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10300)
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陈蓉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10300)
关键链技术以约束理论为发展源泉,一方面考虑工序进行的执行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考虑所有工序之间是否存在资源冲突,突出强调了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动态管理需求。本次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总结,归纳出3个针对关键链技术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方向:确定关键链缓冲区大小以及在项目管理中该技术的应用。
缓冲区;约束理论;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甘特图里程图等采取非数量方式进行进度计划的控制,主要以图形或表格呈现。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用“网络图”的网络计划技术来串联工作间相互关系以及整个工程系统,使用到优化方式有运筹学等,借此使进度如期进行。典型运用的有CPM(关键路径法)和PERT(计划评审技术),在实践中又应运而生了GERT(图形评审技术)以及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将约束理论实际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由此发展完善的全新理论与方法。这一技术重点强调在制订项目计划时需考虑到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情况,执行项目过程中用到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整个项目流程管理。
自1966年起,约束理论逐渐渗入进项目管理领域,在确定关键链时资源依赖关系和作业间依赖关系是同等重要的。目前有关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研究方向:关键链如何确定、缓冲区的大小如何确定和关键链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
1)关键链的确定
关键链是一个囊括了资源约束和任务间逻辑依赖关系在内的最长任务链。该技术将资源约束提升到和工序之间逻辑依赖关系相同的层次,同时认为项目总工期主要受资源供求同当前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个工序持续时间影响。该技术的亮点在于将CMP和PERT中关键路径用关键链取代,同时强化对项目周期关键链的制约,保证关键链不断地循环往复和优化。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识别关键链。对此国内外学者呈现出了基于关键链进度编排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王雪青等提出:参照关键链的多资源约束进度规划数学模型,其重点在于考虑到工序逻辑制约与资源约束进度表,再从表中获得进度计划的最长链,此即为关键链。企业为在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势必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周期。于是学者刘士新、马国丰等人得出对关键链进度计划问题建立的数学模型。与此同时,为了使这一项目管理的理论以及实践方法更加完善,学者们基于RCPSP的调度理论方法寻找识别关键链的算法,从而获得对整个项目起制约作用的瓶颈所在——关键链,最终得到一个即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仍旧可以顺利实施的调度计划。
2)缓冲区大小的确定
缓冲机制是关键链技术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它的使用完全不同于对工作自由时差的调控机制。这是Goldrat博士为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消除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项目执行计划所造成的影响而提出来的概念。缓冲区的大小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计划的合理性以及控制的有效性。
但是从1996年Goldrat博士提出这一概念开始,在缓冲区大小的确定上就备受争议。众多学者提出了各不相同的估算方式,当然这些估算方式也伴随着不合理之处。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这一数据的计算也就逐渐发展为精准与合理。
3)关键链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链技术的确定是项目管理技术的重大革新,是项目进度管理的重大突破,并且在项目管理界的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些学者就关键链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如李宁、刘士新等曾经系统地介绍了项目管理中关键链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存在的优点、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邓斌主要从如何克服在进度的计划管理中所存在的局限性这一角度提出新的进度管理体系[2]。
关键链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管理方法仍然有诸多方面待完善。如何改进关键链预警机制,如何进行多目标优化,如何实现关键链技术的计算机控制。
关键链技术既要考虑工序之间当前约束关系问题,又需考虑资源冲突,指出该项目中关键因素。因此,关键链技术对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徐远,朱文喜.关键链技术在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22):93-95.
[2]冯杨,詹炳根.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模式[J].工程与建设,2009(6):881-883.
院级课题:gfy-41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