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干线公路危险路段综合处治对策研究

2017-02-28 10:43王正红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

王正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公路工程越来越多。其中,国省干线公路是中国公路网的骨架,近年来在运行中安全事故不断增加,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国省干线公路危险路段综合处治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安全;国省干线公路;危险路段

一、影响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的因素

1.道路的沿线设施不完善。

道路安全设施是对公路进行防护的基础,它对于保障行车准确、安全快速、舒适,对于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防止眩光、隔离封闭等多种功能。公路的道路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和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有无或是否规范健全将直接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

2.危险路段多。

在修建公路時受地形条件、技术、资金等影响,国省干线公路中急弯、长下坡等危险路段偏多,给道路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

3.公路管养力度不足。

国省干线公路在养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公路养护管理的经费不足;②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职能不清;③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缺少统一的管理制度;④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二、危险路段综合处治对策

1.急弯路段。

(1)事故隐患分析

①转弯半径小。车辆入弯速度越高则所需转弯半径越大,当急弯路段半径达不到要求时,车辆会占用对向车道行驶,容易与对向车辆产生碰撞及擦刮事故。若弯道超高不足,则车辆容易失稳,从而导致翻车事故。

②视距不良。山区公路急弯路段内侧由于山体、植物等遮挡而视距不良,无法判断对向车道及路线情况,驾驶员为保障视距往往借道行驶,从而造成事故。

③线形诱导不良。弯道缺乏视线诱导,驾驶员不能正确判断线形变化,且路侧防护设施缺乏,易造成坠车和翻车事故。

(2)综合处治措施

对于干线公路急弯路段,考虑道路等级、车辆行驶速度及事故特征等因素,宜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组合处治措施:

①设置急弯标志及限速标志,提醒驾驶员减速行驶。

②改善行车视距。移除弯道内侧的障碍物,无法移除时,可设置凸透镜。

③设置车道隔离设施。在道路中线上设置弹性橡胶柱或铺设陶瓷道钉,起分隔车流的作用,防止对撞事故。

④设置视线诱导设施。将线形诱导标和轮廓标等设置在路侧护栏上或单独设置,诱导驾驶员的视线。

⑤设置减速设施。对于超速严重的路段,可通过降低车速使其与弯道半径相匹配来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包括设置热熔式横向振动减速带、彩色防滑减速带等。

2.长大下坡路段。

(1) 事故隐患分析

长大下坡路段一般是指易造成车辆长时间制动或空挡滑行的长距离、大坡度的路段,常伴随连续长下坡和连续弯道。长大下坡易造成货车刹车失灵,当坡底为急弯路段时,车辆往往因速度过快而发生侧翻、刮擦、碰撞、坠车等重大交通事故。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较为普遍,且下坡末端地势相对较为宽阔,常有村镇、集市、学校等,行人交通量较大,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亦是重、特大交通事故诱发因素。

(2)综合处治措施

①设置限速标志及长大下坡警告标志。

②设置停车服务设施。在适当位置修建服务区或小型停车区供驾驶员小憩和车辆检修。有条件的路段还可在坡顶附近的服务区设置刹车检查站,专人负责刹车系统检查;在服务区内设置宣传栏,警示驾驶员小心驾驶。

③设置避险车道。对易因刹车失灵造成严重事故的路段,根据地形条件设置避险车道。

④设置减速设施。长下坡路段中上部可设置热熔式振动减速带,中部可设置块石减速带或减速路面,底部可设置彩色防滑减速带,在保证对车辆产生振动提醒作用的同时,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减小车辆制动距离。

⑤伴随急弯路段时,增加急弯路段的相应处治措施。

3.平面交叉口路段。

(1)事故隐患分析

①视距不良。交叉口视距三角区内受房屋、树木、山体等障碍物的遮挡,视距不良,主路驾驶员不能意识到或发现交叉口的存在而未提前减速,造成碰撞事故。

②路权不明确。平面交叉口路权分配不明确,各条相交公路的车辆同时以较高速度进入交叉口,发生碰撞事故。

(2)综合处治措施

①在距交叉口前一定距离的主路上设置平面交叉的警告标志,交叉口前设置彩色防滑减速带或热熔式振动减速带,行人密集区域设置过街人行横道,保障行人安全。

②在距交叉口适当位置的等级Ⅱ支路上设置减速丘及警告标志,等级Ⅲ支路上设置减速带。

③对于灌木、土堆等造成视距不良的路口,移除影响视线通透的障碍物,如清除或修剪视距三角区内的树木或农作物等;支路口设置道口桩,警示其位置信息。

④对因线形造成视距不良的路段,采用警告或预告标志传递道路信息。

⑤对于一、二级公路交通量较大,事故较多的平面交叉口,有条件的可设置雷达测速措施,用以监视驾驶员超速等违章行为,对控制车辆行驶速度效果明显。

4.隧道路段。

(1)事故隐患分析

①车辆高速驶入隧道过程中,驾驶员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光线的突变,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阈值随时间逐渐变小,即视觉的敏感度在暗处逐渐提高。一般在进入暗室后的最初约10 s内,视觉阈值明显下降,约20~25 s后,视觉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状态,此时眼睛才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道路上的光线强度与隧道内的光线强度差异越大,适应过程中的视觉障碍越严重。与暗适应相对应的为明适应,其主要是驾驶员从隧道暗光线驶入明光时,会产生眩光作用,使得驾驶员难以较快适应,从而发生交通事故。

②视距不良。当隧道因地理条件限制时,隧道的出入口为弯道、坡道,甚至为多弯道、长下坡,出入口处的不良线形组合常会导致视距不良和错觉现象,加上出口时的眩目影响,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③隧道路面附着系数变小。雨天行车,高速行驶的车辆由隧道内的干燥路面驶入潮湿路面的过程中路面附着系数发生急剧变化,轮胎易出现打滑现象,使方向失去控制,造成事故。

(2) 综合处治措施

①提高隧道路面附着系数,预防车辆打滑。隧道内外水泥和沥青路面应提早过渡,避免在进入隧道前路面附着系数的急剧变化;当道路表面被脏污物沉积后,附着系数将明显降低,可以选用化学溶液冲洗法、粒料高速冲击法、机械研磨法与高压水冲洗法等加以清除;冬季对隧道入口路段采取除雪、除冰作业。

②科学设计隧道路段及照明灯光,减弱隧道内外明暗对比度。隧道设计要合理,隧道入口前路段应为视距良好的直线段或同一半径的平曲线,避免陡坡、急弯等复杂路况,必要时加设减速带。

③加强隧道内防护设施建设,减少人员伤亡。在隧道内增设防护栏,用于减缓车辆的横向撞击力,保护司乘人员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增加驾车人员的安全感,减轻心理压抑感。

④设置疏散避难设施,完善监控系统。如在隧道内设置避难通道、隧道两侧的诱导路、定点急救避难场所、事故照明灯、紧急广播、疏散诱导标志等。

三、结束语

总之,在人、车、路三要素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中,只有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作用,深入分析诸因素之间产生相互影响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改善措施,才能保障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祥真.平原区国省干线公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唐夕茹.国省干线公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及异常致因分析[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3]冯勇.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的探讨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论机动车驾驶陋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