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琨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到生产技术行业领先,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亿元,创新是这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上世纪80年代,济南圣泉集团的前身刁镇糠醛厂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如今,圣泉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以植物秸秆综合利用深加工为主,覆盖合成树脂、糖、生物质石墨烯等产业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企业效益增长和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秸秆综合利用
圣泉集团下设十余家子公司,占地3200余亩,员工3300人。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圣泉集团在秸秆资源利用领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将植物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分级利用,形成了多条秸秆资源利用产业链。
企业用植物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生产糠醛,进而生产呋喃树脂等化工产品。呋喃树脂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轮船等精密仪器铸件生产,年产销量10万吨,稳居世界首位。用半纤维素生产木糖、L-阿拉伯糖等功能糖。用木质素生产防火保温新材料,用于汽车轮胎提高轮胎耐磨性。除此之外,玉米芯还可以生产生物质石墨烯、纤维素乙醇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质废渣还可以作为锅炉燃料,成为热电厂的原料,发酵后还可以作为有机肥。
作为秸秆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圣泉集团建立了稳定、标准化的原料基地,通过“公司+技术服务部门+秸秆购销大户”的形式,与基地农户建立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基地建设。与乡镇、村、秸秆购销大农户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建立了70余处玉米秸秆、棉秆等原料点,在山东省章丘市、吉林省德惠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建设了3个秸秆深加工产业基地,拥有430万亩秸秆原料基地。
涉足大健康产业
从工业企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是圣泉集团发展的又一目标。目前,圣泉集团在生物质石墨烯研发、应用上已经取得成果,与多家家居、内衣品牌生产商合作推出了石墨烯助眠枕、内暖纤维、内暖绒等新产品,已申报发明专利100余项。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说,圣泉希望推动“石墨烯+”与以阿拉伯糖、木糖等为主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为人类健康造福。
大规模的收购玉米芯、玉米秸秆、棉秆也给周边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一场小雨过后,记者来到位于圣泉集团附近的山东省章丘市水寨镇郑家村的玉米芯收购经纪人郑恩平家,一位农民刚刚将一车玉米芯卸到堆放如山的玉米芯货场里。郑恩平说,以前玉米芯除了用来烧炉子,就是扔到沟里,现在都能通过圣泉集团收购来赚钱。玉米芯收购旺季大约持续6个月的时间,仅此一项,郑恩平收入就超过20万元。剩下的半年时间,他就打工、种地、做点儿小买卖。如今,他家不仅有农用车、拖拉机、大卡车,前两年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我们的生活都靠这个厂子,以前不给这个工厂送玉米芯的时候,每年也就收入三四万块钱。”郑恩平说。
圣泉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柏兴泽说,2015年圣泉综合利用各类秸秆超过60万吨,每年给农民带来秸秆附加收益2亿余元。用秸秆废渣及灰烬生产的有机肥,每年可为农民降低种粮成本近千万元。未来,集团将在电子器件、储能穿戴、新能源电池、环保等诸多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努力实现“做生物质综合利用、生物医药国际龙头企业”的目标。
结合“大健康”生产理念,圣泉集团将来还会推出工业旅游项目。柏兴泽说,届时,游客可以参观厂区里已经淘汰的老厂房、老工业设备,也可以参观现代工艺生产线,在感受工业文明历史变迁的同时,体会健康生活的理念。
注重创新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到生产技术行业领先,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亿元,创新是这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生物质石墨烯就是圣泉综合创新的结果。唐一林说,圣泉集团通过与中科院、黑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地从玉米芯中提取出了生物质石墨烯。2016年已经投入应用,与多家知名内衣品牌生产商、纺织企业合作,生产出了含有生物质石墨烯的功能服饰和系列床上用品。
试验数据显示,玉米芯植物纤维具有优良的导热、导电、远红外等功能。纤维面料在添加1%-3%的石墨烯后,在同等光源情况下,纤维面料可迅速升温,经多次反复洗涤后,这种功能也不会衰减。走进济南圣泉集团功能纤维应用研究所,工程师马军强正在与同事测试添加了石墨烯的纤维布料的传热性能。他说,通过红外加热,这种材料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50度。
石墨烯纤维制品拥有抗菌抑菌、快速祛湿排汗等优良特性。马军强指着一双袜子说:“穿上这双袜子,脚不会臭。”
重视研发、重视创新是济南圣泉集团的关键词。唐一林说,上世纪90年代访问日本时发现,日本先进的工厂里三成人搞科研,三成人做销售,三成人在生产,只有10%的人做管理。“回国后,我们也模仿他们的做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目前,济南圣泉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个国家认证认可的实验室。拥有功能纤维、环保、石墨烯、生物质等8個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占全部员工人数的10%,每年科研经费投入1.5亿元。
在鼓励全员创新方面,圣泉集团也投入重金。企业每年用于奖励各级职工创新的资金为300万元左右。在集团的一份文件中,记者看到,企业对不同的岗位、工种,设置了不同的奖励办法,对个人的创新奖励从50元到10万元不等。企业专门成立了创新激励委员会,制定了多项制度,鼓励生产一线员工、普通行政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提建议。
柏兴泽说,2015年,公司全员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件,创新建议83件,为公司创造利润2.3亿元。目前,在公司内,形成了从高管到员工全员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