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编部
印度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国民间投资萎缩1.9%,二季度减少3.1%。同时,印度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9%,二季度放缓至7.1%,低于早前预期的7.6%,并创下自2014年6月增长6.7%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即便如此,印度仍是全球GDP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几个数据还不足以影响到长期发展的进程。
南亚代表性的国家毫无疑问是印度。当今亚洲,绕过南亚特别是印度说亚洲,已经肯定不是完整的亚洲,也不足以准确把握亚洲的未来;当今世界,绕过南亚特别是印度说世界,也不是个完整的世界,并且不足以把握世界的未来。虽然作为中国人,在做这样判断的时候,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意思。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南亚特别是印度的崛起,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角色的一部分功能转移造就的,而且从较长远的时间段考察,这种转移内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转移,还不是产生不快的全部原因,更重要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自己的角色备份并不多。当英国在被欧洲大陆逐渐赶超的时候,把现代经济的灵魂——金融、保险和信用制度留了下来;当欧洲大陆被美洲新兴殖民地国家美国赶超的时候,把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精密的制造技术留了下来;当欧美的制造业向亚洲先发地区转移的时候,欧美留下来了强大的国力、雄厚的资本、现代基础货币以及产业管理体系;当亚洲先发地区的产业向外尋找廉价劳动力的时候,它们仍然紧紧掌控着核心技术和工艺秘密;而当中国的人口红利和环境宽容度发生逆转时,却还没有找到可以掌握在手中的全面的、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长处。
当下世界发生的革命性转型,以互联网为背景、智能技术为特征、人类生存样式转变为目标,以致有学者称人类为新人类。包括英美欧日等在内的先发地区,在此背景之上正致力于将手中掌握的传统优势与新技术、新理念、新路径相结合,寻求聚合生发的时候,主要以人口红利为发展基础的中国,面临如何将传统的优势保持下去,同时将这种优势与新技术契合的困境。一方面,人口的优势已经动摇,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逆转,而出生率离维持人口良性结构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人口优势是最难以与新技术结合的要素,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环视全球,东南亚人口大国正在产生,南亚人口大国已经开始发力。
从战略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希望我们的竞争者弱一点更弱一点,但这无疑是非理性的不具全球眼光的非主流臆想,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没有什么可以遏制一个事物自然发展的步伐;二是,我们能够在原有的模式下争取到更多一些的时间,让自身生长出更多的优势因素,来迎接历史性的转变;三是,我们参与到新兴地区的成长中去,在帮助别人成长的过程中分享成长,共同成长。不仅是资本输出,还必须要技术输出,创造就业,推动进步。中国古人认为“欲达己者先达人”,这不仅是道德水准的要求,也是明智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