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

2017-02-28 10:06王馨舒
商情 2016年5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融资金融

王馨舒

[摘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以及其背后兴起的原因,并在侵蝕存款和传统银行的融资格局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并在巩固金融服务地位和加强战略平台的支撑等方面做准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背后发展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是在信息时代的大数据下,利用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金融业进行在线网络化的拓展延伸,将社会融资从传统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二维模式延伸至同样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且高效便捷的第三种融资模式。

1.互联网技术的助推:

互联网是人的社会化符号,其本质是链接一切,链接人、链接物、链接信息,它摆脱了传统的时空、地域限制,覆盖范围、传输效率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连接开始升级为人与人的连接(随时随地的社交网络)、人与物的连接(条形码、二维码、指纹识别、蓝牙技术等)、物与物的连接(物联网、车联网、智能硬件以及近场通讯技术);过去10年间,互联网对通讯、图书、音乐、商品零售、影视、教育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金融更是如此,因为其本身就是数字,与互联网有相同的数字基因,所有金融产品都可以看作数据组合,所有金融活动都可以看作数据在互联网上的移动。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中国网民数为6.5亿,网民渗透率为48%,5亿为智能手机用户,智能终端已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入口,目前中国网购人群已达到3.61亿,超过英法德意四国总人口,互联网技术对用户的大规模渗透改变其消费习惯

2.互联网金融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由于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承担起金融中介的作用,在实现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同时,也付出了高额的成本代价;而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下,成功实现交易的网络化、去中心化、脱媒化,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弱化了交易中介的作用,摆脱了对大量专业人员和物理网点的依赖,可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诸如网点建设、人员开支、日常运营以及签约成本等显性成本,信息采集处理、客户信用评级、风险管理等隐性成本。以阿里为例,阿里小贷目前单笔信贷的成本平均为2.3元,而传统银行单笔信贷的经营成本在2000元左右,大大降低资金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1.侵蚀银行的存款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理财市场的各种创新产品越来越丰富,适应各种人群需要,这将分流银行活期存款,一旦失去了目前占比超过40%的活期存款业务,银行赖以为生的息差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专家表示,当前银行的利率水平对于存款的吸引力接近于零,一旦有更好的渠道,存款流出是必然的。据报告显示,到2014底,余额宝规模为5789.36亿元,人均持有3133元,用户数增加到1.85亿人2014年全年,余额宝创造了240亿元的收益,相当于请全国人民每人一份汉堡和啤酒。未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由“大资管”推动的金融脱媒趋势不可逆转,社会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各类机构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意味着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通过存款特许权垄断低成本资金来源的格局将被打破,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将会不断被蚕食。

2.互联网金融影响传统银行业的融资格局

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户,削弱冲击传统银行的客户开发力。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技术,整合外部资源搭建的电商融资平台、P2P融资服务平台,准确锁定并细分目标客户群,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冲击传统银行的零散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市场价值撮合交易,消减传统银行的资源配置力。网络融资平台依据客户融资金额、利率与期限,遵循撮合成交的市场机制,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批量化与专业化的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金融借贷组合模式,满足客户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周期性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资金匹配效率。互联网企业不依赖于实体平台进行纯粹的客户集中与撮合交易,是一种脱离传统金融银行中介的侵蚀活动,冲击着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融资格局。

三、互联网金融的应对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并将引起商业银行的深刻变革。面对互联网金融侵蚀势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业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数据技术、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全面调整和深度转型,并将其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有效抓手,灵活应对,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资本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适应调整中以竞争求发展,是传统银行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选择。

巩固金融服务的核心

金融服务始终应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即以放大用户能力和帮助用户更好实现交易为目的,即时提供结算、融资、投资、商机等各类泛金融服务,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需求的流程设计、商业规划以及模式创新。

2.加强平台的战略支撑

目前,以快消、社交、搜索、游戏等行业中现有的成功互联网商业样本为参考,互联网金融当前发展阶段尚未出现主要的平台性整合者,因而发挥商业银行资源优势,主动构建平台生态将是商业银行掌握竞争先机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平台生态的构建,商业银行可从传统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进化成平台和网络生态的支持者、运营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工具聚拢用户,使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产品和服务所面向的中心,从而几何级的提升全社会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鉴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殊性和政府介入的不断加强,短时间内,互联网金融还无法撼动和颠覆商业银行,面对来势汹汹的浪潮,传统商业银行应运用自身强大的资金优势,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聚焦大数据信息处理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顺势再起的同时,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融资金融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