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睿哲
有句话讲“慧心者多口吃”,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的口吃与他的哲学成就一样闻名。当年,冯友兰自美国归来,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讲座,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學而时习之”的“而”字,要“而”一分多钟,讲到“顾颉刚”,只听“咕唧咕唧”之久而不出刚字,说到“墨索里尼”,亦必“摸索摸索摸索”许久。
换一般人,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演讲的自信心一定会受到很大打击,从此畏惧乃至拒绝演讲。然而,冯友兰勇于面对缺陷,不遮掩不退缩,并下功夫练习演讲。
一方面,经过刻苦实践,他把口吃这种缺点转化为长处,转化成一个非常有用的演讲办法,就是每当犯口吃的时候,他就干脆停顿一下,这样一停顿,反倒给听众一个思考:他接下来会讲什么呢?杨振宁年轻时曾慕名听过冯友兰的演讲,几十年后,杨振宁还有印象,他回忆说:“大家都知道冯先生口吃。口吃的人通常演讲不容易成功,但冯先生自有妙法,把口吃转化为了演讲抑扬顿挫的机会,在这个情形之下,他后来讲出来的这个话,往往是简要而精辟,这也是很多学生喜爱听冯友兰先生演讲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冯友兰在演讲口语化上下功夫,对于深奥的哲学问题,他不去一味地咬文嚼字,进行晦涩的逻辑分析,而是使用通俗晓畅的词语,讲一些哲学史上的故事,从而使得他的演讲极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学生听得高兴的同时,也了悟了他的意思。许渊冲教授年轻时曾在西南联大听过冯友兰的演讲,他评价说:“冯友兰说话虽然结巴,思想却非常流畅,演讲引人入胜,犹如十月怀胎受尽折磨,一朝分娩却生出了掌上明珠一样。”可见,冯友兰把口吃都化为了妙语,不能不令人敬佩!
如今,也许还有口吃的人惧怕公开演讲。但愿冯友兰把口吃转化为演讲的优势的做法,能给更多普通人以启迪和激励。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