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区域差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

2017-03-01 13:19王卓妮赵亚南叶梦姝
继续教育 2017年1期

王卓妮+赵亚南+叶梦姝

摘 要:对行业的业务及其水平、社会经济的区域差距以及干部教育培训在发挥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等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论述了区域差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在OTP模型之上,增加了人口统计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模块,拓展了适用于继续教育的更加全面的O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并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前景和下一步完善模型的建议。

关键词:培训需求分析;区域差异分析;行业继续教育;拓展模型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通过对需要培训的人员、培训目标及培训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鉴别。培训需求分析是确认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是保障整个培训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McGhee与Thayer于1961年在其著作《工商业培训》中提出了O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是目前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常用模型。Latham进一步指出,当基于组织未来目标来识别培训需求时,缩小员工技术水平差异已经成为组织的责任,于是他在OTP框架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分:人口统计分析,特别关注不同年龄、不同管理级别、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种族员工群体之间在培训需求上的差异。

行业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分析是以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型(OTP模型)为基础的。但是,进行气象行业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时发现,行业特点使经典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不能满足行业培训需求分析的要求。因此,研究者在经典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域差异分析模块,能更好地囊括培训需求,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区域差异分析是基于组织培训需求、岗位培训需求和个人培训需求分析,以及人口统计分析等结果,对培训对象所在单位和上级单位及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业务类型及其发展程度以及培训对象岗位能力素质水平等方面的了解,获得更有效的培训需求信息。区域差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行业的业务及其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

许多行业在全国各个角度的业务及其水平都不是一致的,如气象、地震、测绘等这些专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多数行业业务类型及其业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行业培训需求具有区域差异性。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征不同,我国气象业务类型及其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例如我国华南区域夏季经常遭受台风等天气现象的影响,西北、东北区域就很少受台风影响,东北区域的预报员参加预报业务培训时,对台风预报的兴趣和需求明显很低,西北地区的预报员对干旱预报的培训需求明显较高。经过试点培训和多轮需求调查后,全国气象部门地市级预报员轮训采用了分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七个区域选调预报员参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气象预报业務的差异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培训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分区培训受到了学员和教师的欢迎,显著提高了培训的满意度和针对性。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呈现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基于湖北77个区县的数据,中南民族大学柳劲松教授研究发现,不同圈层区县经济联系紧密程度与培训需求表现出很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圈内与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度越大的区县,培训需求更旺盛,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差异,会对培训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往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培训需求更为旺盛而多样化。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中发现,在富裕的东部地区的学员对浙江德清县气象为农服务模式的案例课就比较认同,认为对本地区工作有参考价值,然而经济发展水平稍低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县局长则认为,德清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经费充足,德清模式很难在贫困的中西部地区获得推广和借鉴,并提议选取案例应考虑县局在业务和经济状况的区域差异,扩大案例覆盖范围,不论成败、动静态的案例均可用,案例选择要考虑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三)干部教育培训要发挥推进地区协调发展的作用决定了区域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中央一贯强调培训推进不同地区的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作用。《2006-2010年全国干部x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不同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发展。”气象行业十分重视教育培训在推进地区协调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气象培训项目顶层设计和需求分析中,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学员的互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的培训后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县局长在参训后,增进了县局互动访问,如江苏省丹阳市气象局、内蒙古四王子旗气象局专程带队到保定市气象局、涿州市气象局、满城县气象局考察学习;培训进一步促进了援疆工作中结成对子的共建单位的沟通,推动欠发达地区事业发展。

三、OTP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应用与扩展

结合行业继续教育特点,以OTP框架为基础,加上Latham提出的人口统计分析,尤其是区域差异分析,建立了拓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见图1)。组织分析主要是从党与国家、部门的实际需求出发,判断组织环境变化、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对培训的要求和限制。任务分析主要是从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界定理想状况下工作任务的要求,明确各个岗位所包括的工作任务及执行标准和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技能,这是岗位培训的目标和重要的衡量标准,要立足岗位当前的突出问题和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人员分析是从员工的实施状况出发,分析员工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以及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口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在于培训对象群体的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和民族等因素所带来的不同培训需求。区域差异分析主要在于培训对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背景与气象业务类型及其发展水平等方面所决定的培训需求。通过五个方面评价结果的比较和综合,得到培训目标和内容。

四、展望与建议

(一)扩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扩展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可以运用于管理干部培训,也可以运用于业务技术培训;模型适用于如安全、海关、国税、外汇、粮食、煤矿安全监察、地震、气象、测绘、出入境检查检验、烟草、邮政、物资储备、海事、银行、证监、保监、银监、电监等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也适用于如工商、地税、土地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省垂直管理部门,新模型对这些行业培训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下一步完善模型的建议

进一步完善培训需求分析框架,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培训需求,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基础。培训项目的相关者除了设计者、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所在本级和上级组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培训师。本研究关注了培训对象、及其所在上级和本级组织单位的需求,培训师对揭示培训需求的补充作用未纳入模型。就气象行业培训而言,培训对象绝大部分来自行业职工,培训师经多年教学掌握了培训群体信息,如何规范地纳入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形成反馈机制,为培训项目设计所用,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模型从而构建全要素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切入点。

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综合获取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设计通常的手段,大多数在培训项目设计之初进行。在培训对象群体相对稳定,具备轮训条件时,为了系统、完整地揭示培训需求,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进行培训中、培训后的培训需求调查,动态关注培训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和范围,跟踪培训需求的变化,以构建全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Moore&Dutton.Training Needs Analysis: Review and Critiqu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uly 1978.

[2]Taylor,P.,ODriscoll,M.P.,and Binning J.E.A new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raining needs analysi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1998(2).

[4]李宜春.論分权背景下的中国垂直管理体制——概况、评价及其完善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5]柳劲松.城市圈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需求的县际差异研究——基于湖北77个区县的数据实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