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欣+徐文超+宋紫铭
[摘要]大连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20世纪初先后成为俄国、日本的殖民地,两国均对大连地区展开了精心经营以便于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大连殖民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该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状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可通过建立博物馆和适当开放建筑内部、提高活化利用程度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开发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化。
[关键词]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124
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三面环海,既具有天然不冻港的优势,又是经海上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近代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争夺的重点。189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及《旅大租地续约》两项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由此拉开了大连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史的序幕。自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军队的溃败使其失去了对大连地区的统治,日本继而展开了对大连地区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结束。
在对大连进行殖民统治期间,俄、日两国分别以大连地区作为各自在东北亚地区推行扩张的据点,在此建立起了军事基地和国际商港。为了适应军事、贸易等需求,俄、日两国均以建造国际大都市为目的对大连进行了城市建设。俄国借鉴当时欧洲城市规划经验对大连市进行建设,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大连市已形成了以广场为核心,道路发散、街区环绕的辐射状城区街区布局。[1]日本接手大连后,基本接受了俄国的城市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城市广场、道路、建筑等改建。
中山广场是俄治时期大连的城市中心,也是日本最初对大连进行改建的地方。1907年,日本将俄治时期建造的尼古拉耶夫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开始在大广场周围修建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公共建筑。自1909年大广场上第一栋建筑大连民政署建成后,到1936年最后一栋建筑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落成,共有9栋欧式风格建筑落成。这9座建筑中,除大清银行大连分行外,其余均是为了满足当时日本统治大连的需要,彰显日本建设大连所取得的成果而修建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1951年,中山广场上最后一座建筑落成,即由苏联建筑师设计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这10座具有典型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下文将对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1 历史与现状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记录大连殖民历史的露天博物馆。中山广场是当时的行政、金融、交通中心,管理大连的两大行政机关坐落于此,控制东北地区经济的三大金融机构坐落于此;管辖关东州全境的邮政电信机构坐落于此,是学者研究大连地方史的重要史料,对大连近代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也是大连城市景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殖民历史对大连城市的格局、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塑造了大连独特的城市气质,中山广场建筑群即城市景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建筑群也是20世纪建筑风格的展览馆。留洋归来的日本建筑师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下,融合东方传统建筑风格,在中山广场上留下各具特色又和谐一致的杰作,使得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篇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尽管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较为乐观,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首先,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因其位于市中心、邻近火车站的地理优势,成为大部分外地游客到大连的第一站。但游客只能在外部观摩建筑,游览因此变得走马观花,所留下的印象浅显,历史建筑的旅游资源价值便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这些近代建筑仅由拥有其所有权单位或使用权单位进行自我保护性的使用,因此对历史建筑实行封闭管理,不向公众开放,[2]这与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教育价值的做法是相违的。另外,部分历史建筑的商业化价值较低,对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如大连宾馆全面承接大和旅馆的设施,鲜少做出革新,并未对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加以利用,因此落后于大连市其他高级饭店的水平,导致竞争力不强,盈利相对较低。
2 保护与开发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在中山广场附近建立大连近代历史建筑博物馆,收集中山广场近代历史建筑群及其他近代历史建筑模型及相关文字影像资料等,向游客免费开放;制作编印面向游客介绍大连城市近代发展史及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等的报纸、杂志、小册子、照片、影片等,加深游客对大连城市的感知。通过为游客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其次,在对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活化利用原则。开发历史建筑时,通过对其功能的延续或改造,从而使其活化。历史建筑在活化的同时,也要进行充分的合理利用。
最后,政府要大力发展以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将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深入挖掘历史建筑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引导社会、个人参与延伸历史建筑衍生产品链条,拓展近代历史建筑的产业发展空间,并扩大引导社会的文化消费,进而培育新型文化产业形态。同时要把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如当下的VR技术,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数字化的历史建筑游览创意体验。同时,政府要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对文化创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并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中山广场近代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具有高超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仅是研究大连近代殖民史的重要史料,也是大连城市气质的主要构成。历史建筑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而历史文化又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的未来,值得政府、社会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发展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蒋耀辉. 大连开埠建市[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156.
[2]魏震铭. 大连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1):258-259.
[3]王星航. 大连文化遗产图录[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4.
[4]顾明义,方军,马丽芬,等.大連近百年史(上、下)[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5]高长征. 保护·传承·共融:历史城区内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6]荆蕙兰. 近代大连城市文化研究(1898—1945)[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7]寇荣鑫. 大连近代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风格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8]王劲松,张晓刚,王珍仁. 日本殖民时期大连城市发展状况初探[J].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4):33-40.
[9]赵燕慧. 大连近现代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