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所,安 进,李文政
(1.商水县畜牧局,河南 商水 466000;2.周口市畜牧局 )
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昼夜温差较大,是猪场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多发、高发期,如果重视不够、防控措施不当、不及时会给猪场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及时掌握把控秋冬季病毒性腹泻发生流行特点并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非常重要。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病的防控总结,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以期对做好该病防控提供有益帮助。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三种。其中,猪秋季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直接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呕吐、腹泻、失水为主要特征,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不论猪的品种、性别和年龄大小均可能被传染发病,尤以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往往是由1头猪在一夜之间传染全场。这两种病毒都怕热,但耐低温,且低温季节活性较强,因此,该疾病多发生于秋末、冬春等寒冷季节。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毒性腹泻多以秋末、冬春季节常发,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疾病的典型化,该病的发生跟以往的腹泻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病原学上看。以往发生的病毒性腹泻多为单一病原,如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现在发生的病原较为复杂,有的如以前单一发生一种病毒性腹泻,有的是同时发生几种病毒性腹泻,即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据哈尔滨兽研所冯力研究员针对我国11个省市、28家猪场的148份猪腹泻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阳性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占55.4%(82/148),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占39.2%(58/148),PEDV+TGEV占25.9%(38/148),猪轮状病毒(PORV)占10.8%。冯力研究员认为,目前造成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原仍然与PEDV、TGEV和PORV有关,并且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仍为PEDV,其次为TGEV。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启盖、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余兴龙、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毓茂等权威传染病专家大量的实验室病原分析结果一致。二是从发病的易感群体上看。以往该病往往是不分猪只大小全群均发生严重腹泻,相同的是仔猪也会有上吐下泻,出现大量死亡的临床症状。而近年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多为产房1~2周刚出生的仔猪,而其他猪群发生严重腹泻的少。三是从发病的季节性看。以往多以秋末、冬春季节多发,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疾病的典型化,猪场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季节性愈趋向不明显。四是从发病的病程上看。以往该病发生后控制时间短,大部分在一个月内就能把疫病很好地控制,而现在发生的疫病持续时间长,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一发生该病,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全年不间断,造成的损失巨大。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当前养猪业的第一杀手。五是从发病区域和流行毒株看。近年来,严重的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泰国、日本、韩国及我国等亚洲养猪国家,主要病原为PEDV,而TGEV和RV较少见,而且PEDV流行毒株基因有所变异,毒力有所增强,所以发病更猛,传播更快,防治更难。
目前该病发生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规模化猪场发生该病,多表现在哺乳仔猪,尤其刚出生的仔猪,病猪多在出生2~3 d后先有呕吐症状,然后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死亡。任何药物处理都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该病发病急,病程短,常在2~4 d出现死亡,有的甚至在发病后不到2 h就死亡。这种腹泻还多发生在产房仔猪,体温39℃以上,随着腹泻体温下降,迅速脱水和消瘦,病程短,2~7 d死亡,个别痊愈仔猪的发育停滞,生长受阻。发病仔猪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80%~100%。其他猪只相对较少发生,并且连续多批次发生,可达半年之久。成年猪仅出现食欲不振或轻微的腹泻。
尸体脱水明显。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菲薄而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组织学变化:小肠黏膜绒毛变短和萎缩。肠上皮变性明显。黏膜固有层内可见浆液渗出和细胞浸润。肾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含有白色尿酸盐类。有些仔猪有并发性肺炎病变。
根据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定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由于该病的病原为病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发病诱因是气温骤变、寒冷刺激、产房湿度大、卫生条件差,使用工具交叉污染及人员流动大等原因,所以,结合当前生猪生产的实践,笔者认为对该病的防控一定要综合以上因素,制定整体防控方案,方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不从小型场或个体不规范场盲目引进种猪,要从那些国家注册的经过国家质量监督体系认证的大型集约化种猪场引进种猪,从源头上把好引种关,以免因引种猪而引进疫情,造成不必要的难以挽回的损失。
建立健全猪场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把场舍卫生和清毒灭源工作当作第一位的工作来抓,畜舍、器具、饲槽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把可能传入的疫源屏蔽于场外。
“畜牧业生产成败在防疫”,每位员工脑海中都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到进出生产区更衣换鞋消毒。进行免疫或治疗时切实做到一猪一换针头,对猪场使用的器械及时进行消毒,严防病原在猪群中人为造成横向传播。
紧密结合各地疫病流行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对发生的各类疫病应及时聘请有关专家帮助确定病性,制订正确的防治措施,尽快扑灭,防止疫病蔓延,防止因畜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病毒性腹泻发生。□