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莲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时给予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为电话出诊,120收治。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入院前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试验组34例,患者入院前以急救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存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74±3.11)分、Barthel指数评分(86.42±7.25)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01-03
脑卒中属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其中,前者因血管堵塞引发脑缺血所致,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5%[1],而后者则是由脑血管突然破裂所引起的,发病率较缺血性脑卒中略低。有数据调查显示,脑卒中是现阶段造成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2],及时判断病情并送诊救治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率,降低脑卒中致残程度的关键。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所实施监护、抢救等医疗活动。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给予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急救效果,为于临床救治脑卒中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文章现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经120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前均出现严重头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猝然昏扑。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病症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3]。病例排除标准:(1)非首次脑卒中发病者;(2)合并肿瘤等其他脑部疾病者;(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4)急性期溶栓患者;(5)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4]。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2~83岁,平均(60.32±5.31)岁;缺血性脑卒中23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发病到呼救时间2~50 min,平均(26.36±5.21)min;GCS评分3~12分,平均(7.10±1.95)分。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81岁,平均(59.75±4.62)岁;缺血性脑卒中21例,出血性脑卒中13例;发病到呼救时间3~45 min,平均(25.08±5.33)min;GCS评分2~14分,平均(7.17±2.04)分。笔者所在医院120电话接诊2 min内出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院前平均急救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针对性治疗,围术期两组采用相同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入院前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120到达现场以后,接诊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判断和评估,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对症处理至患者安全转运回院。
试验组患者入院前以急救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接到急救电话出车以后,急救人员于车上联系家属,详细询问患者病症情况及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对患者脑血管疾病进行初步判定。同时,电话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清除口腔异物、头部垫高及冰敷等家庭急救,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搬动患者。(2)急救车到达现场以后,急救人员即刻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通过查看瞳孔、观察神智等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时准确制定抢救策略,确定转运方法。例如:中、轻度昏迷者(GCS≤9分)即刻转运;重度昏迷者(GCS<8分)迅速予以控制血压、开通气道、吸氧、降低颅内压等现场抢救,待患者状态平稳后再行转运。(3)转运回院途中,患者恢复体位,严防呕吐物误吸。期间,急救人员持续予以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等,病情变化者予以应急处理。例如:以冰袋对颈动脉进行降温,以降低脑基础代谢率,缓解血肿,从而保护脑细胞,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稳定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4)转运途中,软垫固定患者头部,系好安全带,急救车尽量避免颠簸。针对尚未昏迷患者,予以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感和恐惧感,避免患者因负性情绪心理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加重病情。同时,及时联络急救中心,簡明告知患者病情等相关信息,方便急诊科准备救治,待患者入院后,急救人员详细告知患者转运途中治疗及用药情况,急诊科迅速实施抢救,尽一切可能缩短救治时间,为患者生存争分夺秒。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中国)和Barthel量表对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卒中致残情况。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最高45分,患者得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Barthel量表最高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2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94.12%(32/34)。据家属描述,这2例患者发病时均为猝然昏扑,急诊车到达现场时,患者GCS评分均为3分,经现场抢救无效,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均于病情稳定状态下入院紧急救治。对照组6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82.35%(28/34)。其中,4例患者转运回院途中死亡,2例患者入院抢救无效死亡。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2.2 两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比较
经针对性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临床常见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多见,其发病日趋年轻化。脑缺血或出血会不同程度的损伤颅脑细胞组织,因此脑卒中不仅致死率高,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等残疾情况的现象也十分常见,文献[6]报道显示,脑卒中致残率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致残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7]。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例,越早给予患者甘露醇等针对性治疗药物,越有利于控制患者颅内血肿的早期形成,这是缓解或避免患者颅内组织受压迫的有效途径。
院前急救是入院以前对患者进行医疗急救以抢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能够为患者安全转院进行针对性救治提供宝贵时机,因此,“高效”是给予患者院前急救需坚持的首要原则[8]。这不仅要求急救车需做到出诊快速,也要求急救车转运患者回院过程中,急救人员能针对患者实际病症情况采取有效抢救方法,为挽救患者生命创造可能。本次临床研究选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该急救模式在传统入院急救模式基础上加用了现场抢救,且与常规急救模式相比,该护理模式下的院前急救和入院抢救衔接更为紧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为患者的成功救治奠定了初级保障。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术后,试验组患者存活病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74±3.11)分、Barthel指数评分(86.42±7.25)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更佳,生活自理能力更强,残疾程度轻于对照组。表明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2]马骏.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106-108.
[3]陈峥嵘.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49-250.
[4]蒋大琼.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50):103.
[5]白滋.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182.
[6]杨香.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355.
[7]李培丽,郗哲,姚菁波,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157-158.
[8]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88-89.
(收稿日期: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