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布局,巧妙因应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2017-03-01 05:26文︳
湖南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教师

文︳

精心布局,巧妙因应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文︳范练娥

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课程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此基础上,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只有让学生思维转起来的课堂才够资格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里训练学生的思维呢?

一、课前精心布局,找准思维训练点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独面文本的耐心和意志力,以便文本解读时以高度的敏感发现能引爆思维的语文教学内容,否则,语文教学内容平庸肤浅,学生思维不转,一节课就飘过去了。

可是,能引爆思维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有隐秘的特质,我们须在隐秘里发掘思维训练点,这样,学生才能体味行文思路的承转之妙,体悟语言文字运用之巧,体察作者的行文深意。

思维训练点有时藏身于闲笔。比如《小石潭记》中最后一段,作者只是交代了五个同游者,乍一看并不特别,不太会在此提炼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但江阴英桥国际学校的徐杰却有意外的发现。他发现吴武陵也是被贬到永州的,和柳宗元“同是天涯沦落人”;龚古是永州的隐士,是柳宗元在文学上的知音;宗玄是他的堂弟,柳宗元被贬后,他放弃家业,一路陪伴他来到永州;崔氏二小生是柳宗元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作者至亲至敬之人!于是徐老师提出:“最要好的人在身边,为什么作者要说‘寂寥无人’?这矛盾吗?”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这是“用亲朋烘托自己的孤寂”,徐老师归纳出这是“反衬”,然后呼应前面环节讲的“以乐景衬哀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了“反衬”的曼妙,也体味了作者的孤寂。

思维训练点有时藏身在失常处。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量词用得异常,谁上这一课都不会绕过这一点。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更是有新发现,她发现顺序也属失常安排,于是就跟学生说“如果我来写就这样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你看,越来越清晰,这样符合人的心理要求嘛!”在师生对话中,学生得出“作者这样写是要将自己融进苍茫宇宙的意蕴表达出来”,在豁然开朗后王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体味到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吗?”“景啊,人啊,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罢了,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似有似无,‘天人合一’了!”这是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既体会了量词、特有语序的表达效果,也随着作者体味融入宇宙“天人合一”的别有意趣了。

当然,笔者是断然不能穷尽思维训练点所有藏身处,那么,语文人唯有怀着一颗语文童心,走进文本,才会有发现,巧妙地找出一处处思维训练点,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启迪他们的思维。

二、课中巧妙因应,把握思维流向

有了课前的精心布局,学生的课堂思维可能活跃,但是不能杜绝思维可能流向驳杂。因此,教师须巧妙地因势利导把握思维流向。

如何把握呢?

一是更多地采用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

比如巧用对比。这策略,让学生思维聚焦,思考被比项的异同。王君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时,“赏语言”环节有个小片段,王老师将原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与改文“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两两对照屏显,让学生体味课文表达的精妙。学生的答案自然精彩纷呈:“作者没有用‘像’,而用‘是’,给人的感觉更肯定,更有力量。”“作者把喻体放在前边,本体放在后边,这样喻体就特别有冲击力。”其中“对比”教学策略的运用恐怕功不可没。

比如基于借鉴写作技法的读写结合。这策略,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阅读的质量更加高效,分析并借鉴课文写作技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不活泼。

比如辩论。学生在辩论中,有时须重组课文内容,为让自己的表达有理有据;有时须积极因应对方辩友的说辞。所有的环节,不愁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如有人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出了个论题:到底是百草园的生活有趣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要求充分挖掘、字斟句酌、咬文嚼字、有理有据。学生的课堂发言精彩纷呈:“我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特别高兴,他说‘……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了七言’,‘终于’这个词写出了我的兴奋自豪,这难道不是‘乐趣’?”“‘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也’,也有惊喜在其中啊。”

当然,就启迪学生思维这一点来说,教学策略并不绝对有高下优劣之分。比如朗读法,看似普通,运用得当同样能让学生思维活泼。有位教师执教李白的《将进酒》时,采用朗读法来教,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整堂课抛出一个问题:朗读时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在展示环节有思维含量的回答比比皆是,其精彩程度,以下答案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尽现。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消的不是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风格。

二是耐心倾听,巧用评价语搭梯引路诱导学生进入思维新天地。

积极因应学生发言的教师评价语,在把握思维流向上是个不错的凭借。

譬如,它可让思维始终围绕重点奔涌。这是指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向核心教学点牵引,最终突破重点。有老师执教《天窗》,引导学生精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这段时,笔者截取的四处评价语,充分体现出该教师是如何一步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关注表达、关注语言的节奏这个重点的:1.“语言组成的画面,快速闪现,表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般丰富的想象力。学课文,我们不仅要读内容,还要去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2.“我们能不能把课文里这个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呢?”3.“那茅盾为什么不用这个方法来写这部分呢?这样写不是更具体、更生动吗?我们再一起完整地读读第七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谈谈你的体会。”4.“短语组成的排比句,节奏变快,更能表现作者心灵律动之节奏、作者思维之跳跃、孩子想象力之丰富。”“四年级学过的《花的勇气》中的句子,‘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是不是短语组成的排比句,节奏变快,是不是更能表现作者心灵律动之节奏、作者思维之跳跃啊?同学们,这就是语言节奏的艺术。”

譬如,它可让思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是指用评价语作为调控器,引导着学生思维向更高级别流去,如引导学生用“树”字组词教学片段,当同学们组的是“松树”“柏树”“榕树”等时,教师用评价语进行调控:“同学们,能不能不说两个字的树?”当同学们组出“冬青树”“梧桐树”“落叶树”时,教师用评价语往上一级调控,“同学们,下面再组,能不能不说整棵的树?”“同学们,下面再组,能否不含树木的意思?”同学们的思维流向了更高层级,终于组出“树立”“树人”“树敌”“建树”等等了。

譬如,它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中融会通浃,提高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指教师在点评众多学生发言时,引导学生思维流向广阔、深刻与灵活。有位教师在执教《晏子劝齐王》时,教师问:“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学生踊跃作答,“聪明”“勇敢”“机灵”“大胆”“聪明大胆”“特别会想象”“很爱动脑筋”“理直气壮”。教师立马作了一个梳理,“理直气壮”在这不太符合说话人身份、说话时的气氛及说话内容,因而不合适;“聪明大胆”比“聪明”“勇敢”“机灵”“大胆”等更周全;“特别会想象”比“很爱动脑筋”更具体;所有的答案中“特别会想象”角度最新。

看来,评价语的确可以引导课堂思维的流向,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余相机训练,培养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很多,笔者认为有五个习惯很重要,一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来思考,二是独立思考,三是多角度思考,四是善于联想和想象,五是善于批判。

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主阵地,毋容置疑,是课堂。但是,如有课余的相辅相成,效果自会事半功倍。那么有哪些培养途径呢?笔者认为下面三条的价值不宜小觑。

一是举办学习思维方法的讲座。比如,为了养成学生站在系统高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讲“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

二是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比如,组织读书报告会,有时提供主题,有时由学生自选主题,学生自找证据或角度表达观点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三是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屡次策划和实践中,多角度思考、站在系统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等习惯的养成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作者单位:岳阳市教科院)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