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环保类展览项目增加应该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比较就没有落差,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雾霾对会展产业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比较优势的丧失:对于被雾霾笼罩的地方而言,目的地竞争失去优势、展会项目被别的城市搶走、参会嘉宾更愿意去别的城市……“别的”城市的优势越大,雾霾城市的损失就越大。总体而言,雾霾对发展会展的负面影响要远超其“积极”意义。
除了影响产业发展,对于经常出差的会展人来说,雾霾还可能影响航班等交通出行,更会无差别地破坏暴露在室外的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雾霾是全民公敌,更是会展人心口的梗,我们期望健康呼吸,我们也期待政府在治理雾霾上能多些手段、加强力度、出好政策,早还百姓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